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頒獎季,「戲精」們該如何表達感謝?

頒獎季,「戲精」們該如何表達感謝?

話說剛收到科睿唯安發給編輯部確認PsyCh Journal進 SSCI 的郵件,身為編輯真是興奮啊,群里、朋友圈發了好多感謝:感謝主編、感謝編委、感謝投稿人和審稿人、感謝製作和宣傳、感謝中科院心理所和威立出版社,就差感謝 CCTV 了(當然我們要是能上 CCTV 絕對要感謝)。說起來,獲得肯定時表示感謝還真都差不多。年底年初正是總結收穫、表彰的時候,今天就來聊聊頒獎禮上的感謝。

頒獎禮上最大的懸念是大獎歸屬,而最耀眼的則是紅毯禮服,頒獎感言則是越來越長。60年代的奧斯卡影帝影后的獲獎感言平均只有44秒,而在2000-2009年已經增加到了快2分鐘。大多數得獎人在發表獲獎感言時激動不已,甚至語無倫次,在這種激動的情緒下,得獎人們最常說的就是感謝,「Thank you」。有人分析過1953-2012年奧斯卡頒獎儀式上的207段獲獎感言,總結了如下規律:獲獎者首先會泛泛地感謝學院(奧斯卡的正名是美國電影學院獎)、感謝其他提名人;然後會更加地個人,包括得獎對自己的意義;然後就是各種感謝,包括同事、合作者、演員,有些人甚至會感謝自己的律師,79%的感言都是以「Thank you」結尾。

「喜極而泣」也是獲獎者的常見反應——尤其是影后,在頒獎的時候最愛哭的。1995-2012年15位影后中,12位在拿到獎盃後「喜極而泣」。同樣,我們還會期待男演員們單手舉著獎盃,而女演員們則用雙手握著獎盃捧在胸前。激動是真激動,不過得獎感言對於她們來說也是一種表演,演員們知道觀眾想看什麼。觀眾們逐漸形成了對於頒獎禮以及獲獎感言的期待,人們希望看到充滿感情、真誠的反應,而「平靜的」反應,總有那麼點讓人失望。相比起來,音效、剪輯等等大獎的得主似乎就沒那麼激動——觀眾對這些獎不那麼期待,也就不用「配合你的表演」。

圖片來源: Rolfe R, http://www.rebeccarolfe.com/projects/thanktheacademy/

實際上,表達感謝有益於身心健康。經常表示感謝的人更加快樂,充滿希望和活力。在實驗中,有些人寫下過去一周中五件值得感謝的事情,另一些人則寫五件隨便什麼事,「感恩日記」記錄了十周之後,那些表示感謝的人會對生活更為滿意,身體健康狀態也更好,頭疼、咳嗽、噁心等等身體不適也少了,運動也更多。

同時感謝也是一種關係的粘合劑。感恩的態度會讓我們做出更多親社會行為,會更加善待周圍的人。比如在一項試驗中,在三周的感恩日記干預之後,被試腹內側前額葉活動有所增強,這部位腦區與助他行為有關。不經常幫人的人,較少感恩、也不那麼重視感謝,而不知感恩則可能會讓關係變糟。另一方面,團隊越大、人們越可能高估自己的貢獻。因此在需要眾多人完成的工作中,表達謝意就顯得尤為重要。

近些年也有不少獲獎者會把獲獎感言當成一個發表觀點和立場的機會,在社交媒體越來越發達的現在,這種宣傳確實能達到普通媒體無法企及的高度。比如好多觀眾心心念念「奧斯卡欠他一座獎盃」的小李——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在2016年2月28日獲得奧斯卡影帝時,除了跟其他人一樣的感謝,還發表了一大段關於地球變暖和環境保護的講話,之後在社交媒體上關於「氣候變化」的搜索就達到頂峰。通過大數據分析,在小李獲獎發表感言次日,超過25萬條推文提及「氣候變化」或者「全球變暖」,次數較往常增長了636%,甚至超過了地球日當天關於環保話題的熱度。同時,谷歌搜索這兩個詞條也比往常高兩倍以上。

圖片:Leas etal. 2016, . PLoS ONE 11(8): e0159885.

學習了「戲精」們的表演,小編最後也要淚流滿面、特別有感情地說一句:中國心理學的發展還任重道遠,讓大眾認識了解心理學需要我們的努力!謝謝!

來源:PsyCh Journa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類生命機器人研究獲進展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