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施琅收復台灣後,上書趁勢拿下日本永絕後患,但康熙的回復很意外

施琅收復台灣後,上書趁勢拿下日本永絕後患,但康熙的回復很意外

在東亞地區,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無可爭議的中心,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影響力。其次,就是日本和朝鮮半島上的國家。大多數時候,朝鮮半島的國家大部分時候是以中國王朝為宗主的。日本則是既臣服,又想取代中原王朝的地位。

對於擁有強烈憂患意識的到過日本來說,大陸一直是他們所渴望擁有的。從唐朝開始,日本就開始了對大陸的征服。日本借援助百濟而與唐朝開戰。此時的唐朝是在唐高宗李治的統治時期,國力尤為強盛。

受惠於社會的尚武之風,唐朝擁有一大批身經百戰的將領以及強悍的士卒。強大的綜合實力使唐朝擁有了以少勝多的可能。663年,白江口之役,日本軍隊被全殲,這使得日本在將近一千年的時間內不敢進犯中原王朝。

在受到中國文化熏陶近千年之後,日本再次向中原進攻。1592年,日本大規模入侵朝鮮。朝鮮立即向宗主國大明求救。大明王朝在經過艱苦的奮戰之後,最終擊敗日本。這次戰爭對東亞的政治格局影響頗大。

對於日本來說,豐臣秀吉的勢力被大大削弱,與之相對的是德川家康家族勢力的崛起。最終德川幕府主導了日本。對於明朝來說,戰爭削弱了明朝在東北地區的軍事力量,尤其是騎兵力量的損失,使明朝在面對後金的八旗騎兵時無能為力。

除日本入侵中原,中原王朝也曾進攻過日本。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入侵日本是在元太祖忽必烈時期。這次入侵有兩次,但都是因為颱風摧毀船隊而失敗。這也造就了日本歷史上有名的「神風」,而後來二戰中日本的敢死隊就是以此命名。第三次因國力不逮而放棄。

其實,進攻日本的計劃在歷史上還有一次。1683年,施琅率軍收復台灣。施琅收復台灣的意義完全不亞於鄭成功收復台灣。試想一下,如果施琅未能收復台灣,在台灣的鄭氏家族很可能自立一國,那麼台灣就真的出去了。

收復台灣後的施琅鑒於明成祖朱棣時就受到倭寇入侵,最終在嘉靖年間釀成大禍,就上書康熙皇帝,請求趁勢率軍征服日本,永絕後患。此時的清軍可謂是兵強馬壯,水師完全不遜色於當時的西方國家,更何況施琅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將領。

康熙皇帝卻拒絕了這個提議,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康熙帝看來,日本是化外之國,蠻夷,沒有征服的意義。其次,征服日本的話必須要用水師,這又必須重用施琅,而施琅是漢人,忠誠度是存在問題的。

第三點,水師是會耗費大量錢財的。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當時的水師戰船借鑒的是荷蘭軍艦,比較其他西方國家毫不遜色,當然所花費的金錢也是毫不遜色。第四點,德川幕府對清政府的態度比較恭順,沒理由不好下手。

最後一點,就是當時清朝的後方出現問題了。西北地區的準噶爾部落的葛爾丹開始反叛。相較於連皮毛之患都算不上的日本來說,這絕對是心腹大患。對於康熙帝來說,征服日本,完成前所未有之功業的吸引力與心腹之患來對比很容易就能夠做出判斷。

西北的葛爾丹替日本人擋了一禍。若非如此,恐怕日本早就成為康熙大帝武功的又一個點綴。這個計劃的廢棄,也使得日本最終在甲午之後給中國造成了巨大的民族災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周 的精彩文章:

TAG:東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