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專訪「雕刻時光」趙珂僮:咖啡館的夢想與現實

專訪「雕刻時光」趙珂僮:咖啡館的夢想與現實

專業的行業新聞及深度報道,不容錯過

━━━━━━

「國民咖啡品牌」20周年後如何求變?

文 | 鄧痕痕

一個陽光明亮的早晨,我們在雕刻時光位於創業大街的咖啡學院見到了趙珂僮。還未及寒暄,頂著一頭捲髮的她先像小女孩一樣大笑起來:你的耳環真好看。

有一類人,照片很難呈現其美,趙珂僮顯然屬於這一類。她的神態氣韻非常動態、鮮活,思維也跳躍,講到開心處笑得眼睛彎彎,講到公司戰略時目光堅定,提及客人的情感故事時又善感而溫柔。

從 2005 年到 2015 年,趙珂僮擔任了十年雕光的 CEO,把雕刻時光從 3 家門店開到 60 多家,分布在全國 20 多個城市,並以咖啡文化切入,拓展出餐飲公關服務公司,創辦咖啡培訓學院,培養出中國最早的咖啡師冠軍。

在歐美、台灣、韓系咖啡潮之後,雕刻時光被認為是「民族第一咖啡品牌」。不過,相對於二十年的歷史,雕刻時光的擴張速度有些慢,品牌影響力也在近幾年稍顯單薄。「當雕光發展到一個高點,我感覺自己的力量有限,需要努力補充更多能量。「

在離開雕光的日子裡,趙珂僮在北京咖啡協會任執行副會長,參加論壇,出書,關注藍領教育與培訓,也參與了跨界創新模式咖啡經營。對於再次回歸雕刻時光,她的理由也很簡單:我一直關注著公司的發展,這些年雕光的體重大了,堆積了過多的脂肪,所以阻礙了發展。

趙珂僮強調,雕刻時光的早期成功,源於在咖啡行業發展萌芽期建立了高識別性的品牌,之前的成績其實來自時代機遇、團隊努力以及資本助推。現在時過境遷,全社會消費都在提質升級,企業又面臨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但市場競爭更激烈,環境變化也更複雜,需要更多的投入、更理性的創新與更高效的管理模式。


回歸與求變

成立於 1997 年的雕刻時光咖啡今年邁入第 21 個年頭。據趙珂僮回憶,2008 年到 2012 年是雕刻時光發展最快的階段,有五分之四的店都是那時開出的。

2011 年,雕刻時光的營收達到高點,但在這之後發展遇到瓶頸。當小店逐漸長成有一定體量的公司,面臨的挑戰更多,不能及時應變,其發展就會受限。

從最直觀的商業角度來看,為了讓公司財務報表變得更健康,需要開源節流,應時而變。

針對公司管理成本的增大,雕刻時光在三個月內,重新梳理了人員架構,把層級變得扁平化,使管理成本下降40%左右,管理效率明顯提高。

針對門店的管理,先從衛生間衛生的一個點入手,逐漸擴大,目前各店的面貌煥然一新。門店日常的服務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是苦活累活,從出品改進、產品定價到服務培訓,每件事都要到一線查看清楚問題,並做出改進。進入2018年,相應各門店的運營效率和銷售業績均大幅提高。

趙珂僮介紹,雕刻時光的咖啡DNA與星巴克不同。星巴克作為世界領導品牌,為了追求統一標準化,會大量使用拼配豆,普遍採用深烘,不僅延長了豆子的保質期,也會讓口感略為苦澀,從而迎合了國內大多消費者對咖啡的印象感覺。而雕刻時光自開創伊始,就持續關注咖啡豆風味的多樣性,雕刻時光咖啡學院就培養出中國最早的咖啡師冠軍,自有咖啡豆的研發和種植能力,有自己的工廠和配方,不斷出品優化適合中國人口感的咖啡。

當然,有好咖啡是基礎。面對時代的變化,雕刻時光在產品上主要做了三方面改進:

把餐品和飲品的價格調整得更合理。

提升產品顏值,符合年輕消費者的喜好。

根據周邊消費人群對產品做調整。比如在香山店,由於遊客多,雕刻時光推出了家庭套餐、牛排、紅酒等產品,人均消費能達到 100 元;而在對外經貿店,針對學生則要做到出餐快,人均消費約 50 元。

如今雕刻時光餐品的銷售占門店總銷售額的 60%,為了讓餐品口感好吃,雕刻時光的所有產品都是在廚房現做的。趙珂僮特別提到,雕刻時光門店的所有員工都要在前台、咖啡師、後廚三個崗位輪崗,實現一人多崗效率提升。

除了產品改進,門店的重中之重是服務的改善。服務是一門藝術,顧客的感受微妙而主觀,而服務者也人,每個人對好服務都有自己的理解。因此,對管理者來說既要讓所有人明確企業的價值觀,又要制定出清晰、可量化的培訓標準。

在趙珂僮 2016 年出版的書《咖啡館的夢想與現實》中,對如何做好服務有很細節的描述。 她認為,首先要有服務精神,在每個管理組裡都培養一個類似雷鋒那樣的精神標杆。「有了精神標杆,才算有了土壤,有一種向心性。大家都知道海底撈的服務很好,但光把他們的人放到別的企業也沒有用,因為缺乏土壤。」

其次,她提出了服務+1,永遠想到給客人提供附加值。她認為,在咖啡廳服務比在餐廳服務更難,因為咖啡廳的客人既需要服務,又不想被打擾,因此把握好度很重要。雕刻時光鼓勵員工去想如何給客人提供附加值,把效果好的案例收集起來共享。

第三,要把顧客當成親人,而不是上帝。對上帝的感覺是敬畏,但對親人的愛和給予是平等的,並且更容易將心比心。「我常常對員工說,想想如果是你的媽媽、朋友坐在那邊喝咖啡,你會怎麼去呈現這杯咖啡?」

提出新的服務標準後,趙珂僮每天早上 8 點半都到店裡去,帶著運營長培訓。並且隨時查看每一個門店的微信群,要求當天的問題當天解決。門店的銷售目標也細化到了每天、每個人、每類產品頭上,以保證每個月的銷售目標 100% 完成。

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整和改進,趙珂僮欣慰地表示,效果已經很明顯地體現在財報上了。雕刻時光的大部分門店業績都在正向提升。


雕刻時光的氣質

決定品牌吸引什麼樣的人、長久會往哪個方向走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品牌的調性和氣質。

從海淀區的前兩家店開始,雕刻時光給自己的定位就是「文藝」,因此總是開在學生、文化人聚集的地方。從北京向外擴張時,雕光選擇的第一個城市是西安,也是因為西安高校眾多。

這麼多年過去,雕刻時光的氣質始終未變。走進星巴克、Costa,你會覺得周圍的人都行色匆忙,要麼在語速很快地談生意,要麼走路帶風地拿著外帶咖啡。但是在雕刻時光,人們總是安靜、悠閑,一幅歲月靜好的樣子。這和雕光針對的客群有不少是學生有關,但更多的還是來自品牌多年累積的內核。

趙珂僮認為,星巴克更像是一個功能性的場所,而雕刻時光希望做的是精神陪伴:圍繞著這四個字的精神內核是溫暖、療愈、時光如水。

在採訪中,趙珂僮提到一個詞叫」後咖啡時代「,指的是在星巴克、上島咖啡對大眾進行了咖啡教育之後,消費者對咖啡的要求變高了,進入了後咖啡時代。如果說早年雕刻時光的定位源於創始團隊的初心,如今則恰好順應了後咖啡時代,因為消費者對咖啡產品有了認知,變得更理性,同時對空間情調、情緒的需求增加。

「雕刻時光是有靈魂的。在我們的咖啡館裡,客人不會吃完了轉身就走,我們的一桌一椅都有溫度、有靈性,讓人覺得下次還會來。客人會自發地在我們的店裡留言,寫自己內心的想法、塗鴉。雕刻時光這個品牌,就像是所有人都能抱著他,包容且治癒,很多品牌想模仿但是模仿不來。」

一邊說著,趙珂僮一邊給我們展示她拍下的留言簿,有人在上面寫情書,有人在上面畫自己對雕光的印象,塗鴉小動物……「有時候我翻看這些留言簿,就像在窺探別人的生活。」趙珂僮笑著說。的確,這種私人且情緒化的表達只屬於特定環境,你很難想像誰會在星巴克里留下一張紙條,訴說對某人的思念。

當然,內核不變,但空間設計和裝潢會更新。雕刻時光的門店每四年一翻修,新店的設計會更考慮人體工學,還會考慮到當代社會人們對個人空間的重視,增加一些單間。

雕刻時光的文藝氣質,不僅決定了其客群、服務方式和空間調性,也影響了它的發展方向。

關於過去與未來,趙珂僮認為。近兩年,咖啡館呈現爆發增長的趨勢。出現這種現象,除了因為咖啡館有真實的需求,也因為咖啡館天生可作為一個高頻交互場景相關。很多人開咖啡館是覺得有情懷可賺錢,也有一些企業把咖啡館作為一種跨界場景,不計成本收益的投入。大量的咖啡館進入市場,直接影響到傳統咖啡館的生態。但生意有其不可改變的規律,就是要贏利,去年一線城市就有約4成咖啡館倒閉。所以說,品牌與經營是王道,市場現在回歸理性,有品牌的咖啡館的價值將進一步提升。

這兩年,趙珂僮一直在觀察文化與經濟發展規律。消費者對文化消費需求正漸入主流,文化的價值在未來面臨爆發。但除了邏輯思維等少數企業可將文化形成有效消費,大多文化企業仍在轉化過程中不得其法。

實際上,雕刻時光在早年已經做過文化轉化相關的嘗試,他們幫果殼,窮游,邏輯思維做過咖啡館,幫類似 3W 這樣的咖啡館做過運營。而現在,他們希望把綜合文化業態變成常態,打造出一個」文化轉化平台「,和如單向街書店等更多的文化空間聯合,幫文化企業對接市場實現良性運營,回饋給消費者更多的能量空間。

當然,雕刻時光還要將門店物業強化,2018年除了延續開300-500 平米的中型店,還會開 1000 平米的大型店,另外打算在一線城市開數十家雕刻時光小站。

「它還是它,永遠不會變。但它的內容體系會更豐富,我們能有很多的主觀能動性,成為一個更加立體豐滿的咖啡與文化品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零售商巨頭「Kroger」有意收購移動版好事多「Boxed」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