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五台山這些知識你get到了嗎?

五台山這些知識你get到了嗎?

五台山這些知識你get到了嗎?

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悠久的歷史、遼闊的疆域、眾多的民族,特別是那具有中國特色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經過數千年文化積澱,已凝結為深厚的文化傳統。這其中,五台山就是中國文化景觀與思想內蘊結合的傑出代表。五台山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寺廟建築之一。自東漢永平年起,歷代在此修造的寺廟鱗次櫛比。雕塑、石刻、壁畫、書法遍及各寺,全方位見證了近2000年間,佛教中國化的過程及其在東亞地區的傳播歷程,其梵宮琳宇構成了東亞乃至世界現存最龐大的佛教古建群。

五台山這些知識你get到了嗎?

五台山這些知識你get到了嗎?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五台山:「五台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濃郁的佛教文化聞名海內外。五台山保存有東亞乃至世界現存最龐大的佛教古建築群,享有「佛國」盛譽,五台山由五座台頂組成,珠聯璧合地將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為一體,典型地將對佛的崇信凝結在對自然山體的崇拜之中,完美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成為持續1600餘年的佛教文殊信仰中心——一種獨特而富有生命力的組合型文化景觀。」世界遺產委員會一致認為:五台山符合世界遺產第(II)、(III)、(IV)、(VI)等4條標準,遺產保存和保護管理狀況良好,具有高度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決定將五台山佛光寺、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殊像寺、碧山寺、金閣寺、南山寺、龍泉寺、普濟寺10個景點作為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五台縣境內,是名揚海內外的佛教名山,文殊菩薩的道場。其建寺歷史悠久、廟群規模宏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被稱為金五台。

五台山1992年被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2001年1月,被國家旅遊局審定為「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05年9月,五台山通過第四批國家地質公園評審,成為「國家地質公園」;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維利亞舉行的第3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8個世界遺產,第二個世界文化景觀。

五台山這些知識你get到了嗎?

五台山這些知識你get到了嗎?

五台山歷史悠久,北魏孝文帝、隋煬帝、宋太宗、元英宗、清聖祖、清高宗等都曾駕幸五台山,至於歷朝歷代皇帝、皇后遣使朝拜,更是自北魏到清朝,從未間斷,翻開五台山各大寺的「廟史」,第一頁幾乎全是「敕建」二字。隨著佛教的傳播,帝王的崇建,高僧的懿行,五台山作為文殊菩薩道場的名氣越傳越遠,地位越來越高,寺廟建築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其間又有佛法的起落興衰,各個時期的情況亦不大相同。據多種古籍記載,五台山在東漢永平年間已有寺廟建築。相傳漢明帝劉庄夜夢金人端坐祥雲,從西天飄然而來,知是有佛感應,隨即派大臣蔡喑、秦景等人向西尋訪,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大月氏得到佛經佛像,並巧遇正在當地傳教的天竺國(今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即相邀同至中國。永平十年(67),梵僧、漢使以白馬馱載經卷和佛像到了洛陽。自漢明帝時攝摩騰、竺法蘭弘揚佛教,建大孚靈鷲寺開始,到南北朝時期,五台山已建寺200多處。周武宗滅法,五台山和其它地方一樣,寺廟毀滅的情況十分嚴重。隋初,又復建寺廟,佛教再興。在佛教極盛的唐代,五台山寺院多達360多處,在此也誕生了一大批高僧名師。盛唐時期,這裡成了海外信徒留學聽經的高等佛教學院,並藉助李唐王朝強盛的國威,伴隨著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擴大而顯赫於世。唐武宗會昌滅法,五台山寺廟減少。宋、遼、金、元各代,雖屢有修建,但由於戰亂毀壞,未能盡數復原。到了明代,佛教再興,五台山重修和創建寺廟院庵多達百餘處。清代以來,隨著喇嘛教傳入五台山,有的青廟改為黃廟,並新建黃廟,出現了青黃二廟各具特色,漢、藏、蒙、滿各族僧眾和睦相處的佛地風貌。

由於五台山是我國唯一兼有漢地佛教和喇嘛教的佛教道場,因此受到西藏、內蒙、青海、甘肅、黑龍江等少數民族的無比尊崇,成為民族團結、和睦相處的聖潔之地和各民族佛教信徒最崇拜的佛教聖地,因而,五台山也被尊為「金色世界」、「清涼凈地」。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正確貫徹宗教政策,十分重視文物保護工作,先後撥出大量資金維修和翻修寺廟。僧人也以廟養廟,用布施錢幣補塑聖像。重修殿堂,整飭寺宇,使五台山又一次煥然新貌。

「信手拈起一莖草,總是金毛獅子威」,五台山對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五台山這些知識你get到了嗎?

五台山這些知識你get到了嗎?

文殊菩薩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左脅侍,專司智慧,據佛教經典所載,佛說東北方有山曰五頂,文殊菩薩於中說法。五台山佛教在學習、繼承古印度佛教的基礎上,創立了不同於古印度佛教的菩薩信仰,並從佛學理論與佛教實踐的結合上達到了高度的和諧統一,對四大名山的最終形成起到了典型示範作用,在中國佛教發展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千百年來,印度、日本、蒙古、朝鮮、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國佛教徒,千里迢迢,到五台山來朝聖求法巡禮,有些甚至留在五台山修行終身。

五台山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組成,其中五座環抱高峰,峰頂平坦寬闊,「有如壘土之台」,故名五台山。因五峰聳峙,山勢雄偉,素有「華北屋脊」之稱。五峰環抱,方圓達250千米。東台海拔2795米,因其東望明霞,如波似海,故稱望海峰;南台海拔2485米,細草雜花,燦若鋪錦,故稱錦繡峰;西台海拔2773米,月墜峰巔,宛如懸系,稱掛月峰;北台海拔3058米,雲浮山腰,巔摩斗杓,稱葉斗峰,是五台山最高峰;中台2894米,石翠岩碧,碧靄浮空,稱翠岩峰,是五台中心。五台山保存有東亞乃至世界現存最龐大的佛教古建築群,享有「佛國」盛譽,五座台頂將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為一體,典型地將對佛的崇信凝結在對自然山體的崇拜之中,完美地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思想,成為一種獨特的、富有生命力的組合型文化景觀。

五台山大部分寺廟,屬子孫廟,他是保持五台山佛教常盛不衰的基本組織形式。十方廟,不準剃度,僧人一律按平輩稱呼。雲遊僧人進寺,掛了擋,就是寺廟中的當然一員。只要遵守戒規,具有相當能力,即可擔任重要職事。五台山出名的十方廟,有獅子窩、清涼橋、碧山寺、十方堂等等。其中以碧山寺影響最大。

五台山寺廟,北齊時號稱200餘座。唐大中年間可查到有名者64座。宋嘉祐年間可查到有名者72座。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碑刻90座,分4個等級,其中大寺12座,五頂寺廟5座,諸山中小寺39座,諸山叢林靜名34座。清初續修《清涼山志》收載寺廟 104座,其中五座台頂以內的寺廟稱台內寺廟,有68座;五座台項以外的寺廟稱台外寺廟,有36座。清末,五台山諸寺中有十大青廟,十大黃廟之稱。全山青黃二廟中,為首者稱五大去處,計有青廟3座,為顯通寺、塔院寺、殊像寺;黃廟2座,為菩薩頂、羅候寺。公元1956年調查,發現有寺廟124處,其中青廟99座,黃廟25座。現存寺廟43處,其中台內37處,台外6處。

五台山這些知識你get到了嗎?

五台山這些知識你get到了嗎?

五台山還有眾多的佛塔寶剎。建築使用材料,有磚塔、石塔、琉璃塔、木塔、鐵塔、銅塔、銀塔、玉塔、水晶塔等等;建築形制有車堵波式塔、密檐式塔、樓閣式塔、亭閣式塔、金剛寶座式塔、組合式塔;性質有佛塔與墓塔之分。佛塔中為舍利塔、靈跡塔及一般的供奉塔。墓塔中可分為高僧墓塔與一般性紀念塔;時代上最早的是北魏石塔,以後各個時期均有,最遲的是近年來為五台山圓寂高僧建的舍利塔;規模上大者高56.4米,刺破蒼穹,欲與天公試比高。小者僅0.05米,精巧玲瓏。在全國現存佛塔中,圓果寺的元建阿育王塔,塔院寺的釋迦文佛舍利寶塔,顯通寺的組合式銅塔以及《華嚴經》字塔,均屬稀世珍品,皆可獨領風騷。五台山的塔,沿革之久,數量之多,用材之廣,形制之全,性質之繁,都是全國同類地區所罕見的。

五台山的佛像,有關部門僅對37座寺廟調查,數字就達到了17445尊。全山佛像,恐怕會成倍於這一數字。在使用材料與製作方面,大致可以分為八種類型:泥塑(含懸塑與模拓),金屬鑄造(有鐵、銅、鎏金、金),石刻(含玉雕,可分為全雕、浮雕、摩崖石刻),木雕,燒瓷,拓紗,刺繡,畫像(含壁畫、軸畫、經卷插圖樹葉畫)。最早的佛像為南北朝時期遺物,鍵陀羅藝術手法明顯。最多的佛像為泥塑,自唐至今,連續不斷,形成了獨特的完整的沿革體系。最罕見的是明代著名畫家丁雲鵬在菩提樹葉上彩繪的十八羅漢圖,共12幅,單數繪單,雙數繪雙,工筆重彩,共成一冊。五台山佛像,原料不同,工藝有別,時代手法各異,整個作品嫣紅奼紫,斑駁陸離,將五台山充實成一座罕見的佛像藝術寶庫。

五台山寺內寺外保存下來的鐘、鼓、缽、板、碑、碣、幢、匾、牌、聯、詩、文等等,數量浩繁。其中不少屬於國家珍貴的文物。

五台山風光壯美,景色獨特。境內梵宇林立,文物遍布。置身其中,松亭亭,泉淙淙,雲山霧海沉浮中,樓閣姿容秀。古剎晨昏天香飄,佛寺早晚金鐘鳴。三步一趣典,五步一掌故,到處有景緻,到處又隱伏著神奇的秘密。世人稱讚:「五台歸來不看廟。」

五台山的人文、宗教乃至一草一木,都蘊涵著其獨特而出色的內涵和價值,不僅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獨樹一幟,而且在事實上也早已成為向世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強大載體,深為世人所矚目、所仰慕、所崇尚,這無疑是中華民族的榮耀與福祉,我們自當倍加珍惜。

五台山這些知識你get到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台山雲數據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寺廟中會供奉關公為伽藍菩薩?

TAG:五台山雲數據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