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家風家訓】蔡新示族人:篤操持 不矜張

【家風家訓】蔡新示族人:篤操持 不矜張

蔡新,字次明,號葛山,別號緝齋,漳浦下布村蔡氏族人。乾隆元年中進士,歷任工、禮、吏、刑、兵等五部尚書,拜文華殿大學士、上書房總師傅、《四庫全書》館總裁、太子太傅,是福建省清代職級最高、任職中央部門主官最多、任職時間最長的歷史名人,著有《事心錄》《緝齋詩文集》等。蔡新清廉正直,謙虛謹慎,勤勉從政,官德人品才學俱佳,可謂「生為乾隆所器重,卒為嘉慶所賜謚」,深受朝野稱頌。

乾隆賜謚《四庫全書總裁》

官居一品的蔡新擔心家族子弟擅權徇私、逞勢欺人,因此,他潛心研究歷代儒家對於操心、養心、存心等方面的論述,提倡以「恭、寬、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為道德規範,在治家方面突出要講仁義,要修身養志。蔡新去世後,下布村族人在蔡新生前點滴教誨基礎上,整理了《蔡新家訓》,供蔡氏後代子孫學習。

有萬世溪南 無百年宰相

蔡新家境貧寒,3歲喪父,但他自幼聰慧好學,深受叔父蔡世遠的鐘愛。從乾隆元年中進士,到官居一品,在近50年的宦途中,蔡新始終銘記叔父的諄諄教誨,人品端正,盡忠盡職,清正廉明。

蔡新

蔡新一生謙虛謹慎,平易待人。他在位時,曾經數次返鄉,但他不擺「衣錦還鄉」的架勢,從來沒有前呼後擁,每次都是乘舊轎子回老家。有一次,他的乘輿被外村頑童拋擲小石子,他也只視為「村童嬉戲」而不加計較。

身居高位的蔡新請假在老家侍養母親時,有一天,下布村與鄰村溪南發生糾紛,族人找到他希望他向地方官施壓,藉助官府力量為本村撐腰。蔡新卻教育族人對鄰里宜和睦,不宜結讎隙,他說道:「有萬世溪南,無百年宰相。」意思是溪南村一直存在,而我這位從下布村走出去的宰相卻當不了百年,應避免村與村、族與族間的矛盾。這個故事至今仍傳為美談。

他尊重地方官吏,就是遇見丞尉等低級官員,都持禮甚恭。有人認為,蔡新這樣做會有辱一品大員的身份,他卻說:我這樣做就是要使鄉民們知道,即便位至宰相,也須尊重地方官吏,敬畏法典,給予父母官應有的尊嚴。《清史稿》中記載:「新家居謙慎,遇丞尉執禮必恭。或問之,曰:欲使鄉人知位至宰相,亦必敬本籍官吏,庶心有所不敢,犯法者鮮耳。」所以,「終公之世,漳浦民無滋事」。

蔡新對府縣官吏的刻意奉承巴結,以及自己的一些族親鄉鄰、門生故舊「拿虎皮當大旗討便宜」的現象深惡痛絕。借一次壽宴機會,他向在場的府縣官員及宗親好友鄭重宣告:自己雖身居宰相,家人和親屬仍應服從地方官的管理。自今以後,地方官員士紳不必來府送禮問候,地方政事我概不過問,族人親友犯法與庶民同罪,不得借我名義求情枉法。這一告示使地方官吏如釋重負,也敬佩萬分,其族人因此更加循規蹈矩。

事實也確實如此,蔡新對於堂侄越軌犯科毫不袒護,明確告知縣吏要依律懲辦。由於蔡新帶頭敬官守法,他在世及去世幾十年間,其家人與鄉親很少有違法亂紀的事情發生。

《漳浦縣誌》

德望見於朋僚

蔡新認為「操履端謹,言行必衷於禮法」,他精通理學,在學術上以求仁為宗旨,以孟子「不動心」為要務。他編撰《事心錄》,提出為官要注重修心、養心,才能「信篤操持,不為利疾」;更要無欲、敬業,才能一身正氣。

這在《漳浦縣誌》中有所體現。《漳浦縣誌》寫道,蔡新自服官蒞政後,「恪遵成法,德望見於朋僚」。他先後主持京師會試及江西、河南等地鄉試,都能做到廉潔奉公,為國遴選人才。

乾隆十年,他在河南督學,當地有一名門子弟託人說情。蔡新斷然拒絕道:「秀才為進身之始,不可不端。患得若此,則心術品行可知!」不予錄取。與此相對應的是,有原本已經被錄取的富家的兄弟倆,因遭到誣控,說他們是用錢買來的,考官為避嫌而不敢錄取,並徵詢蔡新的意見。蔡新說:「我只知道以文取士而已。」結果這兩兄弟最終都被錄取了。

還有一次,漳浦產山社陳財主信奉「朝中有人好當官」的說法,叫兒子攜巨款進京找蔡新打點,想謀個一官半職。結果被蔡新嚴詞拒絕,並被當場教育了一通,只得灰頭土臉地回家。

蔡新家訓

賢聲相孚於里族

蔡新在家訓中說:「勤讀勤耕是榮華,交商買賣眼睛花。貪花戀酒無利益,爭訟賭博破了家。貧人莫去探富親,富親看你是賤人。天下州郡游遍盡,勤儉節用免求人;求人如吞三尺劍,靠人若上九重天。空手問人如問壁,百般巧語不若錢;不信但看酒中席,杯酒先敬富豪人。骨肉不親誰是親,不敬父母敬何人;父母在日不孝順,死後何須哭鬼神。善似青松惡似花,青松冷淡不如花;有時若遇霜雪到,只見青松不見花。」句句都是發自肺腑之言,充分展現了蔡新飽含真情實感地教導家族子弟要勤於耕讀、修身養志、勤儉節用、睦族親誼、善待他人的道理。

《漳浦縣誌》也寫道,蔡新「退老家居,不事矜張,賢聲相孚於里族」,他敦親睦鄰,敬老愛少,受到族人的愛戴。蔡新不貪戀高位,辭官事母至孝。他中進士第二年就回家為父營墳,並接母親去京,母親因留戀故土未隨行。乾隆十八年,請假省親,探視患眼疾的母親,乾隆廿二年,又請假回鄉侍奉母親,廿二年十一月抵家,十二月乾隆任命蔡新等人為上書房總師傅,蔡新呈上札奏懇辭,乾隆准許日後回京任職。蔡新直至廿九年十二月母親亡故,在家守孝三年後,才回京復命。

蔡新故居

他請假在家侍奉母親時,經常身穿粗布衣衫,親自在田園內種植瓜果蔬菜,過著勤儉簡樸的生活,安於清貧。蔡新與夫人相濡以沫,患難相依。

告老還鄉後,還經常訪問各地的蔡氏宗親祠堂以及廟宇,修族譜,提倡睦族親誼,尊老尊賢;在地方上施行公益和提倡公德,在家鄉設置義學,使無力延請師傅的族中親屬子弟得以入學;購置學田,資助族中參加鄉試者的貧寒之士。乾隆五十九年,漳州發生大水災,他設置義倉,積糧備荒,又設置義冢,使窮人有地方埋葬故去的親屬。還請工匠修葺先賢蔡襄和黃道周的祠堂,鄉民們大為讚頌。

嘉慶四年十二月,蔡新於家中逝世,享年九十三歲。嘉慶御批:原任大學士蔡新,人品端正,學問深醇,久任綸扉,兼轄部務,俱能恪恭奉職,而在上書房行走,年份最久,朕及諸昆弟俱經授讀,懋著慎勤,著加恩晉贈太傅,並著巡撫汪志伊代朕奠酒,以示眷念舊臣祭意。擢內稱子四人,孫行達,並令擇其有出息者二人,送部引見。並賜祭葬,謚號文恭。嘉慶讚揚蔡新恪恭奉職、懋著慎勤,是對他極高的評價。

在蔡新的教育和影響下,蔡氏一族人才輩出。他的長子蔡本俶,乾隆二十五年中舉人,官至工部屯田司主事。六子蔡本俊,嘉慶四年中進士,官至刑部山西司主事、南寧知府,著有《古硯齋詩集》《延禧堂壽言》。蔡新之孫蔡行達,嘉慶六年中進士,官至翰林院庶吉士。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雜誌》·朱昌榮 楊特團 曹雅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卅年太子」嘉慶的成長之路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