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少有人走的路》自律篇

《少有人走的路》自律篇

———— / BEGIN / ————

「安迪有一種大多數犯人(包括我在內)所缺乏的特質,是一種內心的寧靜,甚至是一種堅定不移的信念,認為漫長的噩夢終有一天會結束。隨便你怎麼形容好了,安迪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大多數被判終身監禁的囚犯入獄一陣子之後,臉上都會有一種陰鬱絕望的神情,但安迪臉上從未出現過。」——《肖申克的救贖》

這是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一段台詞。被冤枉殺人獲無期徒刑的安迪,為了重獲自由,在獄中隱忍地生存,但其實每天都在自己的牢房裡,用一把小鶴嘴鋤挖洞,然後用海報將洞口遮住。最終,安迪靠自己的微薄之力,用二十年的時間挖出了一條逃生通道,並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成功越獄。

這部在 24 年前上映的電影,至今仍被影迷所津津樂道,我想,是因為這個傳奇的故事,精心構建出了每個人對自由的渴望,並讓安迪幫助每個人實現了顱內的自由。像安迪這樣的精算天才,靠毅力和天賦,也耗費了近二十年的時間,才找到了自由的樂土,而我們大多數人,既沒有天賦,也不能堅持,只會在看到自由的海市蜃樓時給自己打個雞血,而後轉身繼續在人生道路上慵懶地散步。

「自律給我自由」不得不說,這是一句高逼格的廣告文案。作為KEEP夜跑小將,我還是為此瘋狂打call的。實際上,對於熱衷並堅持運動的人,這是個能夠引起強烈共鳴的觀點。我從某種意義上也算是個愛運動的人,但對於跑步,兩條腿交錯地向前邁進的這一枯燥動作,並不是那麼富有情調、那麼有文藝氣息、那麼有偶像效應的運動,我是遲遲沒有愛上的。後來讀了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我看到的只是一個孤獨的男人從30歲到50歲,在二十年間默默向地平線跑去的身影。那個通常被貼上「憂鬱」、「遊離」等標籤的 村上春樹好似不復存在了,然而這才是真正的他吧。「我一面跑,只是跑。原則上是在空白中跑著。反過來說,或許是為了獲得空白而跑的。……我是我,我也不是我。這樣覺得。那是非常安靜的,靜悄悄的感覺。所謂意識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東西。」這是讀完整本書最讓我無法忘懷的句子。在紛繁的世界,每個人同樣渴望著那種安靜空白的片刻,而堅持跑步讓我真正享受到這份自我和自由的存在。

讀而思deepreader

自律給我自由——《少有人走的路》自律篇

言歸正傳,今天我跟大家繼續談談《少有人走的路》——自律篇。典型佛系青年的我,先叨一句:「人生苦難重重」(此處有哀嘆聲)。派克老師在書中告訴我們,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本身就是一種痛苦,解決它們,就會帶來新的問題。各種問題結隊而來,不斷經受沮喪、悲哀、難過、寂寞、內疚、懊喪、惱怒、恐懼、焦慮、痛苦和絕望的打擊,從而不知道自由和舒適為何物。對許多人來說,自律是一個討厭的詞兒,因為它意味著沒有自由。如今,網路媒體大張旗鼓的宣傳自律,然而自律是什麼?自律給你自由,你認可嗎?

人生是一個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生活中遇到問題,這本身就是一種痛苦,解決它們,就會帶來新的痛苦。你不能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為問題。美國開國先哲本傑明·富蘭克林說過:「惟有痛苦才會帶來教益。」面對問題,聰明者不因害怕痛苦而選擇逃避,而是迎上前去,直至將其戰勝為止。遺憾的是,大多數人似乎不是聰明者。在某種程度上,人人都害怕承受痛苦,遇到問題就慌不擇路,望風而逃。有的人不斷拖延時間,等待問題自行消失;有的人對問題視而不見,或盡量忘記它們的存在;有的人與麻醉藥和毒品為伴,想把問題排除在意識之外,換得片刻解脫。我們總是規避問題,而不是與問題正面搏擊;我們只想遠離問題,卻不想經受解決聞題帶來的痛苦。逃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問題的傾向,因此大多數人的心裡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無幾。

方法論: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這一環,你不可能解決任何麻煩和困難。局部的自律只能解決局部的問題,完整的自律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自律究竟包括哪些技巧呢?如何通過自律,消除人生的痛苦呢?簡單地說,所謂自律,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它們並不複雜,不過要想正確地運用它們,你需要細心體會,廣泛實踐。實踐這些原則,關鍵在於你的態度,你要敢於面對痛苦而非逃避。對於時刻想著逃避痛苦的人,這些原則不會起到任何作用,他們也絕不會從自律中獲益。

1. 推遲滿足感

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小學的孩子正確對待家庭作業,是實踐」推遲滿足感」的最佳手段。首先做完功課,再去看電視。又如在上班第一個鐘頭,要先去解決那些麻煩的差事,在剩下的時間裡,其他工作會變得相對輕鬆,因為一個鐘頭的痛苦,加上六個鐘頭的幸福,顯然要比一個鐘頭的幸福,加上六個鐘頭的痛苦划算。

2. 承擔責任

不能及時解決人生的難題,它們就會像山一樣橫亘在我們眼前。我們要讓我們自己認識到,人生的問題和痛苦具有非凡的價值。我們必須面對屬於自己的問題,這是解決問題的基本前提。避之惟恐不及,認為「這不是我的問題」,顯然一點好處也沒有;指望別人解決,也不是聰明的做法。惟一的辦法——我們應該勇敢地說:「這是我的問題,還是由我來解決!」相當多的人只想逃避,他們寧願這樣自我安慰:「出現這個問題,不是我而是別人的原因,是別人拖累了我,是我無法控制的社會因素造成的,應該由別人或者社會替我解決。這絕不是我個人的問題。」只有勇於承擔責任,敢於面對困難,才能夠使心靈變得健康。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通過自律,我們就知道在面對問題時,如何以及堅毅、果斷的態度,從學習與成長中獲得益處。

3. 尊重事實

尊重事實,意味著如實看待現實,杜絕虛假,因為虛假與事實完全對立。我們越是了解事實,處理問題就越是得心應手;對現實了解得越少,思維就越是混亂。虛假、錯覺和幻覺,只能讓我們不知所措。我們對現實的觀念就像是一張地圖,憑藉這張地圖,我們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斷協調和談判。地圖準確無誤,我們就能確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麼地方,怎樣到達那裡;地圖漏洞百出,我們就會迷失方向。

然而,人生的地圖是不斷演變的.......

繪製人生地圖的艱難,不在於我們需要從頭開始,而是惟有不斷修訂,才能使地圖內容翔實和準確。世界不斷變化,冰山來了,冰山繼而消退;文化出現,文化隨即消失;技術有限,技術又似乎無限……我們觀察世界的角度,也處於更新和調整中。我們從弱小的、依賴性很強的孩子,一點點地成長為強有力的、被他人依賴的成年人;我們生病或衰老時,力量再次消失,我們又變得虛弱而且更有依賴性。成家立業、生兒育女,都會使我們的世界觀發生改變。孩子從嬰兒長到青春期,我們的心情也會發生變化。我們貧窮時,世界是一種樣子;我們富有了,世界又是另外的樣子。身邊每天都有新的資訊,要吸收它們,地圖的修訂就要不斷進行。足夠多的嶄新資訊累積成山,我們甚至不得不對地圖做大規模修訂,這使修訂工作越發艱難,有時給我們帶來更大的痛苦,這也成為許多心理疾病的根源。為此,我們應該如何尊重事實,及時修訂人生地圖呢?

逃避現實的痛苦和不幸,是人類的天性,只有通過自律,才能逐漸克服現實的痛苦。我們必須尊重事實,儘管這會帶來痛苦,但遠比我們的個人利益和暫時的舒適更為重要。我們必須淡化暫時的不適之感,應該追求真理而不是幻象,並願意承受所有的痛苦。以開放的心態、積極的努力,不斷修訂人生地圖,方能使心靈獲得成長

4. 保持平衡

自律本身仍需要特殊的「約束」,我稱之為「保持平衡」,這也是自律的第四種原則。保持平衡意味著確立富有彈性的約束機制。例如,生氣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反擊方式。從來不會生氣的人,註定終身遭受欺凌和壓制,直至被摧毀和消滅。必要的生氣,可以是我們更好的生存。要使心智成熟,就須在彼此衝突的需要、目標、責任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這就要求我們利用機遇,不斷自我調整。

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則就是「放棄」。放棄人生的某些東西,一定會給心靈帶來痛苦。相當多的人都沒有選擇放棄,他們不想經受放棄的痛苦。但一個人想有所作為,在人生旅途上不斷邁進,或早或晚,都要經歷需要放棄的重大時刻。例如,兩個相愛的人,如果不能在一起,那就應該選擇放棄追求結果,而應該去享受這個愛的過程。

關於平衡和放棄的本質,我還要補充一句:為了放棄,首先必須擁有某種事物。你不可能放棄從來沒有的事物。這類似獲勝前就想放棄勝利,完全無從談起。同樣,首先確立自我,才能夠放棄自我。為數眾多的人,就是因為缺乏實踐的慾望,害怕痛苦的感受,致使心靈無法成長。他們相信可以實現某種目標,卻不願為此經受痛苦。有的人為了達到精神的更高境界,甚至不惜到沙漠隱居,或放棄適合的職業,去學習做木工,他們以為通過表面化的模仿,就可以走捷徑,達到超凡的精神境界。他們沒有意識到,長期以來,他們停留在幼稚的精神成長階段,只有從頭做起,進行自律,才是惟一的捷徑,如同他們須經歷不可或缺的青春期、青年時期和中年成長階段。

自律,包含具有積極意義的四種人生原則,目標都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迴避痛苦。綜上所述,這四種原則包括: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這四種原則相互影響,有時甚至需要使用其中兩三種乃至全部原則,使用它們的力量和動力,這些完全取決於一個人心中蘊藏的愛。或許有人會問:「生物學意義的反饋、冥思苦想、瑜珈術、心理分析,是否也可算作自律的一部分?」它們只有輔助作用,而不具有本質作用。真正的自律,還是我上面提到的四種原則。只要持之以恆地實踐,任何人都能夠使精神、心理和靈魂達到更高的層次。

今天,先到這吧。晚安!

後記:假使人生的目標就是逃避痛苦,你完全可以得過且過,不必尋找更高層次的精神和意識的進步。因為不經痛苦和折磨,就無法實現靈魂的超越。而且,即便達到很高的精神境界,但彼時的痛苦之烈,可能遠遠超過你的想像,讓你最終無法承受。「既然如此,為什麼人人還要追求自我精神的發展呢?」你或許會問。坦白地說,提出這樣的問題,可能是你對於幸福的本質所知甚少,或許在本書的字裡行間,你可以找到答案;或許怎樣努力,你都與最終的答案無緣。——派克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范蠡的思想 及其「思想成就」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