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晚期歷來被人詬病,卻有一罵名來得冤枉,喪權丟臉但卻沒賣國

清朝晚期歷來被人詬病,卻有一罵名來得冤枉,喪權丟臉但卻沒賣國

原標題:清朝晚期歷來被人詬病,卻有一罵名來得冤枉,喪權丟臉但卻沒賣國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19世紀末,日本、俄國先後步入帝國主義時期。為擴大勢力範圍,日俄兩國對武力擴張極其狂熱,更是將清朝作為主要掠奪對象。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獲得了垂涎已久的遼東半島,卻不料觸動了沙俄的敏感神經。



▲《馬關條約》簽訂場景復原

一心想獨吞東北地區的沙俄私下拉攏法、德兩國,打著替清朝伸張正義的幌子,要求日本將遼東半島歸還。不久後,沙俄便以「還遼有功」的名義獲得了在東北地區修築鐵路的權利。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沙俄又強行租借大連、旅順並修建海軍基地,隨後趁八國聯軍侵華之際霸佔了整個東三省。


俄國日益膨脹的野心註定了將會與日本產生劇烈衝突。經過10年備戰,日本實力大增,開始為日俄戰爭準備。而對英美兩國來說,俄國是它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於是兩國對日本予以大力支持,英國更是與日本結盟,幫助日本在倫敦發行國債以籌集軍費。



▲為日本發行國債的倫敦交易所


《辛丑條約》簽訂後,俄國極力攛掇列強儘快撤軍,自己卻遲遲沒有實際行動,而且還任命了一位「遠東總督」。這樣一來日本也不肯罷休,於是雙方一遍唇槍舌劍,一遍積極備戰。由於俄國拒不撤兵,日本於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1月13日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俄國不得侵佔「滿洲領土」,並承認日本在朝鮮的全部利益。


▲日本「軍神」東鄉平八郎


2月6日,日本宣布斷絕對俄外交關係,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傳達了天皇詔書,派日本海軍奔赴旅順及仁川港偷襲俄國軍艦,2日後便不宣而戰。2月10日,兩國各自宣戰,日俄戰爭開始。對於這場發生在中國領土之內、爭奪對象亦是中國領土的戰爭,後世向來覺得羞愧。清朝作為第一利害人,卻意外地宣布保持中立,此舉因此被後世徹底否定,甚至痛批為出賣民族利益。



▲日俄戰爭時期宣傳畫

事實果真如此嗎?筆者並非想要為誰洗白,只是在自身羸弱不堪、列強環伺的悲哀年代,除了「局外中立」,清廷其實已別無選擇。事實上,我們可以批評「局外中立」政策喪權辱國,但卻不能批評其「賣國」,因為這一政策確實保證了清朝利益最大化。


早在19世紀末,沙俄就對中國東北磨刀霍霍,製造了「海蘭泡慘案」等一系列事件。在「庚子西狩」時期,沙俄又主動對慈禧拋出「橄欖枝」,搶在各國列強之前承認慈禧的統治合法性,並為其議和請求進行斡旋,希望慈禧承認沙俄對東北的佔領。然而沙俄卻遠遠低估了清廷對東北的重視。



▲慈禧太后劇照

慈禧雖不願退位、不願光緒親政,但與丟失大清龍興之地相比,前兩者都不值一提。於是在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清廷派楊儒為全權大臣出使俄國,商辦收還東三省事宜。由於俄國不肯,清廷遂要求楊儒拒簽。談判徹底破裂後,清廷無奈之下只得將「東北問題」國際化。


不得不說這招很有效果,列強尤其是日本的介入,使得沙俄的企圖落空,戰爭成了最後選擇。就客觀形勢而言,「局外中立」是清廷唯一可能、唯一正確的選擇,唯此才有可能在戰後保住對東北的領土主權。



▲《局外中立條規》


首先,清朝根本不具備應對大規模近代戰爭的能力。甲午戰爭後清朝曾組建新軍,但稍有起色卻遭八國聯軍打擊。此外,中國遭受《辛丑條約》所規定的軍火禁運,毫無迅速組建近代化軍隊的可能。而在財政方面,清廷也囊中羞澀,壓根負擔不起。為了這場戰爭,日俄雙方投入200餘萬兵力,動用了大量新式武器,俄國軍費65億盧布,日本軍費19億日元,傷亡總數超過30萬人。規模如此巨大的戰爭,清朝完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袁世凱劇照


正因雙方清朝軍事實力與沙俄相比過於懸殊,因此清廷官員基本都傾向於「聯日拒俄」,比如湖廣總督張之洞、郵傳大臣盛宣懷、湖南巡撫端方、兩廣總督岑春煊等。只有直隸總督袁世凱看得最遠,他在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12月27日致電外務部,要求朝廷保持「中立」,理由是「聯俄」會導致日本海軍侵擾大清東南、「聯日」會引發俄軍進佔西北。


可是作為利益相關方,清朝其實是沒有理由宣布中立的,所幸列強們解開了這個死結。由於英、美等國更重視商業擴張,因此期望維持清廷的完整穩定,於是美國國務卿約翰·海伊在雙方宣戰當天要求日俄兩國尊重清朝的中立與行政完整,同一天,英、法、德、意四國駐華公使也表達了相同立場。清廷的「中立」與「領土完整」終於得到了國際承認。



▲清朝列強侵佔地區圖


然而在愛國熱情與民族情緒的衝擊下,清廷嚴格保持中立顯然是不可能的,而日、俄也不可能對清政府的「中立」立場予以尊重。事實上,日本雖然公開宣布希望清廷恪守中立,但實際上卻很希望得到清廷援助。戰爭剛一爆發,日本使館翻譯們就以東北俠士的名義撰寫檄文,號召民眾助日抗俄。清廷雖然沒有參戰,但實際上還是在情報、炸藥、軍費等方面予以支持,各地督撫也秘密籌款相助,甚至有部分清軍參與了日軍的某些軍事行動。



▲見證興衰榮辱的紫禁城


日俄戰爭結束後,俄國戰敗導致「白人優越論」徹底破產,為日本乃至中國提供了民族自信心的源泉,同時也證明「立憲優於專制」,客觀上為中國轉型掃清了思想障礙。反觀清廷,以最小代價取得了最大利益,既暫時保住了東北主權,又避免因捲入戰爭而分崩離析。其次,清廷「局外中立」成為近代洗刷不去的冤屈,對革命黨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激起了「排滿」高潮。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這是史上爭議最大的起義,教材肯定民間批判,問題根源卻無人在意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