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完這部神劇的最後一集 我對「痛苦」上了癮

看完這部神劇的最後一集 我對「痛苦」上了癮

周一,口袋君更新北美票房時,有一位粉絲評論吐槽:

上周五-周日,口袋君既沒有去看《星戰8》,也沒有出去玩兒,而是「如狼似虎般」地把Netflix出品的《黑鏡》最新出的第4季6集全看完了。

「暴看」果然是一種很爽的觀劇方式。

早在2011年,口袋君看《黑鏡》第1季時,就被這樣黑色寓言形式的電視劇所震驚。它與我之前看的所有討好式的影視作品完全不同,《黑鏡》絕對是那種讓觀者不太愉快甚至難堪的作品,它猶如揭開皇帝新衣的秘密,戳穿人性中的自私和醜陋,通過一個科幻的外殼,彰顯當代科技生活的荒謬、虛無和悲觀主義

也許,劇中所描寫的一切,要過上百年後才能實現,但《黑鏡》以大膽狂妄的預言,如先知般告訴我們:高科技也許並不美好。

最近,口袋君聽到一個很不錯的心理學解釋:共情(empathy),總算想通了為什麼我們要多看優秀的影視作品。

首先,口袋君極其推崇一種注意力"All In"的觀影態度。看片就認真看。一般,現在進電影院,我都選3或者第4排。當整塊大屏幕都包裹在視力所及範圍內時,最容易入戲。在家看片兒時,也不妨把周邊光線調暗。讓你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影像中。

一部好的影視劇作品,都能讓你迅速代入角色,當越看越深入時,你會感覺到自己的呼吸與角色同步,Congrats,你共情了!

接下來發生的一切,無論是好情緒還是壞情緒,都能感同身受!

所以看完一部佳作,其本質就是做了一次完美的深度精神心理治療。是個相當療愈的過程。

隨著你的這種高品質共情體驗愈發增多,你既能體會到人性中的善,也能覺知到人性里的惡,從而讓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人性得以充分的展開,活出真正的自我!

說了那麼多,其實就是為了引出《黑鏡》第4季的收尾之作:第6集《黑色博物館》。

這是將共情發揮到極致的神之集。強烈推薦大家好好看一遍(黑鏡每集獨立成片 劇情之間無聯繫)

看完這一集神劇後,口袋君癱坐在沙發上,長達15分鐘。

這種震撼感真的是前所未有的。與其說是震撼,不如說是三種不同形式的共情,讓我感知到深度的痛苦和上癮

作為一部虛擬作品來說,能夠打破現實和虛擬的次元壁,讓觀眾體驗到如此強烈、真實、久久不能忘卻的痛苦,簡直可以說是一個奇蹟。

所以,我必須把這種痛苦寫出來!否則內心過不去!

以下內容含劇透,介意的童鞋不用讀下去。

神之集《黑色博物館》由三個獨立的小故事組成。通過博物館中的展品來逐個引出,全都指向了:共情。

01

迷戀痛苦的醫生

對於一名盡心盡責的醫生來說,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不知道病人到底哪個部位出了問題。為了揪出病灶,過往的醫學技術往往要耗費大量成本。

於是,在未來,某科學家發明了一種頭套,醫生可以將自己的神經與病人的神經相連,從而直接感受病人的痛苦,極其快速地作出最精確的診斷。

這樣的技術會帶來什麼後果嘛?第一個故事就提供了一種假設。

隨著這位醫生所承受的痛苦類型越發多樣化,量變引發了質變,醫生竟漸漸愛上了各種千奇百怪疼痛的感覺,他希望能嘗試到更多過去從未曾體驗到的痛苦。

為了自己的私慾,他竟沉迷於享受痛苦,而沒有及時救助傷員,導致醫療事故被醫院開除。

最終,他竟開始自殘!甚至,只能通過殘暴地殺害路人並感受他的痛苦來飲鴆止渴。

雖然,聽上去對痛苦上癮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但這種技術最妙也是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

醫生只會感受到痛苦,但不會對身體本身造成什麼實質性的生理性損傷。

這就好比讀了一本悲劇小說,讀者代入小說角色,感同身受到他的痛苦,合上書本之後,讀者全身而退!

記得口袋君曾經說過,最好的喜劇往往是悲劇。笑到無以復加時,人往往會淚涌而出,哭到極度悲痛時,又會破涕乾笑。所以大腦中控制喜悅與痛苦的區域其實非常接近。

在這第一個故事中,醫生感受到了一種沒有任何雜質的悲傷,純粹的悲傷帶來了極度的快感。而共情是危險的,他最終陷入痛苦的沼澤,不能自拔!

02

可悲的毛絨玩具

第二個故事依舊關於共情。

當深愛的人不幸遭遇車禍變成植物人,如果有人告訴你,可以把她的靈魂注入你的腦中,與你的感官、情感體驗共用,你會答應嘛?

在第二個故事中,男主就答應了。

植物人妻子的所有意識全部轉移到他的大腦中,兩人共用同一個身體和頭腦,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100%共情。

聰明的你或許猜到了這樣長此以往下去的問題,那就是隱私和邊界。

即使親密如夫妻,就算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感同身受,很快就會陷入崩潰的邊緣。事實證明,適當的共情能力是非常有益的,但100%的共情對於個體而言,是具有毀滅性的。

最終,當男主遇到新歡後,再也忍受不了植物人妻子長期以來在自己腦中的嘮嘮叨叨,在新歡的慫恿下,將植物人妻子的所有意識,轉移到了猴子毛絨玩具中。孩子會長大,最終她的結局只能是被永久地拋棄。

03

不斷被電擊的虛擬角色

第三個故事是全片最黑暗的段落。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做: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身上。

一位被冤枉的死囚犯在被電椅執行死刑前,同意了變態科學家的一個協議:在他的身體被電死之前,將他的意識轉移出來,植入到一個虛擬的角色中,然後任由科學家處置。而死囚犯的妻子和女兒可以獲得一筆可觀的"補償費"

沒想到,這位變態科學家,把他視作了一種旅遊紀念品般的存在。將他的意識注入到虛擬角色中,並囚禁在實驗室的牢房中,每日接受過來參觀"黑色博物館"遊客無數次的高壓電擊刑法。成為整座博物館的王牌遊樂項目。

遊客在滿足自己的施虐欲之後,還會得到虛擬角色被電擊瞬間.GIF的紀念品。

折磨囚犯的是與他素不相識的來參觀博物館的遊客。

如果第一個故事講述的是迷戀自己的痛苦,那麼第三個故事就是關於享受他人的痛苦。

《黑鏡》神之集《黑色博物館》三個故事中最精彩的地方,就是:

向觀眾傳到了一種無比真實、超有代入感的強烈痛苦。

這一幕幕痛苦的瞬間,這一周始終在口袋君腦海中如噩夢般縈繞。

的確,我對這些虛擬的的角色有產生了某種程度上的共情,體會到了他們的痛苦!

但就和最後一個故事一樣,口袋君"享受"到了他人的痛苦,卻不要付出任何代價。

這種體驗痛苦的方式實在是太讓人上癮了。

以致於口袋君不知不覺地通過這篇影評分享、安利,並消遣了這種"癮"

不得不承認:在不用付出現實代價的前提下,口袋君和《黑鏡》406的這些虛擬角色一樣,對痛苦上了癮!

寫了3小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口袋電影 的精彩文章:

2017年好萊塢內地成績單!迪士尼狂攬49億蟬聯冠軍!

TAG:口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