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矢量發動機已亮相,殲20為何不用?一關鍵技術還未實現

中國矢量發動機已亮相,殲20為何不用?一關鍵技術還未實現

(殲10矢量發動機研製型號)

前不久,裝備矢量發動機的殲10戰機首飛成功,這標誌著我國在矢量技術領域獲得了歷史性突破。為了提高飛行能力,未來殲20戰機必然也將裝備矢量發動機。但是,只有矢量發動機還不夠,如果缺少了一項關鍵技術,矢量推力技術的優勢根本無從發揮。

(印度蘇30MKI的矢量推力只是簡單融合到飛控里)

以印度的蘇30MKI為例,雖然蘇30MKI裝備了AL31FP矢量發動機,但其飛控系統仍然沿用蘇27的二餘度模擬電傳操控系統,只是簡單的將矢量推力整合到飛控里,矢量噴口跟隨平尾同步運動,平尾向下偏轉15度,噴口同樣偏轉15度。如果飛行員想要矢量噴口改變成不同的姿態,其還需要額外的手動操控干預。蘇30MKI的矢量控制技術雖然簡單、風險小,但是矢量推力利用效率低,無法發揮出矢量推力技術最大的優勢。在2008年印度的蘇30MKI與美國的F15戰機進行的空戰演習中,濫用矢量推力的蘇30MKI能量驟降,被佔據高度優勢的F15從天而降直接「擊殺」。

(殲20急需完善矢量技術的「飛火推一體化」)

反觀蘇35、蘇57以及F22採用的「飛火推一體化技術」,該技術採用綜合式航電系統,用綜合核心處理器(CIP)智能化協調飛控、火控和動力的同步配合運作。在機動中CIP會在飛行員進行某種操控後自動推算出氣動舵面、矢量噴口、機載武器及彈艙最合理的動作姿態,幫助飛行員進行矢量噴口偏轉角度、導彈解鎖準備以及彈艙提前開啟的動作,真正賦予了飛機智能化的「靈魂」。

(K8V變穩機)

其實,早在幾年前我國就已經對「飛火推一體化」技術進行了大量研究。2014年,我國最新的五自由度飛行控制技術在K8V變穩定機上得到驗證。它是在俯仰、滾轉、偏航的基礎上,增加了非常規機動、油門自動控制技術。通過對殲10戰機的研製,我國已經掌握了數字式電傳操控系統技術,未來矢量發動機的「飛火推一體化」控制技術將成為我軍戰機技術發展的重中之重。而從目前看來,通過K8V的五自由度技術驗證,我國已經開始觸及「飛火推一體化」的門檻。

作者:火炎焱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解析 的精彩文章:

TAG:軍情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