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王思聰、周鴻禕們抄成風口的直播答題,原來是這樣誕生的
虎嗅註:這兩天想必你的朋友圈都被直播答題給刷屏了,甚至有人稱直播答題是2018年的第一個「風口」。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直播答題這種模式本身來自美國,其鼻祖是一款名為HQ的應用。今天這篇文章,主要就是為大家還原一下 HQ 在美國是怎麼誕生的,兩位創始人和 Twitter 又有什麼關聯。
據統計,2017 年年底至 2018 年新年期間,中文互聯網上已經有超過 6 款直播答題產品出現。360、微博、映客、節操精選等特質迥異的科技公司相繼入場,引發王思聰、騰訊等投資方的瘋狂追捧。短短兩周之內,直播答題突然成為中文互聯網的新風口。
沒有一絲意外,這又是一次全民大躍進式的Copy to China。眾多中國直播答題產品模仿和抄襲的,正是在美國爆紅的直播答題應用 HQ。
創始人的成功經驗和對視頻創業的瘋狂迷信,一度讓公司陷入財務危機。但當靈感突然降臨,他們才意識到:自己創造了繼 Snapchat 之後的下一個現象級產品。
這就是 HQ 一波三折的創業故事。
從 2012 年說起
2012 年 6 月,Rus Yusupov、Colin Kroll 和 Dom Hofmann 三人創辦了一家名叫 Vine 的公司。Vine 做的是短視頻,對標 Instagram,除了不能發靜態照片,其它跟 Instagram 沒什麼區別。
Twitter 想跟 Facebook 競爭,很著急。於是在 2012 年 10 月份,Twitter 買下了創立僅 3 個月的 Vine。三個聯合創始人也跟著加入了 Twitter。Vine 仍是獨立的產品,但跟母公司整合得更好了,成為了 Twitter 視頻存放、播放和分享的官方平台。
Vine 上面誕生了不少被稱為 Viner 的網紅,產品月活用戶一度達到兩億。雖然還是打不過 Instagram,但得益於對搞笑短視頻的專註,發展倒也還算順風順水。至於 Vine 的三個創始人,剛被招來時 Twitter 也許諾給他們榮華富貴,讓他們相信,自己的「孩子」在大平台上一定會活得很健康。
三年後,Twitter 陷入用戶增長和留存危機。時逢視頻創業大火,按照比較正常的矽谷創業者思維,此時 Twitter 應考慮勇敢轉型,就算不轉,也該留著 Vine。然而,Twitter 選擇了割掉這跟救命稻草,決定讓 Vine 退役。
Yusupov 跟 Kroll 很快就辦了離職手續,離開了 Twitter 再度創業。
Yusupov 後來發過一條推文:不要賣掉你的公司!
這條沒有上下文,沒有對象的推文,毫無疑問影射了自己的遭遇。
當時的 Twitter,已經有了嘗試做直播的打算(也就是後來的 Periscope)。Yusupov 一肚子氣沒地方撒,競業禁止協議什麼的全忘了,決定跟 Twitter 對著干。他和 Kroll 創辦了新公司 Intermedia Labs,在 2016 年 10 月又推出了一款直播應用,名叫 Hype。
在滿大街的直播應用里,Hype 可以說是相對來說比較有意思的一款產品:直播+短視頻融合。內容創作者在 Hype 上直播同時,把手機里保存的視頻加入到直播里,實現一種豐富、有趣的視覺效果,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純直播。
然而在手機直播這件事兒上,還真是 Periscope 做得最好。中國的千團大戰、叫車大戰能打三年,美國的直播大戰打了不到一年,大約在 2016 年 9 月的時候,以 Periscope 的存活和手機直播鼻祖 Meerkat 的死亡而畫上句號。
Hype 的思路挺有意思,可問題是晚了。如果不是成天研究外國產品(準備拿回來抄)的產品經理,你八成從沒聽說過它。
好在,Yusupov 和 Kroll 不是 Jack Dorsey(Twitter 創始人兼現任 CEO)。對於這兩位自認為更「新一代」的創始人,「既往不戀,縱情向前」是他們從 Twitter 在 2015 年的頹勢和砍掉 Vine 兩次事件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很快倆人又做了一個應用,名叫 Bounce——美國版抖音。
基本上是社會搖 App
結果,打不過在美國更早問市的 Musical.ly。
Bounce 打不過 Musical.ly,Hype 打不過 Periscope,Vine 被 Twitter 關掉。Yusupov 和 Kroll 在短視頻領域的三次對(chao)標(xi)式創業,均以失敗告終。再頭硬的人,這時候也有點懵了。Vine(在沒被關掉前)的成功,真的不能複製了么?
他們不服。
如果真的有創業之神,在矽谷有原創精神的創業者應該更受關照。當然,不一定非得是完全獨家的新東西。Facebook 重新發明了 Friendster 和 MySpace,Jack Dorsey 簡化了博客,用新瓶裝舊酒,把舊東西玩出新把戲的人通常運氣也不錯。
二人開始思考:如果有一樣東西,足夠經典,所有人都知道、能輕易上手,還可以跟視頻有關係,它應該是什麼呢?
Yusupov 靈光一閃,想到了搶答。
Jeopardy!和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這兩個節目,對於美國人來說就像中國人熟悉《幸運 52》和主持人李詠一樣。這麼說無疑暴露年齡,但搶答是讓所有人(至少包括所有千禧世代和更老的人)都能愛上的電視綜藝種類。
競答節目是 20 年前為數不多的電視娛樂節目中最受歡迎的一種,直到娛樂節目格外豐富的今天,仍然有不少忠實觀眾。《幸運 52》的確已經在 2008 年停播了,1964 年首播的Jeopardy!和誕生於上世紀末的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卻一直持續到今天……
Yusupov 的靈光一閃,並非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瘋狂想法。在當年那些熱門的電視競答節目中,本就有熱線電話的設置。電視搶答並不是專屬於電視節目的遊戲,廣大觀眾老百姓們在 20 年前就可以通過電話參加到競猜當中。
做視頻直播答題,絕對是有群眾基礎的,此為人和;20 年過去了,電話變成了智能行動電話,技術上可行,此為地利;當時已經有不少答題應用(如 QuizUp 等),但沒有通過視頻直播來做,也沒人想到競答遊戲的機制可以和當下最先進的直播技術結合,在手機上重現 20 年前電視競答節目家喻戶曉的盛況,此為天時。
天時,地利,人和。這次想不成功都難。
就差錢
和一般的創業項目「萬事俱全只差程序員」不同,Yusupov 和 Kroll 開發經驗已經豐富了。他們的問題出在資金上。視頻創業帶寬成本高,直播更是視頻創業里燒錢最瘋狂的方向。搞完了 Hype 和 Bounce,二人已經沒多少錢了。
於是,他們找到了光速創投(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的合伙人 Jeremy Liew。
這位爺在矽谷知名度不算特別高,投資組合卻足以讓人驚呆:Snapchat、Bonobos、Giphy、Affirm、Ripple 以及區塊鏈本體(Blockchain.com),全是相當優秀的公司。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 Liew 還是個電視娛樂節目的狂熱愛好者,現在也在蘋果製作的應用開發競賽真人秀Planet of the Apps裡面做導師/評委。
Intermedia Labs 從光速創投拿到了一筆數百萬美元的融資,在 2017 年 6 月把新項目立項了。
由於功能近似,之前 Hype 的代碼有不少可以復用。到了 10 月,Yusupov 和 Kroll 第四次創業的新產品 HQ,帶著各式各樣的 bug 正式上線了。bug 包括進不去直播、視頻斷線、彈不出題,選不了題、看不見答案、莫名被踢出直播……
剛開始的時候,HQ 一期答題的獎金非常低,只有 100 美元。好在題目也很簡單(畢竟美國人普遍不怎麼聰明),所以在頭幾波冠軍拿到獎金、一傳十十傳百之後,用戶蜂擁而至。每一期的參賽者,從幾十人,很快上升到上百人,又在一個月的時間裡破千、破萬。2018 年新年這幾天,在線人數記錄突破 50 萬人,100 萬在線似乎不是夢。
用戶數量上來了,題目有的越來越難,比如「性」這個字在美國憲法里出現了幾次;有的越來越個性,比如章魚(octopus)的複數是什麼;有的則完全是開放式、主觀式的題目,比如以下哪種復古風今年沒有復活。獎金也很快從 100 美元上升到了目前的 10000 美元一期。有時候,幾百人能分到幾十上百美元,有時候一兩個人吞掉了整筆獎金。
HQ 就這麼一萬美元一萬美元地燒著錢,燒上了 iOS 美區問答類第一名。它並不急著賺錢。Yusupov 說自己從來沒想過讓用戶付費參賽。
一方面,矽谷的慣例是初創公司/產品不需要在四年之內考慮贏利,更別提這種紅得發紫的產品;另一方面,HQ 的資金消耗率很穩定。從光速那兒拿到金額未知的第一筆融資,如果按 300 萬美元計算,刨掉 100 萬美元的技術和人力成本,一天兩期獎金共 20000 美元,至少也夠 HQ 支撐足足 100 天(隨便一算,並不準確,領會精神)。
更別提風投接踵而至,帶著投資條款清單前來的投資經理擠破了門,一些基金甚至準備好了直接打款。為了能拿到半點股權,投資人甘願幫 HQ 免費出一年、兩年,甚至五年的足額獎金。一時間好不熱鬧。
它的常駐主播 Scott Rogowsky,也在 2017 年假日季成為了全美家喻戶曉的明星,以至於當 Rogowsky 未經公司允許擅自接受媒體採訪時,被 Yusupov 威脅解僱,卻引起了 HQ 用戶的集體聲援(也不排除這是一次 Yusupov 策劃的營銷)。有 Rogowsky 主持的一期通常參賽者比其他代班主持要多很多,當代班主持出現時,評論會被 #NOTMYHOST、Free Scott 之類的留言全程刷屏。
GIF
Scott Rogowsky
在 HQ 里,所有人都有外號。Rogowsky 稱用戶為 HQties,他的粉絲則叫他「問答老爹」(Quiz Daddy)。如果直播又卡了、斷了、掉線了,用戶們則改稱他為「延遲老爹」(Lag Daddy)。
因為 HQ 實在太火,那道和章魚有關的題也榮登了 meme 的殿堂。當題目太難時,留言里就會刷起章魚的 emoji。
有時候,題目會問到一些奇怪的事情,而答案選項里會出現一些奇怪的創業公司的名字。那是因為接了這些創業公司的廣告,這可能是 HQ 目前唯一的收入。截至今天,HQ 沒有披露新的融資信息。沒準它真的還沒融到新的一輪,沒準 Yusupov 還在吊投資人的胃口。
為什麼呢?因為已經上線三個月了,直到今天 HQ 的各種 bug 仍然經常出現。但這並不妨礙 HQ 成為 2012 年 Snapchat 爆紅之後,創投圈苦苦等待的那個現象級產品。
以及,它的兩位創始人,Rus Yusupov 和 Colin Kroll,成為目前矽谷創業者里最受追捧的當紅炸子雞。
之後呢?
如果你混跡中文互聯網,之後的故事你應該已經知道,說不定已經成為故事的一部分了。直播答題被人當成了中文互聯網的新風口,引發了身份特質完全不同的科技公司和投資人的瘋狂追捧:
節操精選立志為「90 後新生代」提供娛樂社交服務,發現 90 後已經老了 00 後正當道,於是在王思聰的支持下做了沖頂大會;
在 360 的周鴻禕親自監督下,花椒直播做了百萬贏家;
今日頭條旗下的西瓜視頻推出了百萬英雄;
直播公司映客做了一款芝士超人,聽起來像送餐服務;
不少微博用戶看到了一直播答題功能的廣告;
就連陌陌這個做擦邊球社交起家的公司,也背叛了直播,準備好上線自家的直播答題了。
這一切基本都發生在去年 12 月里,更具體一點來說,發生在 12 月的最後兩個星期里。HQ 的開發已經夠快了,架不住中國的這幾隻 copycat 戰力執行力驚人,組個團隊一天出原型,三天最小可行產品上線,接著就是砸錢砸流量。
哦對了,在中文互聯網上,砸錢做直播答題的行為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撒幣」。當然,大撒幣也得快回血,不然直播答題沒做成,反倒把原公司坑了。從昨天開始,有幾家平台都開始對外散播「已拿到上億廣告費支持繼續撒幣」的信息了,一個個比 HQ 都著急。
目前撒幣最多的這幾大平台,倒也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對於花椒、陌陌、一直播和映客,做直播答題的背後是娛樂直播涼了,不如趁早轉型;而今日頭條呢,小算盤未免打得也太響了,一期裡面提西瓜視頻和抖音能提十幾次,明顯是借答題給自己生態里的產品帶量。
總的來說,中國的直播答題跟十年前的微博客社交,後來的團購、打車、圖片社交、直播等一樣,依舊是那個美國產品在海外爆紅,被中國的 copycat 盯上後瘋狂抄襲、製造風口的俗套故事。
只是這次做得更快,姿勢也史無前例般的難看。
如果 Rus Yusupov 和 Colin Kroll 有一天來到中國,看到這麼多不知道哪兒來的「兒子」滿世界「撒幣」,該作何感想呢?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標題文字
內容描述.
一盒上萬人吃過從未被吐槽的曲奇餅
一盒補救早餐、下午茶、深夜加班精靈的曲奇餅
一盒口感好到逆天原地旋轉跳躍的曲奇餅
一盒包裝好看到送禮絕對完美的曲奇餅
你現在立刻馬上,就可以揣進兜里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