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薩克斯村」

中國「薩克斯村」

在中國天津,有一個以生產薩克斯等西洋樂器為支柱產業的村子——四黨口村。付廣成的印象里,1993年初次進村時,道路兩旁多是土坯的平房,村裡的薩克斯廠不過四五家。2000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出口訂單量呼呼往上漲,工廠里人手急缺,外地人大量湧進來,逐漸佔了勞動力的一半。現在,大大小小的廠子建了70多家,每戶人家都買上了汽車,翻修新房,修建庭院。

一支黃銅薩克斯的出廠成本價是500至800元左右,但在三十年前,村裡的廠子少,產量低,一支售價高達四五千元。如今,村裡80%的人都在從事薩克斯的生產和銷售,價格被壓到一千多元,利潤空間大幅縮水。

本期,拍者君(微信ID:ipaizhe)帶你走進的,就是這個中國「薩克斯村」。

2018年1月11日,天津四黨口村的一個家庭作坊,激光刻字機在給一支薩克斯刻字,最下面的一行字是「Made in CHINA 」。

中國"薩克斯村"

42歲的劉濤身穿黑色貂皮大衣,兩隻手來回換著接電話,左手食指上一方塊狀的戒指尤為醒目。作為天津市四黨口村最忙碌的生意人之一,他的辦公桌旁,卻擺了三支顏色,大小不同的薩克斯管。

這是他陶怡情操的唯一方式。閑來無事,便拿起一支2.5斤重的中低音薩克斯,對著支架上的樂譜,吹奏一曲《北國之春》。

1月9日,天津四黨口村的一家樂器公司,老闆劉濤拿著兩個手機和客戶溝通。這個來自內蒙古的放羊娃將近二十年前來到四黨口村,從身無分文給人打工製作薩克斯,到現在自己當老闆身家千萬。

小學輟學後,劉濤曾在大草原上與300隻羊度過了三年時光。按捺不住想要漂泊的心,他偷偷從內蒙跑出來打工,最後在天津市四黨口村落了腳,靠著銷售薩克斯發家致富,在全國四五個城市買下十來套房產。

在他眼裡,薩克斯不僅是眾人眼中高雅的西洋樂器,是車間生產流水線上焊接而成的產品,更是全村4000多人賴以為計的支柱產業。

1月9日,劉濤在自己寬敞的辦公室里吹奏薩克斯。他坦言會吹奏的曲子不多,也吹的不夠好。

1999年,劉濤到一家樂器公司應聘,第一次觀摩到薩克斯的製作流程:零件加工,焊接,拋光,超聲波打磨,電鍍,噴漆,組裝,試音。

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人工參與精細化操作。

1月10日,天津四黨口村的一家樂器公司,一名女工在車床前製作薩克斯零件。一支薩克斯由一千多個零件組成,製作周期至少需要半個月。

1月11日,天津四黨口村的一家樂器公司,一名工人在用鍛壓機製作薩克斯的喇叭口。一支薩克斯從原材料開始,在鍛壓機上初步具有了一件管樂器的雛形。

1月10日,天津四黨口村的一家樂器公司,一名工人在焊接薩克斯,他一邊工作一邊戴著耳機聽音樂。在薩克斯製造車間,這是尋常的一幕,工人們通常會藉助音樂調劑單調的工作。

1月10日,天津四黨口村的一家樂器公司,一名焊接薩克斯的工人戴著墨鏡,這樣可以減弱焊焰亮光對眼睛的傷害。

最嚴密的環節要數拋光。在密閉昏暗的房間內,電機聲嗡嗡作響。為了給表面除銹,降糙,工人需要用80轉每秒的布輪打磨薩克斯零部件的每一寸角落。

機器甩出的碎屑使得工人的白色口罩上蒙著一層厚厚的黑色毛絮,劉濤第一次進去,不出一分鐘便被嗆了出來。

1月10日,天津四黨口村的一家樂器公司,地上擺滿等待拋光的薩克斯。

1月10日,天津四黨口村的一間家庭作坊,一名工人在給薩克斯拋光。空氣中充滿金屬碎屑和紡織物纖維,也粘在工人們的身上。這是一個高污染崗位,但月收入過萬。這家作坊的老闆坦言,迫於環保的壓力,他正打算購買設備,代替人工。

1月10日,天津四黨口村的一家樂器公司,一名工人在搬運剛剛完成拋光的管樂器零件。

因為零部件多,組裝繁瑣,一支薩克斯的完工時間約半個月。強力膠、螺絲和鐵質的細棍將薩克斯拼接成型往往需要一天,熟練的師傅12小時內裝2、3個,每月裝滿45支才能拿4000元左右的工資。

1月11日,天津四黨口村的一間家庭作坊,一名工人在組裝薩克斯。他把一支燈管塞進薩克斯管,以便檢查零件之間的縫隙。

1月11日,天津四黨口村的一間家庭作坊,一名女工在組裝薩克斯。從事薩克斯製造的女工在四黨口村並不鮮見,她們大多從事組裝的工作。

1月10日,天津四黨口村的一家樂器公司,一名來自東北的工人在給斯克斯雕花。這道工序只能手工完成,每個廠家都有自己特有的雕花圖案。

怎麼擺脫流水線上的重複操作,劉濤在網上找到了商機。抱著試試的心態,他在一家網站開了一間店鋪賣樂器,等到第三個月,一個薩克斯訂單讓他賺了三千。

隨後,他在更多網路商城上全面撒網,開創了全村的互聯網銷售時代。

1月9日,天津四黨口村的一家樂器公司,老闆劉濤身穿貂皮大衣和員工一起搬運貨架。他說,最近生意很好,準備在來年擴大規模。

付廣成是村裡出名的調音師之一,和劉濤同年進廠的他,憑藉在薩克斯拋光和組裝環節上7年的經驗,轉型成了該公司的股份投資人。

物質生活得到改善後,村內的生活也多了一抹色彩。夏日的橋頭,學校教室里,工廠內,偶然傳來一陣dou,ruai,mi,fa的旋律,大家都明白,一定又是某個初學者,忍不住拿起薩克斯練嘴。

「一天不吹嘴痒痒。」付廣成的鍍金黃銅薩克斯已經陪伴他近二十年。自學過樂理,吹過竹笛,彈過吉他,付廣成靠著自己琢磨,7天學會了《北國之春》。

1月11日,天津四黨口村的一間家庭作坊,一名檢驗員在檢驗一支準備出廠的薩克斯。通常,檢驗員們不會吹奏完整的曲子,只會吹奏檢查音準和薩克的氣密性等質量指標。

午休時吹,傍晚下班也吹,周末帶到公園吹,廠里的年輕人看不慣,背後議論道「吹這個有啥用,又不能當飯吃」,「這玩意能學得會么?」

付廣成則擔心擾民,每逢周末,他驅車到十里地之外的團泊湖旁,站在隨風搖擺的蘆葦叢里,對著湖面吹奏。

「旋律響起,我的心情就能瞬間放鬆下來,什麼煩心事都沒有了,就覺著高興。」付廣成吹起薩克斯名曲《回家》,眼睛笑成一道彎。

每年,從付廣成嘴中過得薩克斯近兩萬支,90%出口至歐美和東南亞。音色音準如何,嚴密度是否達標,他吹兩聲便知曉樂器的問題所在。

兩年前,廠里把付廣成和其他幾件樂器的車間主任聚在一起,組建了一支樂隊,七八個人拿著薩克斯、黑管、大小號,每周五下午跟著天津歌舞劇院的老師學習吹奏歌曲。

1月11日,天津四黨口村的一家樂器公司,一支由該公司職工組成的管樂隊在老師的指導下排練曲目。

1月11日,這也是四黨口村為數不多的會吹奏管樂器的工人,絕大部分製作樂器的工人都不會吹奏自己親手製作的樂器。(圖中身穿藍色上衣的就是付廣成)

「咱們村也該發揚點自己的特色,總不能連個吹得像樣的人都找不到吧?外人來了也好接待。」付廣成坦然說出組建樂隊的現實想法。

再忙也要一樂,劉濤和付廣成一天總要擺弄下自己的薩克斯,「一把歲數了還能培養一愛好,挺好。」

- The End -

攝影:新京報記者吳江

采寫:新京報記者趙蕾

編輯:小麥

本文為拍者(微信ID:ipaizhe)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拍者 的精彩文章:

新京報攝影記者王遠征年度作品:一個靈敏的「廚子」

TAG:拍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