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洪榮昌:催人淚下的悲壯故事

洪榮昌:催人淚下的悲壯故事

在世界軍事史上,一支部隊的名字能讓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能讓人們久久不會忘記他們的英雄壯舉,追思前仆後繼敢於犧牲的精神的恐怕不是特別多。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從2016年9月17日開始,播出的32集電視連續劇《絕命後衛師》,所反映的就是這麼一個悲壯的故事。

1933年9月,國民黨蔣介石調集百萬軍隊向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空前規模的第五次「圍剿」,並以50萬兵力進攻中央蘇區。蘇區軍民進行了英勇的反「圍剿」鬥爭。有這麼一個師在戰鬥中,屢立戰功,曾被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譽為「鋼鐵之師」。中央主力紅軍開始長征以後,一直擔負著全軍總後衛的重任,一面行軍,一面阻擊尾追之敵。

1934年11月29日下午15時,這個師奉中革軍委電令在楓樹腳阻擊桂軍,為了牽制敵人,掩護主力紅軍渡過湘江,孤軍深入,面對超過自己十數倍的敵人英勇奮戰,在灌陽、興安、全州的新圩、龍山、堰頭、魚岩村等地與敵人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拼殺。子彈打完了,他們就用刺刀肉搏、用大刀砍、用石頭砸。最終,由於寡不敵眾,全軍覆沒。師長陳樹湘在戰鬥中腹部負重傷,腸子都流了出來。為不當俘虜,他命令警衛員補上一槍。警衛員不願意,流著眼淚為師長包紮好傷口,抬著他且戰且走。不幸被捕之後,在敵人用擔架抬著陳樹湘去邀功請賞的路上,這位英勇的紅軍師長乘敵不備猛地撕開繃帶,用盡最後氣力把腸子扯斷,壯烈犧牲,年僅29歲。最後,除了一00團團長韓偉與幾個戰友跳崖倖存外,全師6000餘名官兵,為掩護全軍渡江,全部壯烈犧牲,實踐了他們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的誓言!用鮮血和生命為長征勝利鋪墊了前進的道路。

這就是由閩西子弟組成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三十四師!

湘江之戰,在我軍歷史上可算得上是最慘烈的。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主力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五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部隊指戰員和中央機關人員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餘人。這一惡仗,五萬紅軍戰士的鮮血染紅湘江,慘不忍睹,致使當地流傳:「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

在我收藏的紅軍文物中,就有一張這樣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紅軍臨時借谷證。在借谷證的下方,蓋有一枚橢圓形的公章,能清楚看出使用單位是「中國工農紅軍三十四師供給部」。史料記載,紅軍臨時借谷證是在1933年9月以後才開始發行使用的,可以肯定,這就是當年隸屬於紅五軍團三十四師使用過的烈士遺物。看過電影,手捧這張讓人思緒萬千的紅軍糧票,一股熱血湧向心頭,催促著我去搞清楚紅三十四師的來龍去脈。雖然幾經周折,但還是在在大量書籍資料幫助之下,對這個英雄之師有了比較詳細的了解——其實,在紅軍歷史上曾經有過四個紅三十四師。

第一個紅三十四師:

1930年3月18日(巴黎公社紀念日)在龍岩召開了閩西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閩西蘇維埃政府。隨後,閩西蘇維埃政府決定以平和的朱積壘團、龍岩獨立1團、上杭獨立2團、上杭獨立6團、永定獨立3團、連城獨立5團為基礎成立紅軍第九軍(軍長鄧毅剛、政委高靜山),全軍3000餘人。4月10日,紅軍第九軍接受中央紅軍番號改稱紅軍第十二軍,其中以平和的朱積壘團一部、龍岩獨立1團、上杭獨立2團成立紅軍第十二軍第1縱隊;以平和的朱積壘團另一部、上杭獨立6團、永定獨立3團成立紅軍第2縱隊;以平和的朱積壘團其他部、連城獨立5團、武汀獨立團為基礎成立第3縱隊。全軍3500餘人。6月19日,在福建長汀縣舉行的紅四軍前委與閩西特委聯席會議上,根據5月全國紅軍代表會議精神,決定將紅四、六、十二軍整編為紅軍第一軍團(總指揮朱德,政委毛澤東),隸屬於紅一方面軍。此時,紅十二軍成為主力紅軍部隊。10月7日,紅一軍團總指揮部下達《關於部隊編製問題的通令》,規定所轄各軍的縱隊改為師,支隊為團,大隊為連。紅十二軍所轄第一縱隊整編為第三十四師(師長周昆,政委高自立)。這就是歷史上第一個紅三十四師。第一個紅三十四師由平和的朱積壘團一部、龍岩獨立1團、上杭獨立2團的閩西籍人員組成,隸屬於紅一軍團。

第二個紅三十四師:

1930年5月,閩西蘇維埃政府決定,將各縣地方工農武裝編成閩西紅軍第二十軍(軍長鬍少海,政委鄧子恢),下轄三個縱隊,全軍1200餘人。6月下旬,紅四軍根據中共紅四軍前敵委員會和閩西特委聯席會議決定,將由1929年6月在閩西組成的紅四軍第4縱隊調出,與閩西其他地方武裝合編為紅二十一軍。1930年10月12日,閩西蘇維埃政府決定,將紅二十軍、二十一軍合編為新十二軍,隸屬於紅一方面軍。紅一方面軍從1930年底到1931年9月,連續取得了三次反「圍剿」的勝利。1931年9月底,紅一方面軍對部隊舉行了整編,將原來第一個紅三十四師改編為紅十二師,歸紅四軍建制。將新紅十二軍縮編為十二軍三十四師,新紅十二軍番號取消。這就是第二個紅三十四師,都是由閩西子弟組成。此時的紅十二軍軍長羅炳輝,政委譚震林,下轄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師。紅三十四師師長不詳,政委劉型。同年11月25日中革軍委成立以後,稱之為「中央紅軍」。

第三個紅三十四師:

1932年3月12日,中革軍委重組紅一、三、五軍團。6月中旬恢復紅一方面軍番號。1932年10月,紅十二軍軍部人員和三十六師組成紅二十二軍(軍長羅炳輝,政委鄺朱權),紅三十六師改稱紅六十六師。紅十二軍划出軍部和三十六師到紅二十二軍以後,留在閩西的三十四師又重新組建紅十二軍(軍長張宗遜,政委黃畡)。同時重新組建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師。此次重新組建後的紅三十四師,師長周子昆,政委曾日山,隸屬於紅五軍團。這是第三次組建紅三十四師。也都是由閩西子弟組成。

第四個紅三十四師:

1933年6月7日,紅十二軍縮編為紅一方面軍獨立第一團。之後,中革軍委將紅十九軍縮編為紅三十四師,這是歷史上第四個紅三十四師(師長周子昆,政委曾日山),歸福建軍區指揮,之後不久又改歸紅五軍團指揮。1933年10月紅三十四師與紅十九、二十師組成紅七軍團。此時的紅三十四師師長周子昆,政委程翠林。1934年6月,陳樹湘任師長,程翠林任政治委員,袁良惠任參謀長,朱良才任政治部主任。紅三十四師由紅七軍團再次調入紅五軍團。第四個紅三十四師仍然都是由閩西子弟組成。這就是電視連續劇所說的《絕命後衛師》。

從上述紅三十四師演變的歷史可見,閩西人民對中國革命是作出了傑出貢獻的。在這片紅土地上,一次又一次為紅軍部隊的組建補充兵員,一次又一次地由地方部隊編入紅軍主力部隊,無私無畏,前仆後繼,鐵心跟黨走,堅信革命一定能成功,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讚歌。

親愛的讀者,讓我們為紅三十四師6000名烈士的遇難默哀吧!讓我們為眾多犧牲的紅軍烈士默哀吧!讓我們為所有在革命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們默哀吧!是他們的犧牲換來了中國人民的解放,是他們的犧牲換來了今天的和平與幸福,是他們的犧牲換來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作者簡介:

洪榮昌,筆名:紅歌,福建省武平縣人,大學文化。

曾經種過田,當過兵,教過書。從政之後至正縣處級國家公務員退休。退休後任中國收藏家協會紅色收藏委員會副主任,票證部部長,全國大型文獻資料38卷《毛澤東像章選集》副總主編,《中國紅色收藏》雜誌執行主編,中國錢幣學會會員,《中國錢幣》雜誌特聘審稿專家,《中國收藏》雜誌學術委員,全國紙品聯盟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錢幣聯盟紙幣委員會副會長,中國錢幣學會紙幣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紅色收藏鑒定師,評估師,福建省錢幣學會理事,龍岩市收藏家協會顧問,龍岩收藏文化研究會顧問,龍岩學院中央蘇區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武平縣博物館特聘研究員,武平縣慈善總會終身榮譽會長,慈善家。

從事收藏幾十年,涉及郵票、錢幣、蘇區文物、毛澤東像章等。對中央蘇區票證和錢幣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出版過《紅色票證》《紅色貨幣》《紅色收藏》《紅色糧票》(均是解放軍出版社出版,全國新華書店經銷)等專題著作。曾在北京、福州、遵義、廈門等地舉辦蘇區紅色文物展覽。其個人事迹在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福建電視台、《人民日報》、《閩西日報》、新華網、人民網、《中華兒女》新聞網、紅色收藏網等多家新聞媒體介紹過,享譽全國。已出版的著作被中國國家圖書館、全國各大圖書館以及美國哈佛大學等海外知名圖書館收藏。幾十篇學術論文被英國劍橋大學等國內外著名雜誌、網站刊登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名家「特型書法」之信札造假法辨識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