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腸癌患者出現淋巴轉移是不是就意味著離死亡不遠了?

腸癌患者出現淋巴轉移是不是就意味著離死亡不遠了?

腸癌在世界範圍內的發病率並不算高,但是在我國卻是高發癌種之一,這與我國國民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許多腸癌患者一經確診就已經發生了轉移,最常見的就是淋巴轉移,那麼是不是出現淋巴轉移就意味著無法醫治了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淋巴轉移。腫瘤組織學類型按淋巴結轉移率由低到高排列依次為乳頭狀腺癌、管狀腺癌、粘液腺癌和印戒細胞癌。造成差異的因素可能是它們不同的生長方式,乳頭狀腺癌多呈隆起型生長,管狀腺癌多呈潰瘍型生長,而粘液腺癌和印戒細胞癌多為浸潤性生長。腫瘤的分化程度決定了腫瘤的惡性程度,侵襲力高的腫瘤其分化程度均較低,如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細胞癌等。

GIF

研究發現年齡小於40歲的直腸癌患者的淋巴結轉移率較高,並且在40歲以下年齡段中有年齡越小轉移率越高的趨勢,這與青年期結直腸癌以惡性程度高的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及印戒細胞癌所佔比例較高,腫瘤多呈浸潤性生長,易早期發生淋巴道及血道轉移的特點相吻合。70歲以上年齡組的淋巴結轉移率上升的原因可能與老年人確診腫瘤往往較遲有關。

同樣類型的腫瘤其大小與浸潤深度成正比,腫瘤的生長方式取決於組織學類型,而生長方式及分化程度又與腫瘤的浸潤相關聯。在這些相互關聯的因素中與淋巴結轉移的密切程度依次為:浸潤深度>大體類型>分化程度>組織類型>腫瘤大小>年齡。腫瘤浸潤深度是影響淋巴結轉移最主要的因素。

直腸癌的淋巴結轉移取決於腫瘤的浸潤深度並與患者的年齡、腫瘤的大小、大體類型、組織類型、分化程度密切相關。對腫瘤較大、呈浸潤型生長、分化較差、浸潤較深的直腸癌患者,術中應儘可能徹底清除引流區域內的淋巴結,術後不論病理報告是否存在淋巴結轉移,均應進行積極的輔助性治療,以減少術後複發,提高生存率。

臨床實踐經驗和大量的研究資料證明,無淋巴結轉移者5年生存率為60%~80%,而有淋巴結轉移者其5年生存率為30%左右。因此,研究淋巴結轉移的相關因素,根據臨床病理參數,預測淋巴結轉移的風險,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顯得尤為重要。

結腸癌淋巴轉移治療,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質等綜合因素,放化療可有效抑制原發病灶、抑制淋巴轉移,減少局部複發轉移率,短期療效明顯。但是放化療也會產生很大的毒副作用,如抑制骨髓造血系統,降低白細胞和血小板數等等。因此,建議在化放療期間對結腸癌淋巴轉移患者因聯合中醫藥治療,如人參皂甘rh,溫和調理減少化療副作用,在提高遠期存活率的同時改善結腸癌淋巴轉移患者的全身癥狀和生活質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APPY營養與健康 的精彩文章:

TAG:HAPPY營養與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