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初到美國的故事

初到美國的故事


瓜媽的話:作者馬黑屬於80年代末,90年代初自費到美國留學的那一代人。30年過去,中美兩國可以說都變得面目全非。

中國成了「富裕國家」,幾十萬中國留學生一年給美國經濟貢獻100多億美元的學費和生活費;美國走出了互聯網泡沫和金融危機,正在迎接AI引領的下一輪科技突破,但在移民政策和社會環境上,其實是有了很大的倒退。新一代留學生有家裡的經濟支持,雖然不再為溫飽發愁,但工作,融入等方面的挑戰應該更不容易應對。

本文轉載自馬黑的萬維網博客。也歡迎大家與我們分享你的」美國故事「。

進入美國

1988年12月九號,我以自費留學的身份從北京飛到美國洛杉磯。1988年我34歲。

為什麼到美國來自費留學?因為六次公派留學的機會都和我擦肩過。六次中有兩次要經過教育部統一考試(EPT),我都考了全校第一,但都沒有走成。其中一次,我這個考第一的沒有去,而一個連考試都沒有參加的人卻被派出去了。我很生氣,上訪到各級部門,沒有任何合理解釋,管事的領導就用一句出國是幹革命,留在國內也是幹革命的空話就把我打發了。我一氣之下,在已經先到美國四年的妹妹的幫助下,走了自費留學的路。

來美國的路上有兩件事一直難忘。

一件發生在飛機上。當時還沒有國航,我坐的飛機是中國民航的國際航班。飛機上有一個人數不少全是老外的美國旅遊團。我在飛機上的座位前面是個桌子。放有很多飲料,西餐的調味佐料等等吃的東西。桌子再前方就是我們那一排座位看的電視。

所有的飛機上的中國乘客到桌子上去拿東西吃時,都是直接站在我前面擋住了我看電視的視線,完全無視我的存在。但所有的美國旅遊團的老外乘客到桌子上拿東西時則都是站在過道一邊,小心翼翼的拿,生怕擋住我看電視。有個美國婦女,因為燈光暗沒有注意到我,就站在我前面拿東西,突然發現我後,趕緊退到一邊去,連聲說對不起。此事對我印象很深。覺得美國人真講禮貌.

第二件事是進入美國海關時我差點丟了護照。移民官是個女的,對我很禮貌和客氣。順利檢查完後,我很高興和激動。我沒有拿護照就提著行李走了,心裡對自己說:「真的進入美國了,像做夢一樣」。在已經快要走出候機廳的時候,那個女移民官跑著出來找到我還給了我的護照。當時真是嚇了一大跳。要是真的丟了護照,那麻煩可就大了。

在飛機上,我還第一次嘗試了西餐的佐料美乃滋(mayonnaise)。提供的麵包附帶有些佐料,其中有一個是美乃滋。我以為是奶油,打開一嘗,怎麼是一種從來沒有嘗過的味道,就扔掉沒有吃。以後到美國後才發現,美乃滋其實是很美味的,慢慢的我就喜歡上它了。

妹夫開車來接我。到妹妹家後,妹夫就上班去了。妹妹也在上班,打了個電話回來,我告訴她我有點暈機暈車。她讓我多喝冰箱里的蘋果汁,我就喝了很多蘋果汁,喝後感覺就好多了。喝蘋果汁從此成為我的習慣,只要是不舒服或者是神經緊張,就喝蘋果汁。

晚上妹夫妹妹小外甥都回來了。妹妹口音變了,是台灣人講普通話的腔調。小外甥只比兒子小半歲,但那時個子很小,像只小貓,還在上幼兒園。妹夫剛拿到博士學位後留校工作。妹妹在一家台灣人的小公司上班。他們的家是租的一個一室一廳的小公寓。晚上我睡客廳,他們一家三人睡主房。從此開始了我的美國經歷。

震撼和惶恐

剛到美國住在妹妹家的第二天早上,妹妹對我進行了一次震撼性的吃的教育,給我準備的早餐是西餐:冰冷的的牛奶,裡面泡上香蕉和麥片。那時在國內都是喝煮開的牛奶,我還從來沒有見過,也沒有想過冰冷的牛奶、香蕉和麥片可以這麼配起來吃,下了很多大決心才吃下去。

剛到美國一切都很新鮮的。22年前的中國和美國的差別是巨大的.高速公路,滿街的汽車,商品豐富的超級市場,許多的事和物都引起了我的震撼。

那時我們從國內來的人和這裡的華人連穿著都不太一樣。人家一看穿著就知道我們是從國內來的,國內很多東西比如肉還是憑定量供應,可這裡超級市場你想買多少就是多少。街上很少行人。第一次上街,迎面走過來一個老太太,她看著我微笑,對我說早上好,我嚇了一跳,心想我不認識她啊。回來後問妹妹後才知道,這是美國人的禮貌。心裡想,這樣的禮貌如果照搬到中國去,上一趟街要微笑多少次要打多少次的招呼啊。不過我是沒有時間慢慢品味中美之間文化社會差別。對家人離別後的的深深思念,巨大的生活生存壓力,和對前途的莫測惶恐充斥了我的心身。

最想念的親人就是留在國內才四歲的兒子了。我上飛機赴美的前一晚吃飯時,四歲的兒子突然喊叫起來說,「我不要爸爸到美國去!我不要爸爸到美國去!」我剛到美國的頭幾天,他的喊叫聲一直在我耳邊迴響。

我當時想的當然最好是讀書拿個學位再回國去工作。最壞的情況也有準備,無非就是讀不了書拿不到學位,但至少我可以做個苦力賺點美元回去啊。我有個同學,因為弟媳婦在美國留學時遇到搶劫被害,他代表家屬來幫助弟弟處理後事。完事後在美國打了幾個月的苦工掙了幾千美元回去,一下子就比我們有錢多了。我想實在混不下去,我學他也不錯啊。

妹妹帶我去美麗的公園和海灘玩我全無興緻。我來美國時身上只帶了400美元。那時的中國工資是很低的。我在國內己經是助理研究員了(相當於講師),可每月工資也就是100多元人民幣,領導是大學講師她月工資也是100多元人民幣.我們全家收入也就是200多元人民幣。那時吃在生活花費中占的比重很大,大約百分之八十的收入都吃掉了,家裡沒有多少積蓄。來美的飛機票錢和這400美元都是父母幫著湊出來的。如果沒有六次公派出國失敗給我帶來的巨大的不公不平之感,如果不是妹妹在這裡可以當我的一個落腳點,我是不會來美讀書的。

過了新年我就要去學校報到上學了,一個季的學費就是1600美元,我到那裡去找啊?那時出國有兩條路公派和自費。公派當然就不愁在美國的學習生活的花費了。自費如果申請到美國學校的全額和半額獎學金,也會輕鬆許多。而我則是沒有任何獎學金的自費生。靠家裡資助那時在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講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妹妹妹夫雖然比我早到幾年,但妹夫剛畢業,妹妹也是在個小公司打工,小外甥還在上幼兒園。他們能幫我的就是暫時提供免費的食宿了。老靠他們是不行的而且我也不好意思。

我意識到今後一切都要靠自己,我走的自費留學的路是一條大多數留學生都沒有走過的路。今後的路會很艱難。

打工

初到美國時,我打工的最高理想是當個餐館的男侍生(WAITER)。妹妹對我建議說:當男侍生這個工作不錯,小費收入很高。

這樣我一到美國的第一個星期就全力想在開學註冊前,在餐館找個這樣的工作,解決學費問題。但是很不順利。較好一點的餐館都是粵菜館,人家一來就問你會不說廣東話,招人的廣告上也有會講粵語的要求。當男侍的希望就破滅了。

以後又看到一個廣告是個中餐快餐館要招切菜的,而且餐館就在和妹妹家同一個城市的帕薩迪納,趕緊打電話去應徵。老闆讓馬上過去面談。問地址,老闆說就在帕薩迪納的MALL里。我不知道什麼叫MALL. 就再問MALL 在那裡,老闆很不耐煩的回答說,怎麼MALL都不知道,帕薩迪納就這麼一個MALL 啊。我趕緊打電話去問在上班的妹妹,妹妹對我說,MALL就是百貨商店,告訴我怎麼走,我就趕著去面談了。老闆見面後沒有多問我什麼,讓我留個電話後,就結束了面談。

一個星期過後,工作還是沒有著落。心中萬分焦急。正在這時,妹妹在我到美國之前看中文報紙上的招工廣告聯繫過的一個老闆來電話了。這個老闆姓林,台灣人,是個兒童自行車進口商,主要從台灣進口兒童自行車來美國批發。聖誕節前為了賺更多的錢,除了正常的批發業務外,自己也到跳蚤市場買個攤位,直接當零售商賣自行車。他要我做的就是到跳蚤市場擺地攤協助他賣兒童自行車。他要求我吃住都在他家裡。每小時最低工資四美元。

第二天早上,妹夫就開車送我去. 我在他家被安排打地鋪睡在客廳里。我記得我就睡在他家客廳的聖誕樹旁邊。早上四點半就要起床,簡單吃點東西後,就跟車到倉庫去裝自行車。然後到跳蚤市場去擺攤,一直工作到下午七,八點跳蚤市場關門後才又跟車回到老闆家。有時,半夜也會爬起來為林老闆的批發生意去裝車卸車送貨到洛杉磯市中心的客人倉庫去。

第一次打工中記憶最深的有這麼幾件事:

一天晚上身體不太舒服,有點發燒。剛睡下就被老闆叫起來跟車去裝貨,然後送貨到市中心的一家客人倉庫。司機和帶車去的二老板坐在駕駛室里,我這個裝卸小工只好和貨一起坐在卡車的貨倉里。車子在高速公路上飛駛,我在黑暗中和搖搖晃晃的裝滿自行車的貨架擠在一起。現在想起來那是很危險的事,美國的交通法規不允許人不系安全帶,更不用說坐在卡車貨倉里上高速公路。可是剛來美國,根本不懂這樣做的危險性。

因為發燒,幹活是沒有力氣的,但為了賺學費,也只能咬著牙去干。每裝卸一輛自行車,都覺得很費力氣。在有一家公司倉庫卸貨時,有個打工的台灣女孩過來很關心的對我用中文說,你不用干,讓老墨 (墨西哥)卸就行了。我很感激身處那種境遇下她給予的關心,我現在還很清楚的記得她的樣子。不過我還是繼續和老墨一起卸貨,因為老闆沒有發話說我不用干。

還有一次在跳蚤市場,有個墨西哥婦女帶著一個小姑娘來買了輛自行車。我幫著把自行車推到停車場裝上汽車後,小姑娘微笑著給了我一美元小費。那是第一次得小費。心裡很高興也有點凄涼。覺得是被人施捨的感覺 (小費其實在美國是很正常收入,可我當時剛從國內來還很不習慣,覺得是像乞丐樣被人施捨了)。在從停車場回攤位的路上,我對自己說: 「我會在美國一直這樣幹下去嗎?我要是這麼做下去,到美國來有什麼意思呢?我絕不相信我會一直做這個。」

三是有一次,我去一個倉庫拉貨出來,轉運到另一個地方去。貨太多,先拉出來堆在空地上,由我看守,等著下趟車過來接著拉。當時是冬天,天很冷,還刮著風。我一個人圍著貨堆不斷走動讓身體暖和。就在這時,旁邊一家公司里的一個小夥子端了一杯熱茶給我喝,那是個香港來的和我年齡相仿的人,我心裡頓時很溫暖。看來人在逆境中得到別人的關心,都會印象非常深刻。

當時都講中國人到美國後會有個面對西方文化的震撼。對我們從國內來的人說這個文化震撼是兩個不是一個,除了面對西方文化差異的震撼外,還有面對海外中國文化的震撼。

那時的海外中國文化就是港台文化,和當時國內文化有很大差別。比如稱謂,這裡都叫先生太太小姐,國內都叫同志師傅愛人。我開始叫先生太太都覺得很難出口。我們把1949年前叫做解放前,他們叫淪陷前。他們喊蔣介石為老總統, 我們則直呼其名:蔣介石。住在那個老闆林先生家也覺得很不習慣,空氣里總覺得有種很不熟悉的味道。

除了文化差異外,還有社會制度的巨大差別。國內當時大部分單位還都是公有制的大鍋飯,競爭沒有現在這樣激烈。突然來到美國這樣一個社會制度完全不同的國家,行為上形態上處處要調整。最簡單的就是工作中與老闆和與領導關係的不同了。在國內,對領導不滿,可以提意見,吵吵也沒有什麼事,基本的生活如住房,吃飯,醫療都是有保障的。在這裡,老闆從自己腰包掏錢僱傭你來幹活,你和老闆鬧矛盾你就得丟工作,沒有了工作,你就失去了基本的生存條件。

第一次打工經歷的心情是複雜的。一方面,剛到美國就可以打工賺錢了,心裡當然高興。另一方面,離開熟悉的環境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從北京高校到這裡寄人籬下,住在人家客廳地板上,聽人使喚擺布去干體力要求很高的工作,心裡有幾分悲哀感。不過總的說來,我還是對前途充滿信心。

我在國內時,人生曾經有過一次巨大的轉折,那就是1978年的高考,把我從青海高原最基層地方帶到了北京高校。這次來到美國,我一切又要從新開始,又要從社會最下層的地方開始出發奮鬥了。我期待著人生在這裡再來一次轉折。

妹夫當時對我說的一句話我一直深深刻印在腦子裡:他說,這個國家的這種社會制度提供了一種比較公平的機制:一般來說,只要你肯吃苦肯付出力氣,就會得到回報。一種社會制度能提供這樣一種機制就是好的制度。

從聖誕節前一個星期一直做到新年前夕,大約是半個月的時間。一共掙錢400多美元,加上我從國內帶來的400美元,我就有了800多美元。妹妹答應給我墊上800美元,這樣我新年後開學的學費就有著落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留學媽媽圈 的精彩文章:

朱自清 兒女

TAG:美國留學媽媽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