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人此生必去的這處景觀,開車6小時就到

中國人此生必去的這處景觀,開車6小時就到

懸空寺下來之後依然驚魂未定,也可能是給震撼的。忙忙叨叨地往車站走,當晚就到達北中國曾經最偉大的城市—大同。

千年榮光 立地成佛

現在的大同,是山西第二大城市、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千百年前則為北魏首都,遼、金陪都。大同的名勝古迹很多,最聞名於世的即為雲岡石窟。

拓跋鮮卑在中國北方經營龐大的北魏之時,佛教也迅速發展壯大。從原汁原味的西域風到纖細清瘦的漢化風,雲岡石窟幾乎成了北魏國家的象徵。

雲岡石窟為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景區,門票當然不便宜。

價格

旺季150元,淡季120元,但基本上長期打折,比如現在(1月)從網上購票只要80元。

交通

距大同市中心17公里左右,公交車3路直達,也可以坐旅遊快線。開車很方便,半小時到達。

氣候

一年四季都適合,冬天比較寒冷,但下雪後簡直美呆。

雲岡石窟至今已經去了三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體驗。

大學畢業那個月(2010年)去山西玩,雲岡石窟的旅遊開發還很生猛:公交開不到門口,要坐黑摩托進山。我找那摩托司機滿臉刺青(確實是滿臉!像熱帶雨林里的食人族),仔細看還缺了一隻手,靠著單臂在布滿煤灰渣子的土路上開得飛快。

2015年第二次去,雲岡石窟已經改頭換面,不僅大門更加氣派,還建了景觀大道、人造寺廟,門票自然水漲船高。

(攝於2015年)

2017年再次去玩,趕上了最好的天氣,彷彿在仙境中開車。

(攝於2017年)

自大門走到石窟大約還有2公里,沒必要坐電瓶車,逛逛停停不怎麼累。

2015年

2017年

2015年

2017年

雲岡石窟由北魏高僧曇曜主持開建,他的雕像就立於大門外。

這種人造景觀未免太誇張了,滿身都中了粗製濫造武俠片里的飛鏢。

景觀大道走到頭,好戲就要開始了。

雲岡石窟

位於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建自北魏年間,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9000餘軀。雲岡石窟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代表了五世紀世界雕刻藝術的最高水平,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不像龍門石窟恢宏、不像莫高窟奇幻、不像麥積山石窟粗獷,但云岡石窟壯觀華美,是佛教東傳中國之後第一次由一個民族,而且是一個逐漸漢化的草原民族用一個朝代鑄就而成。

雲岡石窟的開鑿從北魏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續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後60多年。

遼金時期,遼皇室曾對武州山石窟寺進行過延續十年之久的大規模修整,修建了十座大寺,並對一千餘尊佛像進行了整修。

金皇統三年至六年(1143-1146年),住持法師稟慧重修"靈岩大閣"(今第三窟外的閣樓。

元代,武州山石窟寺廟院尚存。

明代,大同雲岡再度荒廢。

清代,清順治八年(1651年)雲岡寺院得以重修。

近代,雲岡石窟遭到日本人以「調查研究」之名的盜竊。

1952年,國家設置專門保護機構,石窟文物得以妥善保護,並對公眾開放。

歷經1600年滄桑,石窟受到自然風化和人為破壞,雕像多有損毀。很多佛頭現已丟失,有不少被日本人盜走。

據傳,1936年起,日本人開始對雲岡石窟進行調查和實測,並對9、10、19、20等窟進行盜掘。他們從中國陸續取回了有關龍門、雲岡的石窟資料5600件,石刻資料8000件。抗日戰爭時期,雲岡石窟也遭到野蠻盜竊。如今,在日本的大多數博物館和美術館裡,都有雲岡石窟的文物。

目前開放的比較熱門的石窟大致有20個,第16~20窟是最早開鑿的一組洞窟,由曇曜主持營建,故稱「曇曜五窟」。 著名的白佛爺洞大佛就位於第20窟。

第1窟(石鼓洞)

公元471-494年

第1、2窟為一組塔廟雙窟,窟外兩側各殘存一座單層方塔。第1窟北壁主像為交腳彌勒菩薩,東壁下層浮雕「睒子本生」故事。

第2窟(寒泉洞)

公元471-494年

窟內三級方塔居中,塔面上刻出瓦筒、檐椽、斗拱等仿木建築構件,上層四角鏤刻八角柱。東壁下層浮雕太子「箭射鐵鼓」佛傳故事。

第3窟(靈岩寺洞)

公元471-494年

雲岡最大的洞窟,原設計為大型塔廟窟,但終北魏一代未能完成。窟面東西各開一門,窟內北壁雕阿彌陀佛、觀世音和大勢至菩薩三尊像,即「西方三聖」。主尊阿彌陀佛高10米,倚坐,面部圓潤豐滿,神態超然。兩側菩薩頭戴寶冠,精美莊嚴。

最喜歡的就是3號窟,不僅雕工精美,而且構造奇巧。佛頭正對的地方開了壁龕,陽光灑進來,時光彷彿交錯。

窟內的山體也很有看頭,岩石形狀粗獷,而且東後室還有個巨大的山洞,滿地亂石,非常適合探險。

1600年來,佛陀凝視遠方,此刻的我們也在尋找曾經的輝煌。

第5窟(大佛洞)

公元471-494年

第5、6窟為一組雙窟,窟前四層木構樓閣為清初修建。5號窟內北壁坐佛高17米,是雲岡石窟中最高大的佛像,後世包泥彩繪,呈唐代風格。

第6窟(釋迦佛洞)

公元471-494年

該窟為中心柱窟,亦名支提窟、塔廟窟,雕飾富麗,被譽為「雲岡第一偉觀」,是世界雕刻藝術史上的奇蹟。窟內中央方形塔柱分上下層,高15米。窟內現存反映釋迦一生的佛傳故事圖30餘幅,集中表現了佛主從誕生、成長、婚姻,到出家、弘法等一系列具有標誌性紀念意義的場面。

6號窟的雕刻實在令人眼花繚亂,科技不發達的年代,在山體岩壁上雕刻出如此繁複的作品,能工巧匠簡直逆天。

第8窟(佛籟洞)

公元471-494年

該窟具有濃郁的異域風情,雕像為雲岡石窟所獨有,反映了早期佛教雜密兼容的特徵。窟中最大的亮點是露齒一笑的菩薩,兩嘴角微微上翹,親切自然。

第10窟(阿閦佛洞)

公元471-494年

第9~13窟俗稱「五華洞」,因後世施泥彩繪而異常絢麗。由於營造於北魏民族變革、文化更新的時代,而漢風轉濃,具有鮮明的中國化、民族化特色。第10窟門楣雕刻和後室的佛像非常有看頭。

第18窟(立三佛洞)

公元460-470年

第18、19、20窟為一組,第十九窟是中心窟,開鑿時間最早。第十八窟布局完整,佛像面龐渾圓,或提瓶靜立,或拈花微笑,鬼斧神工。

第20窟(白佛爺洞)

公元460-470年

窟前立壁與窟頂早年崩塌,形成露天造像。主佛高13.7米,質地厚重的袈裟衣紋凸起,具有犍陀羅造像遺風。大佛表現了鮮卑游牧民族的強大,是雲岡石窟雕刻藝術的代表與象徵,也是中國早期佛教雕刻藝術的空前傑作。

遭遇盜掠之後,雲岡石窟現存的佛像依然美得讓人想跪拜。從早期的「西域圓潤臉」到後期「漢化清瘦臉」,有的威嚴有的親切,看一眼便忘不掉。

一圈逛下來,2、3個小時足矣,可以在大佛廣場前興奮地留個影。翻看2010年和2015年的照片,自己已然從非主流變成了肌無力患者。

2010年

2015年

作為離北京天津最近的石窟景觀,雲岡石窟開車不過5、6個小時就到,的確值得一去。在輝煌燦爛的中國古文明面前,現代人似乎顯得有些蒼白。那就凝視佛像的雙眼吧,任思緒穿越時光,和古代的能工巧匠們來場充滿敬畏的對話。

和我一起,看看世界其他角落的人在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濱海潮編輯 阿史

@原創不易,歡迎分享

@公眾號如需轉載「濱海潮」原創內容,請後台聯繫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濱海潮 的精彩文章:

TAG:濱海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