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字展前,聽沃興華講大字創作的三種錯誤和四種創新,你中招了嗎

大字展前,聽沃興華講大字創作的三種錯誤和四種創新,你中招了嗎

魏晉以後,書寫工具再也沒有太大變化,今天的毛筆與秦漢時代基本相同,二千多年使用下來,它的性能已被充分開發,提按頓挫,輕重快慢,方圓藏露,牽絲映帶,各種表現都趨於極致,當代書法家要想精微很難超越神龍《蘭亭》,要想渾厚很難超越鄧石如,要想跌宕起伏很難超越米芾,要想雅緻流麗很難超越董其昌……無論要想追求什麼,都會有一座高峰矗在面前,這意味著藉助書寫工具來促進書法藝術發展的路已經差不多到頭了。

再看展示空間變化的促進作用,宋以後表現得越來越強大。這種促進作用要進入到書法的內部結構,連接渠道是章法,通過章法再影響結體和點畫。然而,由於古代書法家是文人,作品大多寫自己的詩文,為了讓人了解文字內容,不得不強調字形結體,因此宋以後儘管幅式越來越大,字也越寫越大,對章法也逐漸重視起來,但是遠遠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章法還是一片有待開墾的領域,發展前途極其廣闊。今天,現代建築的展示空間對書法藝術發展提出了挑戰,而且書法藝術的創作和觀賞都強調視覺效果,閱讀的文本正在向觀看的圖式轉變,因此人們對章法的關注自然就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期。三十年前,邱振中先生在《空間的轉換》一文中說「我傾向於這樣定義書法:徒手線連續運動中的空間分割」。強調「空間分割」的章法,並且以線條取代點畫,抹殺了「點畫」一詞中所包含的豐富的傳統內容,這個定義比黃小仲的「牝牡相得,不計點畫工拙」還要激烈,雖然重章法輕點畫,忽略結體造形,矯枉過正,有嚴重毛病,但是因為準確地把握了當代書法藝術的發展趨勢,所以影響極大,鼓勵許多年輕書法家重視和強調章法,把章法表現視作頭等大事,視作書法藝術是否具有當代性的一個標誌。

總之,當代大字書法發展的外部推動力來自展示空間變化,發展趨勢是強調章法。因此所有創新都應當以章法為抓手,結體和點畫都要隨著章法的改變而改變,圍繞章法派生各種應對方法,就我自己的實踐經驗,認為應當加強以下幾方面的表現。

(一)強調餘白的表現力

什麼叫章法?傳統文本式的創作偏重筆墨,一般認為是結體與點畫的組合。今天圖式的創作把筆墨部分看作正形,把餘白部分看作負形,書法作品給人的第一感覺不是字,而是筆墨正形與餘白負形的構成,正形與負形同時作用於視覺感官,一視同仁,具有同等重要的審美作用,因此章法的內涵就要擴大,從筆墨的組合擴大為作品中所有造形元素的組合,細分的話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筆墨的組合,二是餘白的組合,三是筆墨與餘白的組合,而且尤其要強調以前一直被忽視的餘白的表現。

作品中的餘白從大往小說,有四周邊框餘白,行距餘白,字距餘白,字內餘白和枯筆內餘白。要將所有這些餘白組成一個整體,應當做到以下幾點。第一,適當運用枯筆,墨色越枯,線條內絲絲縷縷的餘白越多,被切割出來的兩邊餘白就越有藕斷絲連的關係。第二,盡量筆斷意連,避免繚繞的牽絲將字內餘白切割得太瑣碎。第三,交接的筆畫寫得虛靈些,不作封閉狀,讓字內餘白與字外餘白相互接氣。第四,一行字的筆畫不要連綿到底,適當拉開字距,讓行與行之間的餘白左右貫通。這四點是保證餘白整體性的重要方法。

餘白在整體性的基礎上,還要通過造型和組合來表現一定的圖形關係。就造型來說,所有餘白都要或大或小,或方或圓,或橫或豎,各有各的形狀。就組合來說,要讓各種局部餘白參差錯落,顧盼呼應,盤盤焉,囷囷焉,相互貫通,聯成一氣,如華琳《南宗抉秘》所說的:「務使通體之空白毋迫促,毋散漫,毋過零星,毋過寂寥,毋重複挑牙,則通體之白亦即通體之龍脈矣。」

當餘白成為一個整體,並且具有一定的圖形之後,它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造型單位,可以與筆墨相構成,表達一定的審美內容了。這樣的作品餘白負形與筆墨正形糾纏攪結,相輔相成,相映成輝,讓觀者在凝視作品的時候,接受方式從上下連綿的閱讀轉變為四面環視的觀看。

【版權聲明:轉載本公眾號文章必須徵得同意,註明出處,並保持原作者署名。否則視為侵權,追究法律責任。二馬頭陀個人微信ermatoutu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秘笈 的精彩文章:

TAG:書法秘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