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自稱龍的傳人?一農民挖出「中華第一龍」,價值超10億
龍的傳人是中國人的自稱。龍的形成記錄了古代民族發展的聚合過程,起著維繫和向心的作用。龍文化已成為東方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人常引以為豪。
很多人有疑問,世界上的動物那麼多,我們為什麼就認定一個想像中的神獸呢?其實,據專家推測,遠古時期以蛇為圖騰的部落不斷戰勝,融合其他部落,逐漸形成了華夏大民族,他的圖騰也兼取被蛇合部落圖騰的特點,以角似鹿,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耳似象,鱗似魚,須似人,腹似蛇,足似鳳。最後拼合成中華民族共同崇拜的形象—龍。龍體現了中華各部落的大聯合,大團結,它在人們心目中所具有的強大的生命力,也正是中華民族無可估量的創造的象徵。
而我們自稱龍的傳人也是有考古物證的,河南二里頭遺址一直被認為是夏都,被稱為中國第一都,該遺址發現的一件距今3700年左右二里頭文化時期的大型綠松石龍形器,這件綠松石龍形器由2000餘片綠松石片組合而成,非常珍貴,在目前所見中國早期龍形象文物中是獨一無二的,堪稱國寶。而更早的龍就要登場了,它就是被譽為中華第一龍的紅山玉龍。
紅山文化是內蒙古中南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距今有6000多年。1971年的一天下午, 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農民張鳳祥在耕地時意外發現一件硬邦邦的「鐵鉤子」,經過仔細辨認,他發現這是一件玉器,於是他把玉龍交給當地的文化館。1984年紅山文化被發現,這件玉龍重新進入大眾視野。專家們指出,紅山玉龍呈勾曲形,口閉吻長,鼻端前突,上翹起棱,端面截平,有並排兩個鼻孔,頸上有長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體酷似甲骨文中的「龍」字。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第一工作隊隊長劉國祥認為,紅山碧玉龍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具龍形的龍,堪稱中華第一龍,是無價之寶!
沈從文激動地說,即使10億美元也買不到這件寶貝,後來儘管全國各地在考古中都發現了不少龍的圖案,可是在中國玉文化玉學第四屆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們認為,在遼河流域出土的紅山碧玉龍堪稱「中華第一龍」。
作者:蘇祥
※一400斤銅盤被發現後輾轉流浪86年,如今是國寶,禁止出國展覽!
TAG:歷史巨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