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何總能掌握路過潛艇的行蹤?專家這句話值得深思
據媒體1月12日報道,1艘中國海軍的潛艇當天下午在中國東海的公海上浮出水面,並在指揮台圍殼上方掛起了中國國旗。根據近日公布的圖片,這艘潛艇是中國海軍的093B型攻擊核潛艇,據稱當時是在由東向西航行。媒體稱,這是中國潛艇首次在某海域航行。實際上,中國艦艇在這裡活動正當合法。而潛艇上浮到水面航行,並在指揮台圍殼懸掛國旗實際上是一種國際通行的「無害通過」的做法。事實上,根據《領海與毗連區公約》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別說是公海、毗連區,即便是在日本領海,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各國艦艇也享有無害通過權。日本方面對國際法心知肚明,卻還要對於中國海軍艦艇的正常活動大肆炒作,目的在於渲染中國威脅論,為其強化西南方向的軍力部署以及為自己即將展開的大規模擴充攻擊力量的行為找借口。
圖片為東亞海域的水深示意圖,中國周邊海區除去南海以來,水下環境非常不利於潛艇進行作戰,從圖片中我們可以發現從我國海岸,向外海大陸架前推500千米至700千米才能到達水深超過200米的海域,靠近我國黃海、渤海向下到西太平洋西側我方海域平均水深在50至120米之間,這裡潛艇基本上無險可守,無屏障可以依託,上面的圖片的灰色區域為陸地,白色、粉紅色、紅色、橙色、黃色、淺綠色、藍色、深藍色,依次代表水深從淺水到深水,我國黃海和東部海區基本均為淺水大陸架,這塊大陸架一直延伸到沖繩群島附近,如果我國潛艇從宮古海峽穿越島鏈,就可以直接向東突入水深2000米以上的沖繩海槽區塊,也就是上面圖片中深藍色的太平洋水域,中國的潛艇部隊才能獲得較為廣闊和充裕的機動作戰空間。
由於日本列島地理環境西環日本海,東臨太平洋,東出日本海進入太平洋,南行須經對馬海峽,中行要通過津輕海峽,北要經宗谷海峽。這三大海峽是日本賴以生存的海上交通命脈,一旦被封鎖,日本的生存將面臨重大威脅。日本海軍充分認識到,利用從鹿兒島至八重山列島近千海里島嶼線之利,加強要害地區的反潛兵力部署。此外,中國海軍的潛艇從青島、舟山等港口出海後必須經過300至500千米的淺海大陸架區域,這裡的大部分海域均深約為90米上下,很容易被敵方航空反潛設備所發現,中國海軍在戰爭爆發後,必須通過這片海區進入到遠離大陸陸上機場的沖繩群島東側海域來阻擊敵方艦船進攻,同時狙殺敵方海上貨運,因此從我海軍港口到沖繩海溝這段航程就成為決勝的關鍵一點,而通過東海大陸架進入日方西表島、日方宮古島、日方與那國島、日方石垣島四島之間的三條水道,中國潛艇才能順利進入太平洋戰區。
近年來,隨著日本戰略重點的調整,把原來對北方防禦的戰略重點放在西部和西南方向,並在部署調整的同時,在作戰指導上提出了「領域防禦」的新概念。按照日方的解釋,「領域防禦」的範圍包括國家的主權、領土、領空、領海、偏遠島嶼、海上航線以及專屬經濟區。對此,日本海上自衛隊採取積極有效措施:一是加強三個海峽及遠洋航線上的反潛偵測力量。在對馬海峽除設有警備所外,還裝備有高性能水中固定聲測/被動聲納器材和水下磁探儀及情報處理裝置,能夠迅速偵測敵潛艇和及時處理情報。
據悉,新型被動聲納技術是日方實現水面、水下航行體跟蹤的主要技術手段,其主要原理是採集並處理航行體產生的聲輻射信號來估算航行體的位置狀態,在組建反潛防禦系統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日美通過在宮古水道和上面我國所說的三條主要水道上部署水聲艦艇設備具備路過潛艇的全面監視能力,此外,日方還在西南九州島嶼沿岸上設置了五處中、遠程監聽設施,形成了一個亞洲最嚴密完備的早期反潛警戒網,不管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中國潛艇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可以讓日本海上自衛隊在水下探測上「抓瞎」。
不過,有些分析稱中國海軍潛艇上浮航行是被日本海自的水面艦艇「逼出來」的,這明顯不合邏輯。按照日本方面的說法,日本海自2艘水面艦艇是在11日追蹤中國潛艇的,如果真是「逼出來」的,那也該是11日公布照片,但日方公布的照片卻是12日的。再者,日本艦艇進入中國某海域東北側時,就立即被中國海軍054A型護衛艦益陽艦跟蹤監控,隨後離開了該海域,顯然不可能對中國潛艇進行持續追蹤。此外,對於公海活動的潛艇,日本海自水面艦艇在和平時期也無權採取敵對性逼迫、警告等行為,更無權採取攻擊行為。而核潛艇可以長期在水下潛航,在自身無生存受威脅的情況下也就不存在所謂被逼上浮的可能性。顯然,上浮航行是中國潛艇主動為之。
如果是在戰時,敵方反潛艦艇要想在中國近海搜索和攻擊中國海軍潛艇就更加困難。因為中國海軍有大量技戰術性能先進的水面艦艇,並且能得到空海軍航空兵的強力支援。在此情況下,敵方反潛艦艇的生存都是巨大問題,哪還有機會進行反潛作業。
TAG:圖說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