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首相安高·約恩森說兵馬俑給他留下了許多遐想
兵馬俑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我們通常所說的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也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坑裡有8000多個兵馬俑,四面有斜坡門道。一號俑坑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兵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結構建築,即從地面挖一個深約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間築起一條條平行的土隔牆。牆的兩邊排列木質立柱,柱上置橫木,橫木和土隔牆上密集地搭蓋棚木,棚木上鋪一層葦席,再覆蓋黃土,從而構成坑頂,坑頂高出當時的地表約2米。俑坑的底部用青磚墁鋪。坑頂至坑底內部的空間高度為3.2米。陶俑、陶馬放進俑坑後,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門道,門道內用夯土填實,於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閉式的地下建築。
兵馬俑從身份上區分,主要有士兵與軍吏兩大類,軍吏又有低級、中級、高級之別。一般士兵不戴冠,而軍吏戴冠,普通軍吏的冠與將軍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鎧甲也有區別。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騎兵、車兵三類。根據實戰需要,不同兵種的武士裝備各異。
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大部分手執青銅兵器,有弓、弩、箭鏃、鈹、矛、戈、殳、劍、彎刀和鉞,身穿甲片細密的鎧甲,胸前有綵線挽成的結穗。軍吏頭戴長冠,數量比武將多。秦俑的臉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齡都有不同之處。
趣聞:1984年4月,時任美國總統里根和夫人南希參觀陝西秦始皇陵兵馬俑。他與夫人下到十米深的秦俑坑,仔細欣賞了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陶俑雕塑藝術。他問中方陪同人員:「我能用手摸一摸這匹馬嗎?我猜它是不會踢我的。」在得到同意後,他仔細觀看了幾個兵馬俑,並且用手摸了摸。當他爬上木梯準備離開秦俑坑時,他又回頭望了望宏偉的地下軍陣,開玩笑說:「解散!」 (Dismissed!)
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華時參觀兵馬俑。在參觀過程中,她感慨地說道:「過去我聽說過兵馬俑,也看到照片,這次親眼一看,真是驚人。」女王甚至表示:「銅車馬比我們宮廷的馬車還要好!」
2004年10月16日,秦俑館迎來了俄羅斯「硬漢」普京。普京在參觀途中像個虔誠的學生,情報人員出身的他觀察力很強,不時得向陪同人員發問。
2015年,莫迪參觀兵馬俑時,表現出濃厚興趣,全面參觀了一號坑、三號坑和銅車馬坑。參觀中,莫迪並非「觀而不語」,他仔細地欣賞陶俑、陶馬,甚至好奇地用手觸碰陶俑。莫迪還頻頻提問,其中一個問題是「為什麼兵馬俑都是男的」,儼然一個「好奇寶寶」。
親愛的讀者,你去過嗎?中國那麼大,這個是可以去參觀一下的!
TAG:雯話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