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元史」研究較薄弱應加強,不能讓「元非中國」謬論大行其道

「元史」研究較薄弱應加強,不能讓「元非中國」謬論大行其道

目前我國「元史」的研究比較薄弱,主要是元朝屬於「漢化」失敗的朝代。例如「姓名」沒有漢化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讀、記元朝皇帝、重要人物的名字成為一大難點。再加上我們漢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思想問題,例如不愛看悲劇、不喜歡看咱們「倒霉」的時候。其實,歷史已經成為歷史,那是一段我們無法否認的中國史。

(1)不同評價很正常,但不能是破壞性評價

特別是在現代「中華民族」的大背景下,「元非中國」的謬論更不應該大行其道。歷史是分「敘述歷史」和「評價歷史」的,敘述歷史是當時什麼樣兒就說什麼樣兒,評價歷史則是以當今的國情來評價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像岳飛、文天祥也沒有任何人說他們阻礙過民族融合,只是一些人「指鹿為馬」非要說以現在的評價標準評價他們就會這樣。

更有人提倭寇的問題,那更是一種「拿與中國人從來地理上不相連」「今天也沒有什麼認同的其他國家」要與「歷史上就與我們一直生活在這塊大陸,現在更是一家人的同一民族內的細分民族」混淆在一起。

以我個人為例,我是漢族,而且所生活的地區也是99%屬於漢族。印象中,回族、滿族零星的分布著,但都與漢人無異。我到目前只有過一位蒙古族同學,而且曾經的關係也不錯,但高中一畢業就各奔東西了,早已沒有音信21年。

我曾問他對忽必烈什麼看法,他說不好,許多蒙古人認為他造成了蒙古的分裂。當然,這也可能是他的個人看法,咱們姑妄聽之。可見,對歷史問題不同看法很正常。

本文主要談談忽必烈的重要作用。元仁宗進行科舉考試,元惠宗對漢文化的喜愛,這兩位也同樣很重要,我們後面會有介紹。

(2)「元朝」沒有由上到下地推廣漢文化,是「元朝」失敗的重要原因

蒙古帝國、元朝對於歷史修撰問題也不重視,所以,許多事情的記載並不及時、準確。因為蒙古帝國內除了漢文化外,還有畏兀兒文化、吐蕃文化等強勢文化。漢文化內部又有道教、佛教與儒家進行競爭。所以,「漢文化」的推廣力度就比較薄弱,不像其他朝代,儒家文化的推廣註定比道教、佛教的推廣更有力度。

因為,蒙古帝國、元朝皇帝並沒有有意識地推廣漢文化,特別是漢文化的主體「儒家文化」,因此,「漢文化」地推廣是隨著「漢地」越來越廣闊,蒙古、色目人逐步接觸後認識到「漢文化」的重要,進而上傳給更上層直到統治階層的。因此,是一種「由下到上」的過程,這個過程註定是一步步地、零碎地、進程緩慢的。

元朝不是像清朝那樣,有一個由上到下的對民族進行傳播的過程,再加上「元朝」其他文化地衝擊,使得其漢文化強勢的特點並不明顯。

元仁宗

(3)元朝因「勝利者」心態延誤了「漢化」

元朝前期因為受蒙古帝國「政策延續」地影響,皇室、貴族間以「勝利者」的姿態統治中國的情況也是很明顯的。再加上制度上的對蒙古、色目等民族的袒護,對「漢文化」推廣並不重視。但隨著金國被滅,從蒙古帝國統治的地區在經濟比重、主要統治區範圍上看,漢地越來越來大,蒙古統治階層也就越來越重視。特別是忽必烈繼位後。

當時,蒙古帝國時期也有法律,也在推行一些漢文化(主要是法律方面),但是效果很不好。例如:憲宗蒙哥曾經讓不只兒管理北京,這個人一天之內殺28人。忽必烈就問不只兒,你一天殺了28人,有沒有經過詳細審查?你這樣做,肯定有人死於無辜。你打了一個盜馬賊杖刑,打完之後放走了。有人獻了一把刀給你,你竟然把盜馬賊捉了回來「試刀斬之」,你這算什麼刑啊!有這麼做的嗎?

由此可見,蒙古帝國時期的國家法律、執行法律的人是什麼樣!

作為蒙古帝國時期的皇帝,也不會有意識地去推行漢文化。真正在皇室、貴族內部推行漢文化的皇帝主要是從忽必烈開始。也正因此,朱元璋在《太祖實錄》中多次對忽必烈提出高度評價,甚至在殺藍玉前,因為藍玉強姦帝王后妃而怒斥其對不起忽必烈。

元惠宗

(4)忽必烈繼位後與蒙古的其他勢力決裂後,不得不重視原「漢化」地區的金宋,例如重儒、尊孔;重農去除「牧化」政策等

忽必烈自從蒙哥時期就管理漢地,因此,對漢地的重視比較明顯。特別是在猛哥死後,在爭位過程中經過殘酷鬥爭獲得了帝位,由此,蒙古各勢力大分裂。

1260年,忽必烈將「大蒙古國」變為「大元大蒙古國」(也是聽從漢人的建議)開始,元朝是和四大汗國對立的。直到1304年,四大汗國才在名義上承認「元朝」的宗主國地位。但實際上,汗國與元朝之間的政治關係一直就緊張。

忽必烈統一中國後,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統治階層開始改變「游牧文明」「游牧經濟」為「農業經濟」。從1260年,就開始逐漸要求百姓種地種桑,嚴禁禁止軍隊佔用、毀壞農田。1261年,設立了勸農司祐漢人姚樞任大司農。1270年改名為司農寺,全國四處勸農、編製農書指導種地。也即從忽必烈開始,元朝由過去強行推廣草牧經濟向農業經濟發展。

在文化上,從1261年開始要求全國各地建立孔廟、按時祭孔。

在政治上,1265年規定「以蒙古人充各路達魯花赤,漢人充總管,回回人充同知,永為定製。」

如此等等,元朝的「漢化」氛圍越來越濃。但因其統治領域內,因為各種文化的競爭,漢文化也並沒有「獨大」過。更主要的是「統治權力」的爭鬥,更使得不同勢力間問題越來越極端。雖然,元朝實行了「科舉制」後大量漢人進入政權,但在實權上也只能在蒙古、色目之後。

再加上紙幣政策失敗、自然災害、農民起義等多重打擊下,「漢化」過程中的元朝崩塌了。

參考資料

李連利.白銀帝國:翻翻明朝老賬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

李連利.玩死的帝國:唐伯虎與大明娛樂業.廣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10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論科技企業「獨裁」史:從韓國18萬人告蘋果「降速門」說起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