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試圖調解國共爭端的美國大使赫爾利,回國後三次競選議員也失敗

曾試圖調解國共爭端的美國大使赫爾利,回國後三次競選議員也失敗

赫爾利1883年1月8日出生於俄克拉荷馬州喬克陶印第安人居留地,1905年畢業於浸禮會印第安學院,1908年獲得華盛頓國立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在喬克陶地區任律師。一戰中是美國陸軍上校,戰後繼續開設律師事務所。1928年任陸軍部副部長,1929年-1933年任美國戰爭部長,成為俄克拉荷馬州州第一個進入內閣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重新服役,授予准將軍銜,在遠東戰區服務,任馬歇爾將軍的私人代表和參謀長,1941年去被包圍的巴丹半島,曾提出三次合理化建議配置食物和彈藥,但最終無法解救當地的士兵。1942年任駐紐西蘭公使。後任羅斯福總統的私人代表,先後到過蘇聯,中近東、印度、中國。是第一個獲准訪問東線的外國人,1943年參加德黑蘭會議,起草德黑蘭宣言。

1944年,赫爾利晉陞少將。經馬歇爾和史汀生建議,作為羅斯福總統的私人代表來華,羅斯福的這個安排還是有考慮的,畢竟赫爾利來過中國並且具有協調經驗,同年底接替高斯任美國駐中國大使。

赫爾利以為看到了自己調解國共矛盾的機會。因為,此時蘇聯政府已經公開宣布:鑒於蘇聯與中華民國政府有條約,蘇聯將停止幫助中共。同時國民政府得到了美國的合法支援,已經很快控制了中國的大部分地區。中共想大塊控制地盤,但並不成功。

因此,赫爾利確信,中共也許終於意識到:同國民政府達成一項協議,可能對其事業會更加有利。赫爾利決定大膽利用這一歷史機會。接下來,先後二次向中共方面發出談判邀請電,但均遭到對方拒絕。然而,赫爾利堅持自已的想法,一方面再次向蔣建議:無論戰時還是平時,都要表示出寬宏大量的治理國家。隨後向中共發出了第三次邀請。赫爾利同時還建議:公開發表邀請信,以爭取全國輿論對國民政府的支持。

在這種情況下,中共表示,並非不願意前來重慶加入談判,而是擔心政府方面無法保證中共領袖的人身安全。赫爾利獲悉此信息後,立即捎信表示原意飛到延安並與中共領導人同機來重慶,而且負責在重慶的安全。

1945年在重慶談判是舉行了,但赫爾利調解是徹底地失敗了。於是,他也辭去大使職位,著有《1944-1945年間的蔣介石政府與紅色中國人》。1946年,1948年,1952年三次作為共和黨代表新墨西哥州的參議員候選人,但均未能當選,1963年7月20日病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謝流石 的精彩文章:

TAG:謝流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