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周有光登上 Google 首頁,這是一場遲來 8 年的報恩

周有光登上 Google 首頁,這是一場遲來 8 年的報恩

本文轉載自硅星人(微信號:guixingren123)

在《西行漫記》(Red Star Over China) 一書中,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 (Edgar Snow) 曾經如此描寫中國人口的識字情況:「除了少數地主、官吏、商人以外幾乎沒有人識字。文盲幾乎達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在文化上,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個角落。」

根據各地有限的、不甚科學的普查記錄,人們普遍認為新中國建立之前中國文盲率超過 80%。從清末到民國,中國的文盲率一直居高不下,以至於毛澤東主席在 1945 年的《論聯合政府》報告中提出:「從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掃除文盲,是新中國的一項重要工作。」

時過境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統計研究所的一份報告,截至 2015 年,中國人口的識字率達到了驚人的 96.4%。七十年後,中國的文盲率完全逆轉。

這一切,有周有光很大的功勞。

如果不是因為人們尊敬他,而他又太謙虛,你甚至可以說——這一切都是他的功勞。

美國時間 2018 年 1 月 12 日,Google 用首頁 Doodle 紀念了周有光先生的 112 周歲誕辰。六個字母中的 l 為周有光年輕時的畫像,G、g 和 e 用三本書代替,o 變成了兩張紙,正反面分別寫著這家搜索公司的中文名「谷歌」,和它們的漢語拼音「Gǔ Gē」。

為什麼是他?

Doodle 介紹寫道:如果不是因

為周有光,今天北京的拼音可能仍是 Peking,重慶仍是 Chungking。

在此之前,中國各界廣泛使用和官方認定的拼音系統叫做威妥瑪拼音,名字來自於發明建立它的 19 世紀英國外交家和漢學家威妥瑪 (Thomas Francis Wade)。

威妥瑪拼音利於西方人士發音,備受推崇,中國的一些專有名詞目前仍在使用舊的威妥瑪拼音名稱,如清華大學和蘇州大學的英文名,分別用的是 Tsinghua 和 Soochow,茅台 應為名為 Moutai。大部分台灣人的姓名和縣市地名採用的也是威妥瑪拼音,如蔡英文 Tsai Ing-wen、高雄 Kaohsiung 等。

威妥瑪拼音的掌握難度較高,推廣難度較大。更重要的是,一個名詞如果按照威妥瑪拼音拼寫,讀出來和普通話發音有著較大的區別(普通話和標準漢語拼音規範基本同時制訂和推廣)。

不懂威妥瑪拼音容易鬧出笑話,最出名的例子是清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王奇,曾在她的書中將十多位人士的中文名按照威妥瑪拼音發音直譯。隆重介紹:常凱申 Chiang Kai-shek……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有意進行文字改革以加強教育順便和國際接軌。但在當時,國家缺乏語言學方面的專家。周有光此前對語言學感興趣,發表過一些關於拼音和文字改革的論文書籍。1954 年,政府向他發出邀請,周有光加入了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參與制定漢語拼音改革方案。

上世紀 50 年代的那次漢語拼音改革,入圍的包括漢字筆畫、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幾種字母混合、速記式、圖案、數字等多種方案。最後大家敲定採用拉丁字母。1958 年,周有光參與制定的《漢語拼音方案》正式公布,成為了漢語拼音系統的規範指導性文件。

漢語拼音和威妥瑪拼音同樣採用了拉丁字母,具有一定的基礎,但讀音更利於中國人發音,而且有音調標誌,規範了聲母 (b、p、f 等)和韻母(a、o、e 等)後非常好學,用現在流行的互聯網術語來說,「很容易規模化」。

關於這項工作的功過討論,至今仍在進行著。一些人認為,將漢語拉丁化否認了漢字的歷史意義,當時中國的文字改革制訂者和高層決策者,抱有一種很危險的想法。

漢字拉丁化源自於北邊的社會主義老大哥。蘇聯曾在不說俄語的少數民族中推行文字拉丁化,列寧稱其為偉大的革命。受蘇聯影響,陝北蘇區也在推行基於拉丁文字的新文字。斯諾在《西行漫記》中記錄,自己 1936 年訪問陝北蘇區時,發現當地已經在採用一些漢字拉丁化的措施。

蘇區的教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ingwest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尼泊爾將從明天起接入中國寬頻互聯網

TAG:pingwest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