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留在身邊帶的原因不是捨不得,而是害怕他變成另一個我
了解我的朋友都是知道的,我跟老公是分居兩地的,一是因為我們還有各自的追求,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一追求就分開了,找大師算命說我們是異地運(我也是醉了),二是分居兩地我們也沒有什麼情感上的不信任,三是我們的獨立性夠強;也是這些原因吧,在很早之前,其實也是有意願讓孩子回到姥姥家住到2-3歲,再帶回自己身邊。
很多朋友說,孩子生出來,你就會不捨得了;恩!不得不承認,一個那麼小的對你無限依賴的像小寵物樣的小人兒,真的會產生不舍的感情,但是總歸來講還是沒有下定決心,想想下班回家還要疲憊的哄娃。但是,最近聽梁寧的一個課程,感觸很深,也讓我斷然地決定,把孩子留在自己身邊帶。
這要從我的小時候講起了。而講下一段故事,我一定不是去責備我的爸爸媽媽,因為我知道其實教育理念與時代背景、環境的關係最大的,他們是在當下教育他們認為最重要的一個子女的品質——獲取成功!
相信很多80後跟我是一樣的,城市化還沒有發展得很好的年代,生在小城市或者農村,那個時候是「唯有讀書高」的,我記得小時候不斷聽到的詞是「要乖」、「要聽大人話」、「要努力、成績要好」,滿足幾條就是「三好學生」了;在爸爸、媽媽的嚴厲管教,以及周圍的人不斷的對「三好學生」的肯定後,我慢慢地變成了一個「三好學生」,雖然那會兒的「三好學生」並不是這麼定義的,而是定義是「成績好、勞動好、道德好」。
我也要感謝我的爸爸,跟我說要把字寫好,然後我有了自己可能有點天分的愛好——寫字畫畫。而且我也要感謝我生在小鎮上,而不是生在農村裡,我的小學老師因為認識爸媽的關係,會挑選我去跳舞表演,讓我有了自己可能覺得很有意思的事情——舞蹈。但是就這兩件事情,我也深深地被我親愛的爸爸媽媽打擊過,我記得小學的時候,我精心給我爸爸過生日做了一張我認為很好看的卡片,上面有一朵非常好看的玫瑰花,到現在我都印象深刻的玫瑰花,我給我爸爸看,我爸爸看了一眼說「你做這個這麼得行,那看你成績怎麼樣吧!」,繼而,那張那麼心愛的卡片好像就這樣被我遺忘和丟掉了。而對於舞蹈,是我上初中的時候,因為小學有點功底,所以初中的老師挑選我去做一場大型的文藝匯演,我去排練了一個上午,中午老師組織大家吃飯,我不敢去,回家了,回到家我告訴我爸媽,要利用一個暑假的時間去跳舞,我爸媽斷然地說不要去。
我剩下的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了!
我的父母從小教育我「你並不聰明,所以你要刻苦」,這是跟我一個長得非常好看、同時又聰明的表姐來比較的,於是從小的我都挺自卑的。而且,我媽媽也會告訴我「如果你長得不好看,怎麼打扮都沒有用」,於是並不好看的我更自卑了,而且我認為這些都十分有道理,於是我能刻苦到讀初中的時候每天早上很早起來自習,也因為自己的「不夠聰明」,讓我在高中老覺得壓力很大,高三一整年幾乎都在失眠;而且我發現到高中的我,真的是人生外表的黑暗史,也延續到了大學。
我的家庭環境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家庭環境,爸爸在我成長的重要階段事業有成,媽媽也是一個十分要強的獨立女性;又在當年甚至現在中國這種「以錢論英雄」的時代,我變成了一個有志向的人,而且這個志向很有銅臭味——要成為一個有別墅的人:(
但是,讓我這個人比較擰巴的是,或者是因為天生巨蟹座,或者是因為冥冥中其他人的影響,比如我另一個愛做飯的表姐,還有一個愛生活的表姐在我的青春期陪我成長,我對做一名賢妻良母有莫名的嚮往。
於是在我脫離家庭,走上大學、開始上班後,開始自己獨立地第二次成長,包括自己的價值觀的再次形成,的確付出了很多沉重的代價,包括認知上的重建、心理上的重建、和情感上的重建,比如我舉一些例子:
上了大學,我完全不能順利地把讀死書的理念拋棄掉,我不知道我讀得專業跟工作之間的關係,迷茫到哭
上班以後,我不會輕易肯定自己、肯定別人,常常會因為這個處在一個悲觀至極的情緒中
我的自卑,早就了我自負的心態,我怕向別人學習,怕我的無知,於是我慢慢自滿
至少1-2年,我都在研究這樣一個課題,如何讓自己平靜下來
我不能理解目標和過程的博弈,直到今年休產假才開始思考明白
很長一段時間,我對成功的要求大於對幸福力的要求,兜兜轉轉很多年
……
總之,有個人形容我形容到了骨子裡:你怎麼活得像一個苦行僧!這一路上,我很感恩,我父母的教育方式讓我走除了小鎮,得以看到更多、交更多精神層次上更高的朋友,幫助我去成長。
年過30,不管怎麼走到的今天,到底來講,我對自己是滿意的,好歹,我真的比之前好,這裡的好,我甚至講「幸福力」的精神健康度。
那麼說道這裡,梁寧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東西讓我感觸頗深呢,她講了一個「情緒」,就是「爽」的情緒,說如果「滿足了」你就爽了,如果你做某件事情是「爽」的,那麼這件事情就會刺激你不斷去做,持續做一萬小時,那你就與眾不同了。而在我的情緒體系里,很遺憾,在前20幾年,除了電視劇,以及別人對我的認可,還沒有感覺到「爽」的事情。
基於這些,我想到了一個人的成長路徑是不是,爽,然後不斷練習,然後更爽,然後基於此立志,會更愉快?
或許,這也跟我之前一直可憐自己的點「沒有興趣」一樣吧,但就是「以興趣給工作」在那個80後時代背景、環境背景下的人而言,只有少數人能做到吧。
然而,我發現更可怕的是,我侄子暑假來我家裡玩了一段時間,我腦子裡「成績好」很重要的觀點一點都沒有抹除,我依然在逼他學習,哪怕我發現他對英文真的非常不感興趣。
就是這種害怕的情緒,讓我下定了決心:我應該把孩子帶在身邊,讓他的成長,也幫助我的成長,我希望我能夠尊重他的天分、愛好、外表以及任何心態,引導他幸福力比成功更重要,認識到自己定義成功與別人眼裡的成功的絕對差異,哪怕他最後真的是陰差陽錯地自己定義的成功是跟我一樣「被別人稱為好孩子」,我也會默默地看著他成長,並且鼓勵他放肆地成長!
希望把這個寫出來,更多訴說,但的確,我還需要教會我的孩子感恩,這一個我認為人最重要的品質。我感恩我的父母,雖然我真的可以說我很長一段時間不愉快,但是也正是他們的教育方式,真的讓我在我們那個只有2萬人的小鎮上得以成為「別人家的好孩子」,成為一個偽新中產;也是他們身上的很多品質,讓我成為一個需要調整、但是善良的人;也是他們為我的付出,才讓我感覺到步入社會後的安全感,以及在我最苦惱受傷的時候得以繼續奮鬥的動力。
希望把這個寫出來,主要想備份到,也許有一天我的孩子長大了,需要看到31歲的媽媽培養他一些想法,也是為什麼叫他「開心」的想法。也許,他也會像我一樣,寫他的媽媽和爸爸是如何教育他,讓他的人生產生了怎樣的化學反應,愉快的、不愉快的!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