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富川獨特的民俗事象「炸龍」和「砍牛」

富川獨特的民俗事象「炸龍」和「砍牛」

富陽鎮的「炸龍」

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圖騰,因為龍是中華民族發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徵。中國人都認為自己是龍的後代,有一首歌曾風靡了台灣和大陸,名字就叫《龍的傳人》。在賀州這片大地上,到處都可以看到「龍」的影子,賀街宗祠建築群石柱上攀爬著「升龍」雕塑,黃田「二月二」舞動著的「青龍隊」,信都端午節在江面划動著一艘艘船頭雕刻著龍頭的龍舟,特別是賀州富川瑤族自治縣新春期間從正月初十到正月十五有個獨特的民俗事象「炸龍」,場面驚心動魄,觀之如身臨戰場,硝煙瀰漫,火花紛飛,令人難以忘懷。

「炸龍」同神樓有關,神樓又同裡面供奉的諸多神靈有關。

富川瑤族自治縣縣城設於富陽鎮,位於富江河上游東西兩岸,由富川縣舊城區和新建城區組成,地處縣城中部,每天有富川到賀州的專線車往返,總面積為12.5萬平方公里。

縣城擁有耕地4167畝(其中水田3276畝,旱田891畝),據2011年人口普查統計,富川總人口324059人,瑤族人口153286人,過山瑤為5000多人,剩餘皆為平地瑤。

富川縣舊城區,位於今富陽鎮高嶺邊的富江河兩岸。按清乾隆(富川縣誌)記載,創建於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明清以來,前後經過萬曆八年(1580年),三十六年(1608年),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二十四年(1685年),四十七年(1708年),清乾隆七年(1742年),清道光二十四年(1814年),清光緒十年(1884年),八次增修重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舊城區富陽鎮至今還遺留著南門、北門、騎樓和花街等古建築物,騎樓里有民宅也有專門供奉神靈的地方,供奉神靈的地方就稱之為「神樓」了。神樓分為上下兩層,下層一般只有樓梯,空無一物,上層正堂都有一個神龕,裡面擺放著各種神像,受人間香火。神像正對著一個陽台,初十這天是上燈的日子,生活在花街神樓里的居民們如果家中新添了人口,就在這一天買一盞燈,燈上貼一張紙條,紙條寫上新生嬰兒和主人家的名字,然後將這盞燈掛在神樓的陽台上,祈求神樓里的神靈們保佑新生兒平安健康長大。每座神樓都放有一條布制神龍,神龍分龍珠、龍頭、龍身和龍尾。傍晚時分,人們酒足飯飽之後,神樓里的神龍就出動了,先是在神樓前拜裡面的神靈,然後走出神樓花街,到處玩耍。最精彩的畫面出現了,舞龍者盡情地舞動神龍,圍觀的人群將手裡的鞭炮一捆捆丟向神龍,頓時鞭炮聲震耳欲聾,硝煙直衝夜空,遮住了兩邊的樓房,遮住了圍觀者的雙眼,刺鼻的火藥味兒直往人們鼻孔里鑽,舞龍者、炸龍者、圍觀者只有事先戴上口罩,堵住耳朵,才能忍受得住硝煙味和鞭炮聲。

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生活富裕了,口袋裡有了錢,每年正月初十和初十五這兩天,慕名而來看炸龍的遊客從四面八方湧進富川,觀眾品味高了,舞神龍者也全都換成了清一色的年青人,有道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炸龍者需要有勇氣往活人身上丟一捆捆的鞭炮,舞龍者更需要有膽識智慧和堅強的信念迎接那一捆捆如同炸藥的鞭炮,現今的舞龍者比他們的老一輩更是令觀眾讚嘆不已,他們穿上了米彩服,戴上口罩和手套,面對向自己身上丟來的炸彈,鎮靜自如,在硝煙和火光中,他們越舞越神勇,更有甚者,有的年輕人只穿一件背心或者赤裸著上身,把胳膊脖子和頭部都暴露給投炸彈者。

硝煙散盡,地面留下一層厚厚的紅色碎鞭炮紙屑,布制神龍被炸得只剩下一幅空骨架是常有的事情。富川炸龍已經存在數百年了,可是還從來沒有發生過炸傷人的事件。

新華鄉的「砍牛」

祭祖是家庭祭祀活動最主要的內容之一。按照民間的觀點,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樣是應該認真頂禮膜拜的。年節祭祀祖先的習俗,來自民間信仰之一—對祖神或者祖靈的崇拜。祖靈崇拜在中國民間信仰佔據著特別重要的位置。

賀州富川新華鄉唐富八後代唐姓家族(至今已有5000多人),依然還留有砍牛祭祖—古代祭祀活動最高禮節「血祭」,就是將牲畜的血灑在神像前,用老百姓的話來講,叫「滿地紅」,來祭拜自己所敬仰所崇拜的祖靈。

富川新華鄉唐富八後代唐姓家族有座家廟叫龍興廟,龍興廟位於富川瑤族自治縣新華鄉沙母灣村頭,遠處群山起伏,廟四周良田環繞,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從廟邊流過。廟對面有一古戲台,廟與戲台雕龍刻鳳,黑瓦飛檐,遙相呼應。龍興廟供奉的神靈是南宋抗元民族英雄唐富八。唐富八(1231,1277),字義寶,朝東抵源人,南宋未富川瑤族首領,今新華鄉唐姓瑤民始祖。1276年,元軍攻破臨安,南宋滅亡。南宋大臣文天祥到各地組織義軍抵抗元軍。唐富八追隨勤王部隊,轉戰於湖南道、永、郴一帶,意圖收復失地。在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富八所在部隊羅飛起義軍,圍攻永州城七月之久。唐富八因戰功顯赫,擢為先鋒,並敕封為威靈大將軍。後同元將史格援解永州之圍的戰鬥中,不幸殉國於永州城外之狗嶺,享年46歲.唐富八死後。族人為紀念其功德,立廟祭祀。清朝崇禎年間,流賊海寇搔擾。天降瘟疫,唐富八顯靈,驅邪消難,惠澤生民。感其恩在舊址擴建,更名「龍興廟」,聖上敕封威靈唐相公神位。解放初期拆毀,2002年重建,命名為瑤族領袖紀念堂。

每年農曆十月份,龍興廟理事成員都要挑選良辰吉日,家家捐款,村村買牛,在龍興廟裡年復一年舉行砍牛祭祖儀式,將水牯牛的血滴在龍興廟裡,以祈求先祖唐富八神靈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砍牛祭祖」分為牽牛、綁牛、唱牛、砍牛、祭牛五個環節。據說這種風俗來源於古代的「軍事演習」,通過這種儀式,鍛練民眾的勇敢精神和敏捷身手。牛從牛欄里被人牽著出來,為了圖個吉利牛角牛尾都纏上紅紙,牛走出牛欄,還要放一掛鞭炮,說是為了崩崩邪氣。龍興廟兩邊稻田裡插著一面面彩旗,牛從各村牽到龍興廟前的空地上。牛與牛相遇,竟角頂角相鬥起來,古戲台前人聲鼎沸,褐、綠相混的草地,水牯牛相搏,旭日東邊,朝陽撒在這一片土地上,顯得場景十分好看。砍牛祭祖活動一般都有七、八個唐姓家族所在的鄉村參加,這些鄉村唐姓子孫多則上百人,少則二三十人,可是這些鄉村,不論人數多少,每村都買一頭牛,來參加砍牛祭祖活動。龍興廟裡聚滿了來燒香拜祖的香客們。砍牛之前在古戲台上,瑤族村民在古戲台上吹笙簫,打小長鼓,跳起了頗具民族特色的「坐堂七」瑤族舞蹈。接著牛一頭一頭被牽進龍興廟內的。牛進了廟裡以後,經過神像,走一圈。廟會請來了道士,道士穿著紅衣黑帽,吹起了號角。道士身後站著三個人,他們分別拿著鼓、鑼、鈸樂器,組成砍牛祭祖的小樂隊。牛繞神像轉一圈後,被牽到廟內的天井空地上,兩位村民拿著繩子木棍走上來綁牛,道士借著這個機會,端著一碗水,拿著一柄短劍,念咒,踏罡步,噴水,將黃色的施了咒語的符散在牛身上。村民們忙著用木棍和繩子綁牛,道士忙著做法事。砍牛手持刀站在一邊。

牛鼻子被村民用繩子和木棍綁好後, 驚心動魄的瞬間終於來臨了,村民們用力拽著牽牛繩和木棍隨著牛的掙扎不斷在空地里轉圈圈,砍牛手看準最佳時機,電閃雷鳴般衝上去,對著牛的咽喉就是一刀,血從牛脖子里噴出來,滴在廟裡的空地上。周圍的年輕人見砍牛成功,一哄而上,紛紛用腳去踢牛的屁股,硬是將牛踢出廟外,牽牛繩的村民也一路狂奔,趁著被砍的牛在沒有斷氣之前,將牛牽回本村,好剝皮分牛肉。有的牛非常聰明,在砍牛手還沒有動手之前,竟掙脫束縛逃出廟外。還有的牛因為砍牛手用力過猛,當場倒地而死,村民們就將死牛拖上手扶拖機拉回村裡。每條被砍殺的牛都有三個身強力壯的村民死死拉著牽牛繩和綁牛鼻子木棍,牛雖然力大,可是到了這步田地,完全要聽人的擺布,也就是說,任由牛怎樣掙扎,都不可能踢到周圍觀眾的。砍牛手砍牛的刀用紅紙包著,看起來黑乎乎的,一點也不好看,看刀身,似乎好久未用,很象生了鐵綉,可是這把刀砍牛,幾乎都是一刀見血,一刀致命。這把砍牛刀也叫瑤族砍牛刀,重量是根據家中新生男嬰的體重打造的。比如一戶人家生了一名大胖小子,剛落地時稱出來的體重是八斤,新生男嬰的父母就用八斤鐵去鐵匠那裡打制一把大砍刀,這把大砍刀還要用有毒的斷腸草浸泡過,這把大砍刀的主要作用是來砍牛,故俗稱砍牛刀。男嬰長大成人後,第一次砍牛是在度戒祭祀時,那時男孩只有10歲左右,砍牛還要舉行一個儀式,就是將牛綁在木樁上,牛脖子上掛著那把砍牛刀,男孩用肩膀頂那把砍牛刀,如果砍牛刀能捅死那條牛,就說明制刀師傅手藝精湛。

作者:常鳳雲

編輯:常鳳雲、何丹

審核:黃小英

GIF

最省事查賀州境內違章

微信ID:hezhouchebaom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賀州車保姆 的精彩文章:

詩意黃姚總是在我記憶深處難以忘懷

TAG:賀州車保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