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國外交】柳絲、劉晨:2018年,美國最重要的四點外交動向全在這裡了

【美國外交】柳絲、劉晨:2018年,美國最重要的四點外交動向全在這裡了

原標題:【美國外交】柳絲、劉晨:2018年,美國最重要的四點外交動向全在這裡了


柳絲、劉晨:2018年,美國最重要的四點外交動向全在這裡了


作者:柳絲 劉晨,新華社國際部主任記者、新華社駐華盛頓分社記者


來源:參考消息網


本文大概讀完約需


2700字 5分鐘


2017年,是特朗普執政元年。然而,以「退群」為突出表現形式的「美國優先」政策引發了世界擔憂,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成了牽動國際關係和國際格局的一大變數。


2018年已經開啟,特朗普也將迎來總統任期第二年。2017年末公布的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為「美國優先」戰略下了一個完整定義,即「基於美國利益的、以結果為導向的、有原則的現實主義戰略」,以應對「不斷加劇的競爭環境」。


從一貫有些「簡單粗暴」的執政風格來講,新一年裡,特朗普政府無疑將因循這一戰略推行對外政策。那麼,美國在中東、歐洲、亞太以及美俄關係等四個重點方向會何去何從?


對中東:最優先


中東是特朗普政府外交安全政策的首要優先方向。這不僅是因為特朗普執政首年首訪即中東,也可以從其外交和安全團隊構成得出這樣的結論。特朗普執政團隊重要的軍方「三劍客」凱利、麥克馬斯特和馬蒂斯,以及國務卿蒂勒森,都有著深厚的中東底子。此外,猶太人女婿庫什納,正在牽頭起草新版中東政策……這些都自然讓特朗普政府的中東成為對外政策的最優先方向。


2017年,特朗普在中東點了幾把火: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對伊朗抨擊與制裁不斷,加劇了地區不確定性;在卡達「斷交風波」中「打太極」……即使自詡最亮眼的打擊「伊斯蘭國」的反恐「成績單」,也裹挾著大國博弈的矛盾。


而2018年,美國政策將為中東局勢帶來更多變數。美國政府在最新出台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里說,美國期待見到「一個遠離極端分子、不受敵對勢力控制」的中東。而現實卻似乎完全背離了理想。尤其是,特朗普執政將滿一年,但其政府關於中東的重要職位一直空缺,甚至在中東的8個使館都沒有大使。


新年伊始,特朗普就在推特上威脅暫停援助巴勒斯坦,種種「拉偏架」的行為,令美方期待主導的巴以和談重啟機會渺茫。1月12日就是下一個伊核協定節點,即使特朗普不直接宣布美國「退群」,對伊朗的更多制裁也會激化矛盾,惡化地區局勢。此外,伊拉克重建艱難,敘利亞和談暗流涌動,給美國期待的地區主導力打上問號。

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推崇的美國優先與利益至上原則仍會引導其未來中東政策走向,這將令中東局勢更添亂象,而美國恐將遭到反噬。


對美俄:難突破


如國務卿蒂勒森所言,美俄關係在2017年「降到了低點」。「通俄門」調查愈演愈烈,特別檢查官羅伯特·米勒在沉寂數月後展開的雷霆行動,矛頭直指特朗普的核心圈。而在國際舞台上,美俄從不斷升級的互逐外交官、暫停簽證、關閉領館風波,到在敘利亞問題、烏克蘭問題上的大國角力,兩個前冷戰對手間的劍拔弩張與針鋒相對展露無疑。


在國安戰略中,美國明確將俄羅斯定義為挑戰美國地位的「修正主義大國」,侵蝕美國實力與繁榮的「競爭對手」。這無疑給今後兩國關係「定調」。


2018年是美國中期選舉的重要年份,「通俄門」調查火勢必定不會消減。雖然米勒團隊會帶來多大的政治地震仍是未知,但特朗普囿於「通俄門」威脅,並受制於共和黨、國會內部對俄鷹派的強硬,難以在緩和美俄關係上有實質舉動。此外,美俄雙方在烏克蘭問題、敘利亞和談等問題上立場相左,勢必爭鬥不斷。


分析人士認為,美俄雙方矛盾多、「爆點」大,加之美國已將其視作「競爭對手」,兩國關係實難轉好。未來美國恐將進一步著力遏制俄羅斯的全球影響力,尤其繼續阻止其勢力在歐洲西擴。


對歐洲:迫自主


很長時間以來,固有的觀點認為,美歐分歧充其量只是「集團內部矛盾」,不會撼動美歐關係大樹。而且,美歐關係,尤其是安全關係的主動權更大程度上掌握在美國人手裡。


當然,歐洲仍然是美國重要的貿易夥伴、最大的投資者和最大的盟友群。總統特朗普執政首年三訪歐洲,國務卿蒂勒森一年內有8次出訪都有歐洲國家,超過三分之一出訪時間在歐洲,特朗普政府對歐政策正在回歸主流。不過,華盛頓多次強調,歐洲各國必須對自身安全挑戰負起更大責任。


2017年,美歐關係經歷了「特朗普元年」的震蕩期,並在防務、多邊貿易、氣候變化、難民等全球性挑戰問題上離心現象明顯,加上特朗普政府接連威脅退出伊朗核協議,並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雙方之間又添幾多齟齬。如今,在美歐關係的天平上,歐洲正試圖走上謀求戰略自主之路。

德國近期民調顯示,88%的德國人認為德國首要防禦夥伴應當是歐盟而非美國。皮尤研究中心一項調查也說,歐洲對華盛頓的信心下降,美國在歐洲的影響力大打折扣。哈佛大學教授、前副國務卿伯恩斯近日撰文指出,美歐目前分歧「已經大過彼此一致的領域」,美歐聯盟「可能正處於70年跨太平洋聯盟解體的邊緣」。


雖然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指出「北約仍然是歐洲集體防禦的基石」,但近年來歐盟加快自我防務建設的步伐,同時北約與歐盟也在加強軍事合作。去年11月,23個歐盟國家的外交和國防部長達成在防務領域的「永久結構性合作;12月,北約成員國外長會決定進一步加強與歐盟合作,提升軍事機動能力以及反恐等方面的協作水平。


未來,在特朗普政府對歐政策的驅使下,並伴隨著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的強大、主權、統一的歐洲方案,歐洲國家將開始考慮更多自主掌握自身的利益和安全,就像德國總理默克爾所說,「從某種程度上講,歐洲可以完全依賴他人的時代結束了。歐洲人真的必須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對亞太:需合作


2017年,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推行了一系列「去奧巴馬化」政策,其中就包括前任奧巴馬視為優先的「亞太再平衡」,甫一上任即宣布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卸掉了「亞太再平衡」三根柱子的經濟支柱。


此後,在亞太政策,特朗普政府主要呈現出三個特點:政治上,一方面鞏固盟友關係,一方面尋求新的夥伴合作關係;經濟貿易上,重雙邊、輕多邊,塑造貿易新規,強調利益對等;軍事上,增加軍費,繼續加大對太平洋地區投入。


看特朗普政府亞太政策,不光要看言行,更要看大勢。亞太地區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和最有活力的地區,人口佔世界總人口四成,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總量六成,世界經濟貿易中心正在向亞洲及太平洋地區轉移是大勢所趨。特朗普執政首年將最長的一次出訪時間放在了亞太地區,凸顯了重視程度。


雖然新版《國家戰略安全報告》中展現出「競爭思維」,並認為亞太地區存在地緣政治、貿易和軍事三大競爭,但「合作」同樣是另一個重要的關鍵詞。報告中指出,這些合作包括:在東北亞應對朝核危機並致力於半島無核化,同東南亞國家進行安全和貿易合作,同南亞和中亞國家強化反恐合作等等。當然,對華政策是美國亞太政策的關鍵組成部分。作為亞太地區兩個最大的國家,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發展離不開中美合作。包括特朗普在內,美方多次認同,中美合作面大於競爭面,加強合作符合美國利益。


未來,特朗普政府將繼續將戰略重點向亞太地區轉移,而既有合作、也有競爭是美國亞太政策的主流。





ID:sinozhuge






編輯:張添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的精彩文章:

【政治學人】劉小楓:施米特故事的右派講法:權威自由主義?

TAG: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