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紅薏米粥,送棗片,祛濕不寒涼
說到祛濕,薏米可謂食材里的大神了。而說到薏米,大都知道它性寒,不能長期用。本草的古籍里有這些描述:
薏苡,味甘淡,氣微涼,性微降而滲,故能去濕利水。
——《本草正》
薏仁味甘淡,性降而滲,利水。所以薏仁的「祛濕」是從下而祛的,濕氣排除的渠道主要是二便。吃薏仁後,二便增多,甚至可能有腹瀉現象,都是正常的排濕現象,只要排便後神清氣爽就好。
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損耗真陰之氣,凡濕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視病之輕重,准用藥之多寡,則陰陽不傷,而濕病易去。
——《本草新編》
這裡對薏仁的評價尤其高,不僅祛濕,而且還不損耗「真陰之氣」,且對用量並沒有嚴格的說法,可以「安全放心」的食用。尤其提到的是,最宜「濕盛在下」,所以,這些「濕」薏仁能輕鬆對付:
腳氣、下肢水腫、風濕痹痛、小便頻繁、大便不成型、陰囊潮濕、白帶異常
凡病大便燥,小水短少,因寒轉筋,脾虛無濕者忌之。妊娠禁用。
——《本草經疏》
雖說薏仁是「祛濕神器」,但並不是人人適用,用對了才好。
所以,這些人要躲開薏仁:
小便量少,發冷抽筋,脾胃虛寒,孕媽媽。
市面上常見的是白色的薏米,還有一種紅薏米較少有,之前只在台灣的一些高端健康餐飲店會提供。最顯著的特點是顏色的不同,紅薏米呈黃褐色,且保留了種皮,維生素B群與纖維質較完整。
紅薏仁具有調整免疫抗過敏的功效,是高蛋白質含量之穀類,薏仁脂含量高,具有消水腫,幫助消化吸收的作用,而且已被證實具有促進新陳代謝作用,可預防青春痘與皮膚粗糙老化現象的發生,並能減少和淡化色斑。
「紅豆」有話說
我們常說的紅豆,是胖胖的圓滾滾的那種,通常用來做甜品,容易煮成豆沙,豆香明顯。但中醫提到紅豆,則是瘦瘦的赤小豆。
赤小豆和紅豆是兩種色澤接近,長相卻不一樣的干豆。赤小豆呈細長形,顆粒比紅豆小;紅豆呈圓柱狀,表面為暗棕紅色。雖同屬豆科植物,性質和營養成分卻有區別,赤小豆的功效強些,所以中醫入葯都用赤小豆,而紅豆則只供一般食用。
赤小豆雖好,但也不能隨便瞎吃,來看看本草大拿李時珍的一段話:
赤小豆,小而色赤,心之谷也。其性下行,通乎小腸,能入陰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脹除腫止吐,而治下痢腸,解酒病,除寒熱癰腫,排膿散血,而通乳汁,下胞衣產難,皆病之有形者。久服則降令太過,津血滲泄,所以令人肌瘦身重也。
——李時珍
赤小豆是逐津液、利小便的,所以如果原本就尿多或便秘,在適合祛濕的時節作為常規養生喝一些就好,不要當成神葯天天喝喝幾個月。血虛的人也不要喝太多,不然血就更虛了。
薏仁紅豆這樣吃才對
關於怎麼吃薏米,這隻說一個「常識級」吃法——薏米赤小豆湯。但做法經過改良,祛濕效果也會更好。
食材:
赤小豆35克,紅薏米35克,紅棗適量。
做法:
1、將薏米與赤小豆洗凈提前泡發(約十二個小時)。
2、泡好的薏米和赤小豆放入鍋中,大火煮開。
3、等湯煮沸後,加入紅棗。
4、轉中小火慢燉,至赤小豆微開花熟軟即可食用。
加入紅棗,能平衡薏米、赤小豆的寒性,溫養脾胃,又起到調和的作用,避免滲濕過頭,損傷津液。關鍵還有紅棗天然的香甜,不用另外加糖了。畢竟好吃也是很重要啊。
關於薏米赤小豆湯,還有兩個常見的誤區:
1、一直煮就會煮爛
現實跟想像總是會有差別呢。一直煮其實很難煮爛,我試過煮倆小時,中途加水,一直都是沸騰的狀態,糊鍋了還不爛。
2、煮開花了就沒效果了
如果是發汗或者催吐,通常不能久煮,取輕靈上揚的意味。但薏米赤小豆的祛濕,是向下的滲濕,主要通過二便排出濕氣,「煮開花就無效」的觀點有待商榷。
3、只能喝湯不能吃豆
豆子和薏仁的藥效大都在湯里,但並不意味著吃豆子吃薏仁就會生濕氣。如果愛吃湯料的話,完全可以喝湯吃豆。不愛吃的話光喝湯也很好。
所以,如果喝了薏米赤小豆湯,覺得沒效果甚至不舒服,先看看自己是否適合,然後再改良一下做法試試看!
高品質的紅薏米不容易買到,所以健康商城裡配了一粉紅薏米赤小豆棗片組合。紅薏米來自貴州產區,品質在中國大陸算是頂好的了。現在還送棗片,更添補氣養血。
赤小豆薏米組合
(贈棗片 )
¥38.00
TAG:祛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