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視野里的「將星閃耀」——關於采寫閱兵場上將軍領隊的感悟與思考
今年9月3日在首都北京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盛典上,共和國56名將軍首次擔任領隊,雄視闊步、集體出征。遼闊的長安街上、雄偉的天安門前,閃耀的將星成為一道震撼人心的獨特風景。
非常榮幸,我們有機會採訪這些將軍領隊,並撰寫了長篇通訊《將軍領隊:雄師列陣排頭兵》,刊登在軍報閱兵特刊上,引起了廣大讀者的熱烈反響。
每一名將軍都是一部傳奇。56名將軍領隊雄師列陣當先鋒,他們來自祖國各地、從事不同崗位,如何去為他們集體畫像,考驗著軍事記者的觀察能力、感悟能力和表達水平。
就像多稜鏡最能折射太陽的光輝一樣,這一次,我們選擇用多維視野去觀察和感悟共和國將軍領隊的形象風采。
世界視野:觀察將軍領隊需要一片遼闊的背景
在研究將軍領隊采寫思路時,我們反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是:96米長的分列式通道、正步128步、時長1分多鐘……將軍領隊閱兵場上如此短暫的亮相,我們該如何去展現,才能擁有縱深和厚度?
正如我們用坐標系來標定一個物品的具體位置一樣,此次觀察共和國將軍的首次集體出征,我們首先選擇將他們放在世界的大坐標系中,給中國將軍的集體出場一片遼闊的背景。
用世界眼光觀察,以世界新軍事變革要求衡量,中國的「將軍樣子」應該如何面向世界豪邁樹立?在這次採訪中,我們特意選擇了兩位走出國門的將軍典型。
一位是中國現代海軍將領的典型代表。我們在通訊中言簡意賅地描述他:翻開某裝備方隊領隊、南海艦隊副參謀長李曉岩的「戰鬥履歷」,可謂光彩照人:海軍首批飛行員艦長、我國航母接裝訓練首任指揮員;飛過5種機型,駕馭過6艘驅護艦;曾指揮中國海軍編隊首次穿越麥哲倫海峽。
這位「中國航母平台首任艦長」的傳奇經歷,已經呈現出鮮明的「世界性」:2000年,時任「深圳」艦見習艦長的李曉岩便和戰友一道,實現了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首次航經「三大洋」、首次訪問非洲大陸、首次闖過好望角的設想。
稿件見報後,一位網友評述稱:「雖然著墨不多,但一位可與世界海軍強國的將軍們相媲美的中國海軍將領的威武形象躍然紙上。」
另一位則是武警部隊的將軍典型代表。雖然武警為內衛部隊,但放在世界視野里來審視,這位武警將軍頓時被賦予了「世界色彩」。文中,著墨同樣不多:將為卒之先,沙場當先鋒。武警部隊抗戰英模部隊方隊領隊、北京總隊副司令員徐平領銜組建中國武警「雪豹突擊隊」,授稱5天後便赴俄羅斯參加中俄「合作——2007」聯合反恐演習,在異國他鄉亮劍凱旋。
記者用世界視野觀察將軍領隊,同時,將軍領隊們也用世界眼光瞭望世界軍事變革的前沿陣地。
此次採訪中,同第二炮兵某基地司令員李軍將軍的談話,極大地打開了我們的「世界視野」。這位「博士將軍」對世界軍事強國的導彈發展趨勢侃侃而談,見解十分獨到。他對許多國家的武裝實力和導彈發展水平了如指掌,細微到每一個具體參數。
「一名將軍必須具有世界眼光,瞄準世界一流進軍!」採訪中,我們記錄下的李司令員的這句話。這既是他自己的心聲和追求,也是56名將軍領隊共同的心聲和夙願。
歷史視野:解讀將軍領隊需要一個時間的維度
在通訊稿《將軍領隊:雄師列陣排頭兵》中,我們特意寫到了這樣一段:抗戰時期,國民黨愛國將領續范亭前往延安考察,見到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和普通戰士一樣,穿粗布衣、吃百姓飯、睡木板床,感慨賦詩:「時人未識將軍面,樸素渾如田舍翁。」
如今,經過70年歲月更迭,這種優良本色仍然流淌在人民軍隊的血脈里——這看似有些遊離主題的一段,恰恰是我們尋求通過歷史視野解讀將軍領隊的一次匠心獨運。
白求恩醫療方隊領隊、解放軍總醫院政治部主任田鷗扎紮實實繼承了這種「官兵一致」的優良傳統。作為此次閱兵中唯一的女將軍領隊,56歲的田主任和方隊400多名女兵同住宿舍樓,每天清晨和女兵們一起排隊洗漱……
每一位將軍領隊,都是人民軍隊成長歷史長河裡一顆璀璨的星星。軍事記者記錄的是今天的新聞,留下的必將是明天的軍事史。如何用歷史的視野解讀將軍領隊,使新聞通訊稿具備歷史的溫度?為此,我們決定向歷史深處回溯,書寫將軍領隊們的歷史傳奇。
首先,我們將目光瞄向了硝煙瀰漫的戰場。兩位曾經浴血戰場、立下戰功的將軍,進入了我們的視野,躍動在我們的筆下:虎狼之將,方能帶出虎狼之師。「華南遊擊隊」英模部隊方隊領隊、42集團軍參謀長陳相文,偵察兵出身,上世紀80年代兩次參戰,曾兩次榮立三等戰功。撩起右腿褲管,他小腿上3處彈傷疤痕格外醒目。
陳相文將軍「戰火功勛」的歷史,引來網上一片讚歎聲。一位網友發文說:「南疆參戰、組建特種部隊、首批進駐香港軍營、擔任全軍『獵人』總教頭……30多年來,一路拋灑熱血和汗水,一路衝鋒拼搏在最前沿。禮讚,曾經出生入死的共和國將軍!」
另一位同樣「歷史積澱」厚重的將軍,則是百團大戰「白刃格鬥英雄連」英模方隊領隊、第14集團軍副軍長鄧志平。這位曾在老山前線立下二等戰功、曾在魯甸抗震中與戰士一起睡帳篷的將軍,接到閱兵命令當天便身背行囊奔向火車站。這天,正是將軍的生日……
一名網友慨然讚歎鄧志平將軍:「老山前線立戰功,抗震救災建奇功。這樣的將軍,本身就是一本歷史教科書!」
時間是最好的熔爐。在採訪中,我們用歷史視野來解讀將軍,看到了不少將軍走過的時光足跡,也感悟到了流淌在他們血脈深處的紅色基因。在裝備方隊領隊里,總參信息化部副部長安學、空降兵15軍副軍長景濤,這兩位將軍皆出身紅色革命家庭,他們的上輩都曾經加入八路軍,在民族危亡之際浴血抗戰。
紅色血脈傳承,代代精忠報國。32年前,從北京大學畢業的安學毅然選擇攜筆從戎,一腔熱血奉獻軍營。
這些將軍領隊們頗具傳奇色彩的成長史,恰恰折射出人民軍隊不斷邁向現代化、信息化的鏗鏘步履。
現實視野:感悟將軍領隊需要一方實踐的平台
30年無戰事,人民軍隊承平日久。在和平環境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共和國將軍,能否擔負起「能打勝仗」的現實使命?採訪將軍領隊,需要用現實的視野去感悟他們當下的能力素質和精神狀態。
隨著採訪的深入,將軍群體身上自然流露出的使命追求、打贏擔當,已經給出了肯定答案。
8月12日晩23時,我們在燈光如晝的閱兵訓練場,還見到了渾身衣服濕透、一絲不苟和戰士們一同踢正步的陳相文將軍。「華南遊擊隊」英模部隊方隊隊長蔡雲藩告訴記者:「陳參謀長1.8米的身板仍然筆直挺拔,踢起正步砸地生坑。也許你很難相信,一名年過半百的將軍,竟然訓練出了令年輕戰士也羨慕不已的六塊腹肌!」
另一個星月西沉的深夜,我們路過「狼牙山五壯士」英模部隊方隊宿舍樓。整棟宿舍樓靜悄悄,訓練一天精疲力竭的戰士們都已進入了沉沉的夢鄉。誰能想到,將軍領隊、第65集團軍軍長張海青的宿舍里還亮著最後一盞燈。
我們了解情況之後,頗為感動,在通訊中這樣描摹這位將軍在閱兵訓練基地的一夜:儘管白天的隊列訓練讓他滿負荷運轉,但遠在千里之外的集團軍部隊演習,仍牽動著他的心。修改計劃、審定方案、謀劃演習行動……閱兵訓練基地的這間狹小宿舍,成了第65集團軍的後方「中軍帳」。
「閱兵是沒有硝煙的演習!」面對記者,張海青的話語擲地有聲:「帶兵打仗、練兵打仗才是我軍高級指揮員應有的好樣子!」
通過閱兵場這個現實的觀察平台,我們切實感受到了共和國將軍的好形象、好作風、好樣子!
我們乘車趕往空中梯隊閱兵訓練基地時,只見天上戰鷹翱翔,龐大的陸航機群遮天蔽日。總參陸航部宣傳處長石少華告訴我們,領頭護衛國旗的長機機長,就由總參陸航部副部長陶炳蘭將軍親自擔任。
由於訓練任務繁重,陶炳蘭將軍幾乎天天駕機飛在天上。記者利用吃午飯時間,匆匆採訪他。陶將軍一邊嚼著飯,一邊語氣堅定地說:「將軍領隊,關鍵在一個『領』字。陸航雄鷹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將軍第一飛,我義不容辭!」吃完飯,將軍又乘車直驅訓練場……
通過現實視野的觀照透視,記者更加深深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腐敗的「軍老虎」只是部隊的極少數。絕大部分將軍,正擔負著神聖的現實使命,奮戰在「謀打贏、練打贏」的實踐一線。他們無愧於這個時代,他們無愧於三軍統帥的檢閱!
「將軍雙鬢染秋霜,壯心猶能化碧濤。」採訪將軍領隊的日子雖然遠去了,但一位位共和國將軍的形象風采,已經深深烙印在我們的記憶深處。隨著時光流逝,他們的身影將如同遠處雄渾的燕山山脈,愈來愈顯高大巍峨……
(作者分別系解放軍報社記者部副主任、第二炮兵分社記者、海軍分社記者)
TAG:軍事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