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炮7號,戰鬥民族用鎚子錘出來的奇蹟
「邑人電影院」復活之軀,歡迎新老朋友們的關注!
堅持原創,不忘初心。
按:昨天,本站推出了《史上最全宇宙航天器系列電影》,裡面基本上都是好萊塢影片,但在好萊塢之外,也有不錯的太空題材的影片,比如目前正在電影院里上映的《太空救援》,作為一部俄羅斯電影,口碑大好,很值得一看。今天,就奉上影評一篇。
本文作者:李嘯天
轅門外,三聲炮,
如同雷震,
天波府里走出來我保國臣。
這是傳統豫劇《穆桂英挂帥》的經典唱詞。不過,今天不說戲,只說禮儀。這幾句唱詞唱出了一道古代的禮儀,當保國重臣從將府中因公走出時,轅門之外是要鳴炮示威的。鳴鑼開道,鳴炮示威,這樣的禮儀,不僅中國有,西方同樣存在。在英國,假如皇室造訪,接待者往往也會鳴炮以示隆重,而且會鳴炮21響。芝華士酒廠為了慶祝英皇伊麗莎白登基,在1953年就借勢推出了一款酒,名字叫「皇家禮炮21年」,目前已經成為威士忌中的名品。
冷戰時期,全球被分成了兩個陣營,一個是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一個是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美蘇爭霸,是冷戰時期的焦點。所謂冷戰,就是不直接打仗,而是在戰略領域你追我趕,太空就是美蘇爭奪的一大戰略空間。
1969年7月美國人率先成功載人登陸月球。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的那句「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喊出口,對蘇聯的打擊格外之大。被美國搶了先,就意味著蘇聯的失敗,象徵性意義太大了。蘇聯人深以為恥,然後痛定思痛,轉換思路,將目標投向他處,發奮雪恥。終於,在1971年4月19日,蘇聯向太空發射了人類歷史上首個空間站。為了示威,也為了慶祝,蘇聯人將空間站命名為了「禮炮」號。第一個射出的也即「禮炮1號」。
禮炮1號空間站不僅發射成功,接下來還成功與聯盟11號飛船完成對接。更讓人興奮的是,登上禮炮1號的蘇聯宇航員還在在空間站內逗留了23天。他們對空間站的設計方案進行了驗證,對各定向和導航系統進行了試驗,還作了醫學實驗、天文和大氣觀察,並作了利用水栽法種植植物的嘗試。這無疑是一項了不起的新成就,比美國人在月亮上溜達一圈就下來比取得了更多成功。但是,隨即樂極生悲。
在1971年6月29日,按照預定程序完成了各項實驗的3位宇航員,乘坐飛船返回地球的過程中,由於閥門故障造成座艙失壓,結果3位宇航員在接近地面時全部窒息、死亡。
這使得蘇聯再次送3位宇航員上天一直推到了1980年才再次進行。而禮炮1號本身也在1971年的10月11日結束飛行,共飛行了175天。
禮炮1號以及之後的連續發射的四次禮炮號,一共5個空間站的設計都只有一個對介面,即只能與一艘飛船對接飛行。這種一船一站的組合,使得飛船與空間站上存儲的食品、氧氣以及燃料都相對有限,無法支撐太久。所以,從禮炮1號到禮炮5號的壽命都不太長,尤其是載人時間不可過長。
自從禮炮6號開始,蘇聯人才在設計上開設了兩個對介面,一個用於與聯盟號載人飛船對接,另外一個則用於運載物質的進步號飛船進行對接,然後三者共同組成一個航天複合體,儲備的物質大大提升,用以有人參與的各項實驗可以長期展開。
禮炮6號空間站於1977年9月29日進入軌道,1982年7月29日墜毀,共飛行了1760天,有人工作時間累計達到了940天。期間,宇航員們完成了大量科學觀測、地球資源觀測、人體生物醫學研究和技術實驗。
接下來的禮炮7號空間站於1982年4月19日進入軌道,在軌道共運行了3214天,最後於1991年2月7日,禮炮7號/宇宙1688號聯合體墜落在了南美的安第斯山脈地區。禮炮7號是蘇聯最後一顆禮炮號空間站,隨之而來的變成了和平號空間站,於1986年發射升空。和平號是人類首個可長期居住的空間研究中心,同時也是首個第三代空間站,經過數年由多個模塊在軌道上組裝而成。這個和平號的名字倒也名副其實,在蘇聯解體以後,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展開了與美國人的合作,和平號空間站上開始對接了來自美國的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
不過,這是後話。今天重點要說的還是禮炮7號。這也是俄羅斯電影《禮炮7號》要講述的故事,該片在國內翻譯為了《太空救援》,正在熱映中。美國好萊塢大片的那般千轉百回,但也相當虐心,還挺不錯,沒有忽悠人,有戰鬥民族的尿性,值得看看。
咱接著先捋一捋歷史上真正發生過的事情,然後再回過頭來擼一下電影究竟在說什麼。
如上所云,禮炮7號是一個承上啟下的作品,既繼承了第一代又過渡到了第三代。作為冷戰時期的武器,很好地展示了蘇聯的國威。而作為競爭對手,美國也成了蘇聯的追趕者。美國人首先登上了月球,但接下來卻有些不思進取,結果被蘇聯超越,禮炮號接二連三地發射就是勝利的炮響。當1971年禮炮1號升空後,相繼的禮炮2號也於1973年4月份升空後,奮起直追的美國在1973年也發射了自己的天空實驗室空間站,同年還先後發射了3艘阿波羅飛船與之對接。但天空實驗室實在過於昂貴,連美國的財力也有些吃不消,升空後不久便於1974年第三批宇航員離開後被封閉停用。在美國無以為繼的日子裡,蘇聯的禮炮系列就顯得很有戰略意義。
禮炮7號的作用也格外突出,它先後運營了8年,先後共接待11批28名航天員,在載人運行的1250天中曾先後與「宇宙」1686和「宇宙」1443無人貨運飛船、「聯盟」T9號和「聯盟」T15號等10艘載人飛船實現了航天器太空「三位一體」的對接航行,創造了航天史上多個「第一」。此外,1984年還創造了3名航天員在太空連續飛行237天的最高記錄。
但是,事情並不是總是一帆風順的。在禮炮7號1982年升空後的3周年來臨之際,1985年2月11日禮炮7號的主無線電發射機關閉了,而且與地面失去了聯繫。開始,蘇聯人分析之前的遙測信號,地面控制中心認為是發射機跳閘。我們對跳閘都不陌生,再重啟一下就是了嘛,蘇聯人也是這麼想的。可惜天不遂人願,發出重啟指令後,發射機無動於衷,連無線電接收機也罷工了。這下好了,禮炮七號一下成了斷線的風箏,徹底失去了聯繫。作為揚國威的寶貝疙瘩,就此廢掉,蘇聯人當然不甘心。而且,他們更擔心的是,自己不要,美國人要是派個太空梭上去,佔領了它,豈不是白撿便宜,到時候丟的不僅是空間站,還有蘇聯的核心機密,不是鬧的。於是,他們決定派人上去修復。這個過程,就是《禮炮7號》(《太空救援》)要講述的故事了。
實際上,在失聯的狀態下,貿然前往救援,是極度危險的,而且別說當時即便是現在,也沒有足夠的技術條件來做支持。但誰叫俄羅斯民族是戰鬥民族呢,說去就去,二話不說。
前去的兩位宇航員,他們分別叫弗拉基米爾·賈尼別科夫(Vladimir Dzhanibekov)和維克托·薩維尼赫(Victor Savinikh)。其中,弗拉基米爾是已退役的宇航員,屬於再次徵召過來參與,而維克托則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維護師。他們聯合搭乘聯盟號T-13飛船,前往太空搜尋禮炮7號,並試圖對接並修復。時間是1985年6月6日。
搜索到禮炮7號不算難,但對接並不容易。因為通常的對接是飛船與空間站之間存在相互通訊狀態下完成的,可以溝通配合。但現在,禮炮7號處於不可控制狀態,只能操控飛船去強行對接。從體積上看,禮炮7號比聯盟號飛船要大許多,對接的過程就行小小的馴獸員,去馴服一頭失控的大象。《禮炮7號》中就充分展示了這一對接過程的難處。
考慮到聯盟號飛船的體量及安全問題,地面控制中心只能給他們三次對接機會,如果能夠完成,就繼續完成任務,如果不能就只能選擇放棄。實際上,在禮炮3與禮炮5號時,就曾經發生過飛船與空間站對接不成功導致宇航員不得不返回的經歷。那還是在禮炮3號與禮炮5號是正常運轉狀態的情況,弗拉基米爾和維克托面臨則是一個完全不知道對方情況的失控的龐然大物呢。這個對接的艱難,以及嘗試的過程,電影版拍攝的驚心動魄,格外好看,也是電影著力突出的一個環節。
好在,兩位宇航員在第二次對接時順利完成。實際上,他們遇上了好運氣。禮炮7號的發電系統壞掉了,但在靜默中還保持了壞掉前的飛行狀態,並沒有發生高速翻滾。馴服一頭睡熟中的大象,畢竟比馴服一頭瘋狂中的大象容易多了。在弗拉基米爾高操的技藝下,有驚無險地完成了對接。兩位宇航員得以進入空間站。
但由於停電,空間站里格外寒冷,整個空間站就像凍成了一個超大的冰櫃,無法通風,也無法供水。
要命的是,聯盟T-13飛船上的供水只夠8天用的,從6月6日起可以堅持到14號。即便他們省之又省,再加上從禮炮7號上搜到的前任飛行員遺留下的幾個水袋,他們也最多只能堅持12天。
其實,當時他們最大的危險還不是水與食物的問題,而在於空間站無法通風,這使得他們呼出去的二氧化碳無法被及時疏散開,呼出後就會懸停在腦袋附近,這使得他們隨時都有二氧化碳中毒的危險。
當務之急,在於供電。只要禮炮7號上能夠供上電,很大程度上整個空間站就能夠再次運營起來,許多問題也就能夠獲得解決。之前禮炮7號發生的停電,是線路發生短路造成的,宇航員們也不敢貿然把聯盟號上的電直接連接過來,萬一把聯盟號也搞短路了,他們就徹底玩完了。
在地面指揮所里,大家集思廣益,要求兩位宇航員去分別測試下禮炮7號上8組蓄電池的工作情況。結果,他們發現8組中的6組有反映,可以正常使用。壞掉的只有兩組,他們真是遇到的都是好運氣。於是,接下來兩位宇航員的工作,就是把諸多電纜從沒有反映的兩組蓄電池上跳過,也暫時先不與空間站的電路接通,而是直接讓太陽能電板只與其他6組進行連接,看能否順利完成充電。這是一項繁重而龐大工作。光著一項,就花去了他們三天的時間。當這些工作完成後,兩位宇航員重返進入聯盟號飛船,用飛船的動力,帶動禮炮6號進行姿態調整,好讓太陽能電路板能夠對準太陽。因為禮炮7號之前的姿勢,使太陽能電路板沒有對著陽光。一切就緒之後,打開的電路板開始工作。經過一天的充電後,宇航員再把電力從蓄電池上鏈接到禮炮7號的電路系統中。終於,就此解決了電力的問題。有了電,就有了通風,也有了空調。接下來的工作就順利多了,他們先是修復了與地面的溝通新號,再然後就順次去修復其他問題。重要的是,他們挽救了禮炮7號。
6月23日,從蘇聯發射的進步24號貨運飛船成功對接禮炮7號空間站,帶來了重要的補給,兩位航天員開始後續工作。之後,維托克在禮炮7號上工作了169天,後來乘坐聯盟T-14飛船返回,弗拉基米爾則工作了110天,乘坐聯盟T-13飛船返回。後來,他們都被授予蘇聯英雄的稱號。
這個過程說起來簡單,但當時時時充滿了兇險。《禮炮7號》則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兇險,其中,電影為了增強戲劇性,還讓空間站發生了火災,並嚴重燒傷了維托克。就在他們與環境做鬥爭的同時,影片還安排了美國發射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真打算登錄禮炮7號,並白撿了它。影片中,這條副線一直存在,作為潛在的危險之一,甚至片中還讓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在禮炮7號身邊飛了一圈,讓美國宇航員與蘇聯宇航員在太空中互相舉手致敬。
電影為了提高可看性,在故事的推進中,埋設了多條線索,共同推進影片的發展。第一就是太空作業的危險程度,這是兩名宇航員面臨的最大的敵人;其次,還有地面程式控制人員方面,他們面臨著是修復禮炮7號,還是要將其推向印度洋墜毀的抉擇;再次,是兩位宇航員的家庭,在期待著與他們再次團圓;還有,兩位宇航員在遇到缺水的情況下,地面中心要求他們返航,且只能回去一人的抉擇時,他們該如何選擇的問題;最後,就是來自美國的步步緊逼。多重線索的交織,集體將故事逐步推向高潮。
不過,畢竟這是一部俄羅斯影片,而不是一部好萊塢影片。編劇的能力還是稍顯不足,片中改動最大的,也是最搞笑的地方,是禮炮7號失去電力控制不是發生短路,而是隕石砸中了關鍵感測器的外罩,使得被覆蓋的感測器無法工作。
這樣,宇航員修復禮炮7號最大的工作,就變成了太空行走,然後用鎚子將那個被隕石砸扁的外罩用人力砸掉。這一處理,顯得格外搞笑。廢了老半天勁,看似十分高精尖的科技,結果卻變成了一個鎚子就能解決的問題。
這個改編,對於普通觀眾來說,變得非常好理解。而且,宇航員掄鎚子的勁兒與派頭,在太空的映襯下,也格外清晰明了。看是容易看了,理解也容易理解了,卻總是不太對味道,逼格大減。畢竟,真實的維修是繁瑣的缺少美觀的電纜線路的重置,拍出來也沒那麼好看。
在《禮炮7號》里,也設置了三段式故事講述方式。第一部分,重點在於選誰上天,這是第一個難題,前半個小時,就磨磨唧唧講述選派宇航員的過程,可看性不太足。接下來升空到對接是第二部分,這一部分格外精彩,從一上天開始,整個影片的節奏立馬加快,到成功對接,是第一個難題,這部分都比較好看。隨後進入第三階段,包括解凍除霜的過程,以及兩個人需要返回一人的抉擇,再到兩人齊心協力外空行走去砸掉感測器外罩的過程,也是高潮不斷。只是用一個鎚子來解決終極問題的思路,實在是讓人啞然失笑。影片上,這一部分是終結解決問題的部分,在壯美的外太空環境下,做這份體力活,鏡頭上還是蠻震撼的。
鎚子體現了戰鬥民族的戰鬥精神,卻也顯現出了戰鬥民族思維的局面,難道就不能選個更具鏡頭美感的招數嗎?非得鎚子不可。但無論如何,這部片還是值得一看的,沒有那麼好萊塢,甚至投資也不太大,但螺絲殼裡做道場,俄羅斯人鏡頭下的太空,以及失重下的唯美效果,都很精彩。
7.4/
太空救援(2017)
TAG:邑人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