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王朝由盛轉衰關鍵人物,一餿主意促使「安史之亂」,有乾隆有和珅,有唐玄宗有李林甫

唐王朝由盛轉衰關鍵人物,一餿主意促使「安史之亂」,有乾隆有和珅,有唐玄宗有李林甫

安史之亂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李隆基已經做了30年皇帝,開始縱情聲色,不能像開元時期那樣能聽取忠言了,他信賴奸相李林甫,李林甫是長平王李叔良的侄孫,李叔良則是唐開國皇帝李淵的堂弟,所以李林甫是唐王朝宗室,李林甫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

李林甫善於逢迎,同時他杜絕言路,妒賢嫉能,口頭上說好話,背地裡專門害人,「口蜜腹劍」指的就是李林甫。

李林甫

李林甫是「和珅」式人物,一門心思迎合玄宗的心意,將唐玄宗伺候的通體舒泰,一刻也離不開他,晚年的李隆基耽於享樂,從他看上並迎娶自己的兒媳楊太真就可以看出,楊太真本來是壽王李瑁(玄宗之子)的妃子,但楊太真體態豐艷,絕世無雙,又聰明體貼,能歌善舞,被玄宗納為己有,楊太真就是後來的楊貴妃,玄宗稱其為「解語花」。

唐玄宗與楊貴妃

開元24年,玄宗向從洛陽駕臨長安,正值秋收,宰相張九齡認為秋收未畢,恐怕擾民,建議改期,但李林甫在張九齡退出後,對玄宗卻說:「長安、洛陽是皇上您的家,願意什麼時候來去, 就什麼時候來去,何必選日子,妨礙了秋收,可以減輕農民賦稅就行了」,玄宗聽了非常高興,認為李林甫說的有道理,張九齡遇事爭諫,玄宗就嫌他討厭,李林甫凡事一副替皇帝著想的樣子,從來不顧黎民百姓,但卻大得玄宗賞識,於是就任命李林甫為宰相,代替張九齡,李林甫上台後,朝廷日益敗壞,後來,終於爆發了「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的爆發與李林甫逃脫不了干係。

本來,在唐朝初年,鎮守邊疆的將領都是忠厚名臣,如李靖、劉仁規等人,這些人不兼任別職,專註守疆,但也不久任,往往功績顯著者入宰相,稱為「出將入相」,就是到了唐玄宗初年,開元年間,郭元振、張說等人也是由邊將當的宰相,而胡將,雖然忠勇,但往往為朝內大臣(宰相)所制,這對於防止軍閥割據是起了很大作用的,但是到了開元後期,形勢發生了變化,邊帥變為胡將,並且一連任就是十幾年,還往往兼任節度使地方職務,於是出現藩鎮做大的現象,這與李林甫給玄宗出的餿主意是分不開的。

安祿山

事情的節點出在了有人誣告邊將王嗣宗(與宋王嗣宗重名),說他要擁兵尊奉太子,玄宗最怕有軍權的人與王公皇室有瓜葛,擔心皇位不保,王嗣宗是漢將,於是李林甫向玄宗建議:「用胡人做邊帥,理由是胡人在中原沒有複雜社會關係,孤立無朋黨,不懂漢文,並且英勇善戰,比漢將可靠」,其實李林甫是打的自己小主意,因為他害怕擔任過邊帥的將領,出將入相,妨礙自己的宰相位置,而胡人文化水平不高,不能對自己的相位造成威脅。玄宗覺得李林甫主意好,就提拔安祿山、安思順、哥舒翰、高仙芝等做了大將,到了後來,幾乎邊帥都是胡將了,尤其是安祿山的任用上,充分暴露了玄宗晚年的昏聵,李林甫善猜人心,每次與安祿山交談,都能猜透他的心思並說出,讓安祿山驚懼不已,即使數九寒冬也會惶恐得汗流浹背,但李林甫洞察其奸,貪圖厚賄,卻不向玄宗進言,倒是太子李亨屢次進言安祿山必反,玄宗置之不理,沒有絲毫的防備,任由其做大。

「柄國年深巧蔽欺,如何方面用胡兒。只知怙寵為身計,不道漁陽亂已基」,這是宋代徐鈞寫的一首詩,題目就是《李林甫》,較為客觀地說出了,一代佞臣「怙寵為身」,置國家社稷於不顧的醜態,李林甫已蓋棺論定,為一代奸相,但唐玄宗李隆基恐怕也逃脫不了干係。

史載,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在成都曾與給事中裴士淹談論宰相。對姚崇、宋璟等宰相一一點評。當提到李林甫時,玄宗道:「李林甫妒賢嫉能,無人能比。」裴士淹趁機進言:「陛下既然知道,為什麼還要讓他當這麼久的宰相(李林甫共當了19年宰相)?」玄宗默然許久,不發一語。

有玄宗有李林甫,有乾隆有和中堂,歷史驚人相似,耐人尋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蕻青拾遺 的精彩文章:

皇帝親自出題選拔,古代也重視「縣委書記」

TAG:蕻青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