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人究竟是怎麼喝茶的?

古人究竟是怎麼喝茶的?

開篇音樂時間

我能想像的最美的喝茶時空,便是一座城池空寂,憑欄孤坐,窗外飛雪飄零,屋內唯有一杯香茗慰藉。

 孤

蔡照 

00:00/00:00

茶樹被發掘的歷史,恐怕要追溯到上古時代了,劇可考證的文獻或者文物記載,我們華夏祖先早在新石器時代已經有了採摘茶葉的經驗,但那時的茶葉,僅作為食材,是原始人們日常果腹的食物之一。

茶葉被正經用於飲用,大概的時間,已經在夏商到西周時期。那時的人們已經發現茶葉這種食物跟其他綠色食物相比,還有提神醒腦、驅穢解毒之功效,於是在皇宮貴族間慢慢流傳開來。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中華文明逐漸向中原地區遷移,飲茶的文化也在長江和黃河中下游地區傳播開來。但是直到唐代初年,古人飲茶的方式,還是一種複雜的烹煮方式。比如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描述前人的烹茶方式:「或用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等,煮之百沸,或揚令滑,或煮去沫,絲溝渠間棄水耳,而習俗不已!」 說的就是古人煮茶,還需加入蔥姜等香料,如同煮湯一般,陸羽雖抨擊這種喝茶方式,遮蓋了茶本身的品味,但這也便是茶食同源的一個佐證,至今在雲南四川的西南山區,還保留著這樣的喝茶方式。

在唐朝,陸羽改良了煮茶方式,將成茶的茶餅現在火上炙烤去除水分,待成灰褐色後,放入碾缽中捻成細粉末,過篩後放入沸水中烹煮,但是還會在水中加入鹽巴,然後分而食之。這樣的烹茶方式,就被成為煎茶。

到了宋代,喝茶的技藝空前進步,宋人在煎茶道的基礎上,開創了點茶法,即去除了加鹽的步驟,將捻細的茶粉至於茶盞中,先導入少量水融化開茶粉,在注入水後用茶筅快速擊打茶湯至起豐富泡沫,茶沫以色白不易消融為上,以此為基礎的鬥茶會不僅在宮廷,在民間也非常盛行。這種風靡全社會的鬥茶與飲茶方式,也影響了當時前來遊學的日本僧人,並將這種飲茶方式、飲茶器皿帶回日本,逐漸發展成如今日本本土的茶道藝術。

由於唐宋時期的成茶主要是以茶餅形態為主,造價成本極高、加上朝廷課以重稅,普通百姓很難喝到優質的團茶,於是,散茶悄然在民間出現。至元朝,以曬青毛茶為主的散茶已經比較普遍了。到了明朝,貧苦出生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更是非常不認同如此耗費人力物力的團茶餅茶加工工藝,於是下令廢除團茶製作的貢茶制度,散茶便成為明代最重要成茶形式。由此發生改變的便是飲茶方式,由點茶法演變為泡茶法,於是,各類泡茶茶具器物也順應改變。青花、粉彩、汝瓷等瓷器以及紫砂壺在這一時期得到空前發展。也為現代功夫茶的泡茶技藝奠定了基礎。

所以,飲茶方式的演化,是伴隨著茶葉功能的改變、成茶形態的變化,以及當時社會主流文化導向等多方面因素而演化變遷的,所以如果哪天看到唐宋及以前的古裝片里,男女主拿著蓋碗泡功夫茶喝,你一定要發彈幕去diss一下,這樣也比吐槽摳圖顯得逼格略高些~~

我們都是愛喝茶的人,不如關注一下我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重手泡,評鑒茶葉的品質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