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視它為兒孫,曹雪芹看著便寫下73萬字巨著它究竟魅力哪般?
「
愛此一拳石,玲瓏出自然。
溯源應太古,墮世又何年?
有志歸完璞,無才去補天。
不求邀眾賞,瀟洒做頑仙。
by:曹雪芹
」
自古,中國居家風水中有「石養能人,石能生財」的說法,玩石界也有「園無石不秀,廳無石不華,居無石不安,齋無石不雅」之說。故而,古時書齋廳堂之中,必有其一席尊貴之地。
雅,是古人奉行的立身品格,也是他們追求的生活境界。石作為宅院中的重要陳設,形體較大而奇者置於園中,形體較小而雅者則作為案頭清供,復以詩記之,以文頌之。
▲陳洪綬《西園雅集圖》描繪古人的生活雅趣
古往今來,我國文人雅士大多喜愛藏石賞石。他們不僅對奇石懷有深厚傾慕之情,更有不少人以石為友,以石為師,以石為樂,甚至以石為終生伴侶,須臾不離。他們以石為題材,進行詩書、畫等藝術創作,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篇。
「詩魔」白居易更像是是一名「石魔」。稱「休息之時,與石為伍」,甚至到了「待之如賓友,親之如賢哲,重之如寶石,愛之如兒孫」的地步,可見其愛石之深。
還首先提出了「丑石觀」,為我國奇石文化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
素有「米顛」昵稱的米芾,拜石已是賞石界流傳的佳話。他遇石稱「兄」,膜拜不已,世稱「石痴」。
相傳米芾得靈璧石「研山」之後,愛不釋手,擁石與床三日,並以南唐「澄心堂紙」為此山子寫了《研山銘》一文。千百年來,僅僅寥寥數筆的研山圖,就留給了觀者無比美妙的想像空間。
隨著時代的演進,建築、居室、傢具、器物等都在不同的設計理念下迭代革新。而在一間間精雅適意的現代居室中,文人賞石依舊佔據著重要位置,它不僅使空間生韻,更令內心平和。
長物為友,即是修身。
悠悠頑石,結天地靈氣而生,靜置案上,雖不能言,但卻能成功將你引入一種心境。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無論以古今觀之,還是於中外而言,賞石之美,都顯得意旨深遠。
居室之中,石多以自然面貌出現的供設,雖然不少賞石也會經過人工修治,但仍有「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特殊氣質。
石,映襯在由設計師所巧心營造的優雅氛圍當中,非但不顯突兀,反而愈加提振了居室的氣息。無論人類走得多遠,原始之態始終牽引著我們、驚嘆著我們
西方文人石藏家伊恩·威爾遜就對石頭這種天地大美之物作出過評價:「西方的研究雖然客觀科學,但是缺少中國藝術的精神方面的挑戰,因此難以欣賞以自然形態出現的物品。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收藏中沒有自然物品,而大都會博物館除了一些靈石外,余皆人造物品」。
長物為鄰,此樂最真。
以自然為最高藝術,前提便是脫離最世俗的物質觀,以及人為制定的價值評判標準。眼光和修為的高度,決定了賞石的藝術分量。因此,把賞石作為文人審美中的高級趣味,絲毫不誇張。
- END -
來源 | 文人長物 編輯 | 萬奇匠村
TAG: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