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城史丨興化村民在河裡挖到一件白色石器,放入水中,一會就變得碧綠碧綠的,什麼情況?

城史丨興化村民在河裡挖到一件白色石器,放入水中,一會就變得碧綠碧綠的,什麼情況?

原標題:城史丨興化村民在河裡挖到一件白色石器,放入水中,一會就變得碧綠碧綠的,什麼情況?



興化戴窯,歷史悠久,唐稱「灶產」,宋叫「東村」,元初改稱「大戴庄」。


相傳,明初,開國功臣劉伯溫出遊至戴窯,擔心此地再出能人與朱氏爭奪江山,下令在戴窯鑿井72眼,建窯72座,破風水。從此,戴窯就以生產磚瓦聞名於世。


然而,在戴窯輝煌的窯文化之前,這裡還深藏著一處更為久遠的史前文明,這便是「東古遺址」。本期城史,將帶您走進「東古」,探尋此處的遠古秘密……



遺址簡介


東古遺址位於興化市戴窯鎮古牛村東古自然村東北角,四周環水,面積約2萬平方米。主要發現為呈片狀分布的良渚文化遺存,採集物主要是石器,有石鉞、石斧等,與常州武進寺墩遺址、無錫邱承墩遺址出土的石鉞、石錛器形相同,年代應為良渚文化晚期。 2009年,該遺址被興化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村民河裡挖出史前石器


2008年10月,一位東古村村民在村後的河裡挖河泥,無意間挖到一兩件石器,也沒太在意。後來,他又陸續挖出好幾件石器,其中有幾件較為完整,他就拿回了家。 2009年春,村裡來了一位收古董的人,看了他的幾件石器之後,當即表示願意收購,但由於價格問題,最終沒談妥。



史前石器


收古董的人一看收購無望,就跑到鎮文化站告發。 第二天,文化站安排工作人員史進前去調查。村民以為史進也是收古董的,於是便拿出一塊白石給史進看,還神秘兮兮地說,如果將白石放入水中,一會就會變得碧綠碧綠的。


史進當時懷疑這極有可能是一件良渚文化時期的玉器,於是亮明身份。後經多方多次勸說,村民最終答應將這塊白石和另外十幾件石器一同交給興化博物館。經過權威專家鑒定,該批石器為新石器晚期的一組石器。


史前石器


2010年,南京博物院考古專家準備對東古遺址進行挖掘勘探,後來從保護遺址的角度考慮,最終還是放棄了。 也許讓它繼續沉睡在這裡,就是對它最好的保護。



東古遺址填補一研究空白


村民挖到的石器,共有11件。 經鑒定,這些石器分別為新石器晚期的石斧、石錛、穿孔石鉞等,造型優美,表面光滑,鏤孔精緻。其中,尤以那件穿孔白色的石鉞最為完整、精美。該石鉞的平面為「風」字形,放入水中後,顏色確實能「由白變綠」。



史前石器


其他石器雖已打製成形,卻未經磨光的,大多為青色或青灰色。這批石器的器形與武進寺墩、無錫邱承墩遺址出土的石鉞、石錛相同。 可以判定,該遺址距今約4000年,應屬於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晚期。


當年,南京考古專家在現場查勘後,曾興奮地說:「良渚文化由南向北遷徙,到底是從海邊走,還是從內陸走的,以前並不知道,發現填補了這個空白。」

讓我們將目光放遠,由此連同西北方向的寶應的水泗、阜寧的停翅港、陸庄等良渚文化遺址,以及相距不遠的興化蔣庄、姜堰單塘河遺址,我們不妨大膽推斷,良渚人的遷徙腳步,正是從海邊進行的,海安青墩、姜堰單塘河、興化張郭蔣庄、戴窯東古正是良渚人向北遷移中的重要一鏈。


根據這些文物遺迹,可以推斷,在4000年前,戴窯這片土地就已成陸。良渚文化與龍山文化共同影響著江淮東部的文化,它們各自創造的文明火花得以在里下河地區得到碰撞,並在興化這片土地上留下他們存在的印記。 東古遺址的發現,印證了里下河地區為南北文化交匯之所的說法,對於研究良渚文化的遷徙路線有著積極的意義。



東古遺址


一直以來,不少人有這樣的感覺:相對於南京、蘇州等城市,泰州的歷史要短暫些。 但近些年泰州考古發現取得的豐碩成果,卻讓人對泰州的歷史另眼相看:從1990年起,短短20餘年內,興化影山頭、蔣庄、南盪、東古等遺址被相繼發現。連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發現的姜堰單塘河遺址和古海陵境內的海安青墩遺址,海陵大地上現已擁有6處史前文明遺址。 把這些不同歷史時期的考古發現有機地連接在一起,這就形成了一篇泰州史前文明源頭的華美篇章。


這些已經逝去而又在無意中被揭示出來的遠古人類生活遺迹,讓我們在重新認識著泰州這座城市的文明根源。 我們感謝那些為「地下泰州」的揭示和發現付出辛勞的考古學家和發現者,是他們帶領著我們穿越在歷史和現實之間,翻開五千年文明留下的塵封書卷,揭開「地下泰州」神秘的面紗,一同探索歷史的本源。


新聞1+1


遺址附近竹園內


多次發現麋鹿化石


位於遺址東古村西南不遠處,有一處東古竹園。竹園深處,也掩藏著更多的秘密。


一位名叫韓德粹的當地文保志願者曾在這裡撿到一支亞化石麋鹿骨,後來捐給了大豐麋鹿保護區。而在此之前,這裡的村民就曾有撿到麋鹿骨的。1970年,在戴窯花元村民開挖生產河時,兩三米深處挖到一隻鹿骨,當時村民認為是龍骨,被一搶而空,後來發現是鹿角化石。


1985年秋,戴窯磚瓦廠在東山村開挖河道時,於兩三米深處挖出一些老樹根樣的東西,村民便拿了一根回去當柴火燒,結果放在草堆上幾年,拿鐵鋸子也鋸不動,又發現是白的,才知道是鹿角化石。



在東古先人到來之前,有沒有麋鹿先於人類在此生活呢?這種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因為在古海陵大地,麋鹿曾是這裡的第一批主人,一旦這裡成為陸地,應該就會有它們的身影。 那麼,東古先人們會不會也如海安青墩先人一樣,臨水而居,種植水稻,與麋鹿一起生活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呢? 隨著將來考古的進一步挖掘,東古之謎將會一一被揭開。


泰州日報供稿


史進供圖

為大泰州悠久燦爛的文明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泰州發布 的精彩文章:

TAG:泰州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