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總結 2017的電影和劇

總結 2017的電影和劇

2017年,人到中年,做人開始變得越來越佛系,佛系總是比油膩好一點(如果這兩者矛盾的話),「別人說的話,隨便聽一聽,自己做決定」,大概是當下心態的一種比較貼切的寫照。

對好些事情都不再認真,不過每年總結一下今年自己看過的電影、劇和書這件事情,我還是蠻認真並且每年都會做的,算是給經過的時間做一串小小的標記。

1> La La Land

其實我也挺驚訝我第一個想講的是這部電影,畢竟有很多人說,這是一部過譽的電影。我也是在2017年初的時候看了這部電影,看完的當下,除了覺得舞曲編排的精美、場景動人、男帥女靚之外,並無太深的感受。無非又是另一部愛別離,而愛別離的題材又總是能戳中曾經愛過或者現在還在愛著的人們。

可是,到2017年尾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忽然特別想重溫一下這部電影,特別是最後的十分鐘,Mia和Seb都過上了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卻在多年之後在Seb開的酒吧里重逢,這次依然是他在台上演奏,她在台下當一個靜靜的聽眾,一如當年。City of Stars的前奏響起,在Mia淚光閃爍的眼睛裡,我們看到了她假想出來的關於他們的happy ending——我在我的腦海里,已與你過完了一生。

City of stars,這段旋律總讓我想起色調青綠的老照片,和照片里風在發端的少年,那些如四月清風拂面的夢,似乎還飛揚在另一條平行的時間線。

想起那句歌詞,「而我的自傳里,曾經有你,沒有遺憾的詩句,詩句里充滿感激」。

BTW,不看電影本身,光是看Emma Stone穿著合身的連衣裙,就已經足夠養眼了

Emma Stone的身材和氣質以及膚質,總能把或端莊或明艷的連衣裙穿出一種少女感,不過分的雕琢、不經意露出的爛漫眼神,一切都是那麼妥帖和恰到好處。

2. 使女的故事

這是我今年看的最震撼的劇吧,不過也有可能是我閱歷甚淺樣本量不大的原因。

首先它的海報就已經信息量很大了,一個穿著紅色斗篷類似於中古裝扮的女性,陰影里一個半個持槍且全副武裝的人影,背景牆上的幾縷淡淡的血痕。

故事發生在一個末世,環境污染對人類的反噬作用使得大多數人已經無法繁衍,少數還具有懷孕能力的女人被從配偶身邊奪走、圈養起來洗腦,然後分配到一個個upper side的家庭里充當生殖工具。你說這個故事腦洞大吧,其實現實可能發生過更荒謬的事情,但是看的人背脊發涼,全方位多角度揭示出原教旨主義的復辟是多麼可怕。

在劇里的世界,女性主要分成兩種,穿紅袍的handmaid和穿綠色衣服的wife:

If你有看過很多恐怖片的經驗,就會知道猩紅和墨綠的配色往往最能營造一種恐怖的氛圍。劇的很多場景里光線的調度、道具的擺設、線條的比例不能不說是精美,卻總像是蒙著一層霧,像是人類鮮活的激情永久地被壓抑在什麼厚重的東西下面:

Handmaid在經過洗腦後,分配給每一戶生不出孩子的當權階級家庭,以一種異常奇怪的方式和這個家庭的男主人交配:

正當你奇怪原教旨主義怎麼會容忍這樣的行為時,劇裡面引用了一段聖經的原文來對這種儀式進行解釋:When Rachel saw that she bear Jacob no Children,she said unto Jacob, Give me children, or else I die. And Rachel said, Behold my maid, Bilhahm, go in unto her, and she shall bear upon my knees, that I may have children by her.

嗯,這就是Handmaid被分配前,在洗腦中心red center的嬤嬤們反覆念叨的話和讓她們練習的東西:

在現實生活中你聽到有人告訴你這樣的話一定會大罵SB,但在劇中的世界裡卻可以被奉為一切行動的準則。可見生搬硬套+強權會怎樣的去歪曲人性。

當然,每個Handmaid生出來的小孩,都會第一時間被Wife們搶走,但生身母親和孩子之間的紐帶無疑給後面的戲劇衝突鋪墊了足夠的張力:

在這個世界裡,一切有可能危害到生殖鏈條的可能性都被排除,墮胎醫生、生產避孕套的商人、男同性戀都被當成是異教徒處決並示眾,開頭海報里牆壁上的血痕就是被處決示眾的異端留下的痕迹。無法生育的非當權階級女性被驅逐去有毒有害的地方,能生育的女性則被作為一種在當權階級間流通的物品,生育不再是權力,而成為一項義務。

這樣的荒誕,當然會催生出涌動的反抗的暗流,這也是我格外期待第二季的原因。警惕極端主義,恐怕是我們都要反覆溫習的課題。

3> 岡仁波齊

這部電影的電影票是一位前同事贈予的,我還記得那天本是一周疲勞積累最嚴重的周五,拿到電影票的時候我非常擔心自己會在電影院里睡著,畢竟看名字似乎是一部節奏緩慢的文藝片。

影片的故事簡單到一句話可以概括,就是一行人從自己的家鄉出發一路跪拜到岡仁波齊轉山的過程。路途漫漫,一行人中有年逾古稀的老人、七八歲的孩童、孕婦、少年和想要減輕一些自己身上過重的業障的屠夫。孕婦在旅途中分娩,孩子在旅途中長大,老人在抵達岡仁波齊後溘然長逝、無比安詳。

就那樣在電影院靜靜的看著他們幾步一拜,路過雪山、草原、冰湖和沙丘,遇到成群的牛羊和熱情的老鄉,在帳篷里誦經或在廟宇里祈禱,無論是上下起伏的山路、石子路、下過雨積水的泥路,都一路風雨無阻的拜下去

演員沒有經過什麼專業的訓練,場景也是一幀幀取自於自然萬物間,拍這樣的電影,誠意哪怕少了半分,都不足以支撐這種渾然天成的觀感。

所以整個看電影的過程,我不僅沒有打過一次瞌睡,反而被這樣一種簡單而執著的朝聖之旅引入了一段長久的思索,是什麼樣的力量讓他們有恆心完成這個過程?又是什麼樣的信念讓他們相信自己終究能到達岡仁波齊?上一次自己像這樣心無旁騖專註於一事又是什麼時候?或者他們什麼都不曾想,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有人說轉山轉水的習俗阻礙了西藏的經濟發展,但如果你內心果真澄澈如此,又豈會因周遭世界的比較而煩惱。

4> 目擊者之追兇

這部電影乍看海報,覺得做的有點三流,也是看到豆瓣友鄰評價還不錯且百無聊賴的時候才想到下下來看的。可以說電影的開場確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一個年輕小夥子目擊了一起車禍,跑過去又跑回來,然後坐在車裡大喘氣,看的有些莫名所以。

但的確是漸入佳境,這個小夥子後來成了知名報社的記者,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可能聯絡到當年目擊的那起車禍的受害者,於是拚命的在整個台灣地區尋找這個人,試圖聯絡上對方。看到這裡你大概會好奇為什麼他那麼想找到車禍的當事人。

深挖下去,你會發現一個由人性築成的黑洞,牽涉進來的人越來越多,包括小夥子的上司兼女神Maggie、社長兼議員、很久以前的綁架撕票案,不倫之戀、背叛、頂罪、黑吃黑、血腥的殺戮,看到最後讓人背脊發涼的是,始作俑者,就在你身邊,而且深埋了那麼多年。

這裡插播一句,女神Maggie是許瑋甯演的,真的好美啊:

不是說完美,而是一種很天然的美態,那種明明看得到臉上星星點點的雀斑卻依然覺得好美的感覺。

你可以猜猜我們的主人公在最後發現了事情的所有真相後採取了什麼樣的行動。

男主最後講的笑話和他們露出的表情,讓我想起李宗盛的一句歌詞:人心和夜,究竟哪個黑?

5> 內心引力

如果說前四部電影或者劇還有一些知名度的話,這部電影可以算是totally沒有激起過什麼浪花——基本在主流的電影院沒有排片。記得當時還是去閔行和徐匯交接處的一個小電影院看的,一整天也就是一兩場的數量吧。

電影是幾個美院學生的作品,花了幾年的時間去跟蹤一批創業者,記錄他們的故事。這些創業者,有些目前已經小有名氣了,比如成都的方所書店,比如把文翰的食材店,有的還在默默的努力著。

這是一部看著很清新的電影,不評論、不褒貶、不煽情,用平靜而真誠的筆觸去記錄創業者的日常,分享他們取得小小突破的那個瞬間的喜悅以及無處不在的困難和挫折。

也許每當你異想天開想創業的時候,都會有一群關心你的朋友親人,從為你考慮的角度出發,建議你不要選擇這種hard模式,但看完這部電影,你會知道世界的各個地方都有一群那麼一群人,用一顆稚子之心追尋著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只能說,這個世界因為擁有創業者,才真的了不起。

感覺自己推薦的電影,比較沉重的偏多些,但我也不是不看輕鬆愉悅的sitcom,17年啃掉的劇集我比較推薦的是《矽谷》系列和《Rick and Morty》,都是屬於那種可以一口氣看完的那種。

其實2017年看過的電影和劇也有五十幾部,那些膾炙人口的年度佳作,比如《摔跤吧!爸爸》、《尋夢環遊記》等等,評論和文章太多,都不需要我多說什麼。但我仍然覺得自己看片的深度變淺了,思考的時間也變少了。雖然換了工作沒有之前那麼忙,但也並沒有充分的利用時間,這是我對2017的一個遺憾。大概人總有一個迷茫期,希望2018年自己也能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

順祝冬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麻林的筆記 的精彩文章:

TAG:麻麻林的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