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採購電子戰飛機,意在攻擊性
EA-18G電子攻擊機。(東方ic/圖)
作為二戰的戰敗國,日本在軍備發展方面一直受到憲法和外部力量的制約。然而,近年來,日本頗有大肆擴張軍備的勢頭,近日一則新聞可窺見其不安分之心。
日本媒體報道稱,日本將把美國波音的EA-18G電子攻擊機等列為候選,寫入2018年底修訂的《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由於電子戰攻擊機還能攻擊地面目標,此事發酵的話還可能推動爭論進一步升級:日本是否應擁有攻擊敵方基地能力?日本防衛裝備廳的消息稱,電子攻擊機的作戰半徑可達數百公里。依賴美國對境外威脅進行攻擊,是日本一向保持的立場,不過如果日本擁有電子攻擊機,即可以從公海上攻擊朝鮮的導彈基地,當能力具備時,立場便成了「窗戶紙」。
日本將把引入電子攻擊機寫入2019-2023年度的中期防衛計劃,力爭5年內採購數架。這將是日本在違反和平憲法上邁出的又一步。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義大利香腸戰術,該戰術犯罪學上的概念,指採用零零星星、不斷偷取、由少積多的方式進行竊取的行為。它採用不易覺察的手段,使對方做出一連串的細小讓步,以達到某種目的。日本之所以有恃無恐地實施義大利香腸戰術,根兒還出在和平憲法。
有計劃地脫離和平憲法束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之後,日本於1947年頒布的憲法中第九條規定:「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和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
1947年憲法也因此被稱為和平憲法。該憲法對日本的軍力進行了嚴格的限制:日本不能發動戰爭、不能對別國進行武力威脅、不能擁有軍隊。三道繩索死死綁住了舊日本軍隊復辟的野心。
儘管日本歷任政府對該憲法屢有違背,但是在冷戰期間還是保持了和平憲法對日本自衛隊限制的大致框架,這個大致框架就是日本自衛隊不具備進攻性作戰能力,自保有餘,但攻擊不足。然而,冷戰結束後,畫風就變了。
冷戰結束後,日本社會右傾思潮湧動,極右翼勢力頻繁上台執政,隨著美國控制力的下降,日本逐步突破了和平憲法,並在軍力建設方面小動作頻頻。僅這幾年來說,其步伐就邁得不小:
2011年7月,日本在吉布地建立了首個海外軍事基地。該基地佔地12公頃,建設費達47億日元,建設了能夠停放3架P-3C偵察機的停機坪以及能容納一架偵察機的機庫等基礎設施。
2017年12月,日本防衛省開始全面探討引進美國F-35B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用於西南諸島跑道較短的機場部署。不僅如此,日本防衛省還在考慮對出雲級「護衛艦」進行改裝,以便搭載F-35B戰鬥機。
幾乎與此同時,日本國內開始討論研發巡航導彈。在自民黨安全保障調查會一次會議上,有意見要求「既然要部署遠程巡航導彈,那也應該考慮實現國產化」。一名熟悉情況的自民黨議員說:「以前是擔心被批『超出專守防衛的範疇』,現在因半島局勢等問題,情況已經發生變化。哪怕是為了日後能掌握攻擊敵方基地的能力,實現(巡航導彈)國產化也很自然。」據日本媒體報道,多名消息人士證實,日本政府考慮在5年內實現巡航導彈國產化,預計2022年拿出樣品。
此外,執政的日本自民黨曾在2017年3月30日正式向首相安倍晉三遞交一份提案,認為日本應擁有攻擊敵方基地能力,建議政府立即著手研究。這份提案是由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帶領的自民黨「彈道導彈防衛研討小組」整理,主要強調朝鮮的導彈威脅。
小野寺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對發起攻擊的敵方基地進行反擊、使其喪失攻擊力,至關重要。」儘管小野寺五典辯稱攻擊敵方基地的前提是敵方先向日本發動了攻擊,日本是進行「反擊」而不是「主動攻擊」。古人云,巧言令色鮮矣仁。小野寺的狡辯無法掩飾一個世人皆知的事實——日本已經開始有步驟有計劃地脫離和平憲法的束縛,往著軍事大國的道路上「暴走」。
日本購買電子戰飛機的戰術意圖
此次日本想要購買的電子戰飛機是EA-18G「咆哮者」。以空制地是美國空軍及海軍航空兵的「傳統戲碼」,然而在一體化防空系統的面前,這種戰術往往受到嚴峻挑戰。如何保存自己,消滅敵人?
美國空軍及海軍航空兵走出了兩條道路:第一條是隱蔽自己;第二條是消滅敵人。前者催生了F-117A、F-22和F-35隱身戰機;後者則使電子戰飛機登上戰爭舞台。EA-18G是當今世界最強大的電子戰飛機,不僅擁有在模擬空戰中擊落F-22的光榮記錄,還曾在利比亞戰爭中大顯身手。作為一款電子戰飛機,EA-18G是唯一一款能夠對目標實施精確電子干擾的空中作戰平台,也是唯一一款能夠干擾監聽互不干擾的空中電子戰平台,更是抗干擾能力最強的飛機。有了這三種能力的加持,EA-18G是當今世界最強大最先進的電子戰飛機,沒有之一。
由於該型機是艦載機,日本引進EA-18G後還有一個危險的想法:將其搭載在其准航母「出雲」號上。據報道,該艦已經開始改裝,以便搭載F-35B。而其後續艦「加賀」號本身鋪設的就是耐高溫甲板,無需改裝就能起降固定翼艦載機。
軍事學者杜東冬認為,儘管「出雲」號搭載固定翼電子戰飛機只是日本人的一廂情願,但EA-18G加盟日本自衛隊,仍是一股不容小覷的進攻性作戰力量。從「咆哮者」的性能特點來看,未來可能有三大用途。
攻擊周邊國家電子設施是其首當其衝的用途。作為電子戰飛機,EA-18G具有完備的電子偵察、電子對抗和電子攻擊能力。其電子干擾功率非常強大,可執行戰略級電子戰任務,一架「咆哮者」號稱可以癱瘓大半個美國東海岸的無加固民用電子設備。前沿部署加上「咆哮者」1000公里的作戰半徑,再考慮機載的各種電子戰系統的電子作戰範圍,亞洲大陸近海雷達與電子設備將盡在「咆哮者」威脅之下,頗有在電磁空間掀起滔天巨浪的勢頭。
對抗中俄先進隱身戰機是日本所長久謀劃的。在美軍內部實戰演習中,EA-18G是歷史上第一架模擬「擊落」F-22猛禽的戰鬥機。面對中俄裝備的殲-20、蘇-57先進隱形戰機,「咆哮者」既可以作為電子佯動,間接支援美日隱身飛機,也可以發揮強大的電子偵察能力實施被動探測,對隱身飛機在空中的微弱電磁源等雷達反射特徵實時定位。即便被隱身飛機盯上時,EA-18G的電子對抗能力也足以破壞敵機跟蹤和中繼制導,也可以用於甩脫導彈。可以說,該型機在空戰體系對抗領域,是一把進可攻、退可守的鋒利武器。
承擔對朝打擊突防任務則是日本明面上亮出來的牌。EA-18G裝備的APG-79主動電掃雷達功能非常強大,既可使用電子吊艙對精確干擾和壓制敵方電子設備,也可發射反輻射導彈對高靈敏度的敵人電子系統實行硬殺傷。一旦美國對朝動武,「咆哮者」有可能成為美日外科手術打擊的急先鋒。可以說,EA-18G就是這把外科手術刀的鋒刃。
由此可見,日本購買EA-18G是對和平憲法的又一次踐踏——不僅強化了進攻能力,還將別國領土目標作為潛在精確打擊對象。
柏楊先生曾經說過,日本早晚有一天要徹底否定「進出」別國領土的事實,儘管這一天還沒有到來,但日本當下在軍備領域的危險舉動,卻讓人感到這種令人擔憂的局面,可能就在不遠處的將來。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也許愛好和平的人們該對此有所警惕了。
TAG: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