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生之時誰是我?合眼朦朧我是誰?
在人間做人,多多地給別人帶來一些真實的感覺,好好地跟別人講話——真心。實際上現在每一個人都很聰明,你騙他的時候他會有感覺,他會知道,你還不如跟他講真話,他會同情你。所以做一分真實的人,你就會少一分虛偽,因為任何虛偽,自己的良心上就會多一分煩惱,所以學佛的人要心情舒暢,要學會心中善待別人,因為善待別人就是在善待自己!
要記住,人生有最大的一個缺陷,那就是生氣。生氣實際上是最划不來的,因為把自己氣出病來,別人沒有絲毫的損失,所以要少氣。心中不要生出這個氣,你就不會生氣;不要生出煩惱,你不會有這個煩惱;不能有任何的雜念,你心中就沒有雜念。每一天乾乾淨淨地活著,每一天誠誠實實地生活在眾生當中,把眾生視為親人,你自己慢慢地就融化在眾生當中,因為覺悟的眾生就是菩薩,菩薩不覺悟,那就變成眾生。所以希望我們所有的學佛人要想成佛,就要覺悟,要開悟。
我們身體雖然在忙,但是我們心裡要安靜,動作可以做,事情可以做,但是心不要慌亂,要定得住。一個人怎麼樣能夠把自己定住呢?就是守戒。戒律就是幫助我們定下心來。
比方說大家都在做某一個可以獲利的事情,這個時候你有戒律,「我不能去做任何賺錢的生意,因為我是一個學佛人,我夠了,我不貪」,你定得下來了,那麼別人投資失敗,爛尾樓啊,成為買股票的犧牲者啊,你巋然不動,這個時候人家就會來問你「為什麼你能夠定得下來」,因為你心中有戒律。有戒律的人、定得下來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所以才叫戒定慧。
要改變自己的人生態度,去應付這個世界上不同情況的發生。實際上,人活在世界上每天都會發生各種各樣不同的情況,很多人沒有碰到過這個事情,心裡就會有萬分的著急,亂了方寸。實際上,從我們本身學佛的人來說,不管碰到什麼事情,自己的心要定得下來,先讓自己冷靜,然後來慢慢地產生智慧。去適應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不同情況,用自己內心的佛性來征服自己的貪慾。實際上一個人不貪不會有什麼事情發生,任何事情的發生跟你的貪瞋痴一定有關係。
師父說,做人心情要舒暢。既然已經做人了,都知道人很苦。有些人經常來問師父:「我怎麼這麼苦啊?我怎麼樣怎麼樣……」我說:「你有本事不要來做人,你做了人,你會受到人的各種悲情和感情的。」我們說人生有「八苦」對不對?如果你今天不做人,你做菩薩,你當然就不會有這種苦難。
所以,你既然做了人,你就要接受這個苦難。承受就是要消業,既然做了,我們心就不要難過,因為你越難過越煩惱,等於跟自己過不去,越做人會越痛苦。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變得越來越愚,越來越煩惱,最後得憂鬱症,讓自己在痛苦當中流逝了美好的年華。
所以我們做人,什麼日子都過,因為我們看透了,誰叫我們上輩子沒修好,這輩子來投人了,投人了不就是一種生活嗎?已經有這種生活了,就不要再去跟自己過不去,好好地把人本性當中的佛性、智慧拿出來,克服人間一切的困難,那你就是一個智者,那你就是一個超越人間的菩薩!
想要不煩惱,就要善待自己,不要去瞋恨自己。很多人在外面被別人罵一句,回到家裡要恨上好幾天。自己想想難過、想想難過,別人傷了你了,自己回到家裡還要傷自己一百次,甚至幾百次。所以想通、不執著就要放棄自我心中的一些觀念。觀念是什麼?認為這個世界上有公平和不公平。
師父告訴你們,這個世界上只有因果,因為因果是定律。愛因斯坦、愛迪生都有這種物理和天文的定律,而佛法的定律是什麼?就是種因得果。因果誰也改變不了,連菩薩都改變不了你的因果。所以好好地種善因,經常收到善果;如果你種了惡因,想不讓這個惡果爆發,那你叫痴心妄想。所以我們學佛人好好地種善因,保護好自己的慧命,做一件事情之前想好了,「這是善事我就去做,這是好事我就去做,這是菩薩讓我做的,我就去做」,你一定會得到善果和果位啊。
人生一場,看到別人擁有名利,但是到了最後,你會看到他們非常痛苦地失去了名,又失去了利。而我們學佛人沒有追逐名利,所以我們永遠沒有失去的痛苦。記住了,失去的痛苦,是非常慘痛的。要想沒有「失去」的痛苦,永遠不要去「得」太多,我們就不會去背負那些失去給我們帶來的傷痛。
我們偉大的釋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就對這個宇宙三千大千世界了如指掌。這位偉大的佛陀,他說在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當中有33個界定範圍,也就是說生命有十種不同的形式和等級遍及於三界乃至三千大千世界。說的是什麼?就是宇宙空間當中除了有肉體活的人類地球,也有靈體存在的四維空間和五維空間,所以三維空間那是人間同時存在的靈體生活的和我們肉體生活的世界。你要了解這些,你慢慢就會懂得宇宙空間並不是只有地球。所以我們要追尋更高的好的境界,我們要脫離六塵,脫離肉身的煩惱。
想一想,如果我們今天沒有肉身的話,我們會活得非常愉快,因為活在人間,你會牙痛啊,身體痛啊,或者走路走不動啊,這些都是你的煩惱啊,所以超脫自己肉身的牽涉,能夠到天上去。現在大家都知道我們人可以到太空當中,到了太空當中人是失重的,所以古代的傳說和我們佛法的傳說,說人到了空中都會飄。為什麼?現在已經證實了,當我們到了月球上,我們根本不能行走,只能飄。到了這個空間,我們照樣可以生存,照樣可以走到哪兒就到哪兒,而且是飄過去的,就像菩薩來了,從祥雲當中到我們今天這個會場一樣——佛陀又來了。
當年佛陀說:在華藏世界內有十種不可說的佛剎微塵的香水海,也就是說無盡無極。佛說,在天空當中,在宇宙四維當中,根本不是一個人類所能包含的,這個宇宙空間所有的星球的運作都有它的規律,也是它的因果,所以無數個像西方極樂世界的星體,有東方琉璃世界,西方凈土世界,還有更多的世界等待著我們修心修得好的人到那裡去,那個地方可大了,上去可開心了。
觀世音菩薩最喜歡穿白的衣服,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因為白是顯示內心的純潔,所以心要純潔,要像蓮花一樣白。要記住,我們心要乾淨,那就叫白;如果一個心不幹凈,那叫黑。我們要看到別人的優點,看到別人善良的地方,你的心就擁有別人的善良和別人的優點,你的心就不會污染。
我經常講一個故事,有一個教授給同學上課,他到黑板前面拿了一張白紙,點一個黑點,說:「小張,你站起來看一看,你看到什麼了?」「老師,我看見了一個黑點。」「同學們,你們看見了什麼?」所有的同學都說看到了一個黑點。這個老師就跟他們講:「這麼一張白紙你們為什麼看不見?就要看見這麼一個黑點?」
為什麼你們的妻子、你們的先生在家裡做這麼多的好事你們看不見,只要他有一點缺點,你們馬上就盯住他不放,就看到他的缺點?所以做人要看人家光明的一面,你的心會充滿著光明;經常看人家的缺點,你的心中充滿著缺點。每一天去嫉妒別人,抓住別人的毛病不放,你的渾身都是毛病啊。
我說一個典故:從前有一個商人,他認識了四個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對第一個朋友是言聽計從,不管他說什麼,他都聽。他給他穿最好的、吃最好的、住最好的,用也給他最好的。第二個朋友氣宇軒昂,儀錶堂堂,這個商人對他非常看重,想盡種種辦法維持和他的關係,並帶著他在人前炫耀,以擁有這樣的朋友而洋洋自得。第三個朋友,商人的態度較為平淡了一點,因為這個朋友幫助他料理家務,能力很強,商人對他也很滿意。第四個朋友,這個商人幾乎從來不注意他的存在,不把他當回事。
有一天,商人要到很遠的地方去做生意,就問這四位朋友:「你們哪位朋友願意跟我一起到很遠的地方去做生意?」他問到第一個朋友,第一個朋友說:「我們只能共歡樂,不能共患難,我沒有陪你出遠門的義務。」商人很傷心。第二個朋友說:「我知道你對我很好,但是我也知道普天之下所有的人都對我很好,所以我沒有必要陪你出去。」商人就問了第三個朋友,第三個朋友說:「我可以送你走一段路,但我送你走到這一段路之後,我就要迴轉身來,因為我不會跟著你走這麼遠,我還要去處理更多其他的事情。」這個商人非常傷心,終於想到了第四個朋友,因為平時他不照看他,也沒有感覺他的存在。這個時候,出乎他的意料,第四個朋友什麼話都沒說,就陪他一起上路了。
這個禪學的故事裡,那位商人不是別人,就是我們自己。這個商人要去很遠很遠的地方,不是別的地方,就是我們每個人一定要去的死亡國度。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一天,當我們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到底能從這個世界上的四個朋友中帶走哪個朋友?
第一個朋友其實就是我們的肉體。很多人一輩子為了自己的肉體打轉,化妝,給自己吃得好、用得好,享受……滿足所有肉體的感受器官,但是到了最後,這個肉體不能隨我們一起走的。這是第一個象徵。清代一位皇帝曾經有一個感悟:「未生之時誰是我?(就是皇帝沒有生出來的時候,我是誰啊?)合眼朦朧我是誰?(當自己已經慢慢地看不見了,當自己要走的時候,我又是誰)。」所以我們的父母沒有生我們的時候,我們在哪裡?有朝一日當我們閉上眼晴的時候,我們又到了哪裡?這是說的第一個朋友,肉體朋友靠不住!所以很多人還天天在為自己的肉身著想,怎麼樣享受,怎麼樣讓自己變得更漂亮,穿好的、戴好的,最後連自己的肉身都帶不走。
第二個朋友就是名利之友,也就是我們人一生的財富。財富、金錢和地位,我們一輩子拚命地為追求它這個朋友,我們唯恐不努力而失去這個朋友,所以我們拚命地跟它好,去追求它,但是當我們一旦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它不會跟我們走,因為這些錢財很快地就離開我們,「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所以很多人為了錢財忙一生,最後什麼都帶不走。
比方說,你擁有的房子,當你死的時候,你剛一走,第二天你的房子就過戶,不是你的名字。所以《紅樓夢》裡邊有一首叫《好了歌》,它是這麼講的:「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待到多時眼閉了。」想一想,金錢這個朋友,也是不會跟我們一起走的。
第三個朋友,那就是我們的妻子,我們人間的孩子、夥伴。在我們生命中,他們跟我們相處是一種值得珍惜的緣分,但是當我們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們沒有一個人會陪我們一起走的。再恩愛的夫妻也只會說:「老頭子,你先走吧,我過幾年一定會來看你的。」這不是廢話嗎!你不想看你也得去看他。所以「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就是最親愛的,當「大限來臨」命沒有的時候,還是說:「我不會陪你走的,我只能陪你走一段,當這一段走了,我還得回來,你死你的吧,你的遺產還要靠我來繼續接收啊!」
第四個朋友是最厲害的了,是誰呢?就是我們的心靈之友。我們的靈魂,在這個世界上是唯一可以跟我們離開的,它願意陪著我們。只要我們這顆乾淨清純的心靈存在,我們的心就永遠不死。它對我們多好,平時讓我們心裡平靜,讓我們想得通,讓我們心靈純潔,它跟我們生死不離,不拋棄、不離開我們,但是我們從來不好好地去想到自己還有這麼個靈魂和心靈的存在,我們沒有好好修修它、幫助它,回到家還要天天恨它,折磨自己的心靈,讓它痛苦不堪。其實當我們走的時候,唯一能夠陪伴我們的就是這顆心。讓我們記住這個心靈的好朋友,我們靈魂的好朋友,好好地修心學佛,它才能見到菩薩,只有它才能成佛啊!
我們要關注我們自己的心靈,善待我們自己的心靈,我們不能天天去折磨它。很多人一輩子不停地去傷害自己的心靈,讓自己活在痛苦不堪當中。我們不要整天去為了名利,要使生命多一分從容和淡定,就要好好地珍惜我們靈魂的純凈。不幸的是,我們很多人一輩子根本忘記了修心啊,就在追逐第一個朋友、第二個朋友和第三個朋友,偏偏忽略了第四個朋友。而第四個朋友就是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本性和善心。所以好好地學佛,明心見性,認識了第四個朋友,我們就明白了本性,認識了第四個朋友,它是我們一生當中的依靠。
所以慧能大師曾經說過:「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識自本心,見自本性。」這個意思就是告訴大家:要想學佛的人,好好地從自我心中做起,不要到外面去求佛,好好求求心裡的佛,要認識到自己的本性,才能看到自己真正的本性啊!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也就是告訴大家,菩提自性,本自清凈,我們要用自己本性的菩提心,直成了佛,我們不要讓自己的心慢慢地變得模糊看不清,就像眼睛的鏡片一樣被灰塵遮住了,你慢慢什麼都看不清。擦亮你的眼睛,你才能看到眾生的存在;擦亮你的眼睛,你才能看見這個美好世界的當下。
——以師父錄音為準,以上內容若有不如理不如法之處,請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原諒!感恩合十
※不要覺得這個世界對你不好,實際上就是你過去所做的罪孽,在今世受報而已
TAG:入世出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