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大唐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 連載(六)

大唐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 連載(六)

《修心訣》

問:據汝所判,悟後修行門中,定慧等持之義有二種:

一、自性定慧,

二、隨相定慧。

自性門則曰任運寂知,原自無為,絕一塵而作對,何勞遣盪之功,無一念而生情,不假忘緣之力。判雲,此是頓門,個者不離自性,定慧等持也。隨相門,則曰稱理攝散,擇法觀空,均調昏亂,以入無為。判雲,此是漸門,劣機所行也。而兩門定慧,不無疑焉。若有一人所行也,為復先依自性門定慧雙修,然後更用隨相門對治之功耶?為復先依隨相門均調昏亂,然後以入自性門耶?若先依自性定慧,則任運寂知,更無對治之功,何須更取隨相門定慧耶?如將皓玉雕文喪德。若先以隨相門定慧,對治功成,然後趣於自性門,則宛是漸門中劣機,悟前漸熏也。豈雲頓門個者先悟後修,用無功之功也。若一時頓悟前後,則二門定慧,頓漸有異,如何一時並行也?則頓門個者,依自性門,任運亡功;漸門劣機,趣隨相門,對治勞功。二門之機,頓漸不同,優劣皎然。云何先悟後修門中並釋兩種耶?請為通會,令絕疑情。

答:所釋皎然,汝自生疑,隨言生解,轉生疑惑。得意忘言,不勞致詰。若就兩門,各判所行,則修自性定慧者,此是頓門。用無功之功,並運雙寂,自修自性,自成佛道者也。修隨相門定慧者,此是未悟前,漸門劣機,用對治之功,心心斷惑,取靜為行者。而此二門所行,頓漸各異,不可參亂也。

然悟後修門中,兼論隨相門中對治者,非全取漸機所行也。取其方便,假道托宿而已。何故?於此頓門,亦有機勝者,亦有機劣者,不可一例而判其行李也。若煩惱淡薄,身心輕安,於善離善,於惡離惡,不動八風,寂然三受者,依自性定慧,任運雙修,天真無作,動靜常禪,成就自然之理,何假隨相門對治之義也,無病不求葯。

雖先頓悟,煩惱濃厚,習氣堅重,對境而念念生情,遇緣而心心作對,被他昏亂使殺,昧卻寂知常然者,即借隨相門定慧,不忘對治,均調昏亂,以入無為,即其宜矣。雖借對治功夫,暫調習氣,以先頓悟心性本凈,煩惱本空故,即不落漸門劣機與染修也。何者?

修在悟前,則雖用功不忘,念念熏修,著著生疑,未能無礙。如有一物礙在胸中,不安之相,常現在前。日久月深,對治功熟,則身心客塵,恰似輕安。雖復輕安,疑根未斷,如石壓草,猶於生死界不得自在。故云修在悟前,非真修也。

悟人分上,雖有對治方便、念念無疑,不落污染,日久月深,自然契合。天真妙性,任運寂知,念念攀緣一切境,心心永斷諸煩惱,不離自性,定慧等持,成就無上菩提,與前機勝更無差別。則隨相門定慧,雖是漸機所行,於悟人分上,可謂點鐵成金。若知如是,則豈於二門定慧有先後次第二見之疑乎?

願諸修道之人,研味此語,更莫狐疑,自生退屈。若具丈夫之志,求無上菩提者,舍此奚以哉!切莫執文,直須了義,一一消歸自己(自性、佛性、覺性),契合本宗,則無師之智,自然現前,天真之理,瞭然不味。成就慧身,不由他悟。而此妙旨,雖是諸人分上,若非夙植般若種智,大乘根器者,不能一念而生正信。豈徒不信,亦乃謗讟,反而招無間(地獄業)者,比比有之。雖不信受,一經於耳,暫時結緣,其功厥德,不可稱量。如《唯心訣》云:「聞而不信,尚結佛種之因;學而未成,猶益人天之福,不失成佛之正因。」況聞而信,學而成,守護不忘者,其功德豈能度量!

追念過去輪迴之業,不知其幾千劫,隨黑暗,入無間,受種種苦,又不知其幾何。而欲求佛道,不逢善友,長劫沉淪,冥冥無覺,造諸惡業。時或一思,不覺長吁!豈可放緩,再受前殃?!又不知誰復使我今值人身,為萬物之靈,不昧修真之路。實謂盲龜遇木,纖芥投針,其為慶幸,曷勝道哉!我今若自退屈,或生懈怠,而恆常望後,須臾失命,退墮惡趣,受諸苦痛之時,雖欲願聞一句佛法,信解受持,欲免辛酸,豈可復得乎?及到臨危,悔亦無所益。

願諸修道之人,莫生放逸,莫著貪淫,如救頭燃,不忘照顧。無常迅速,身如朝露,命若電光,今日雖存,明亦難保。切須在意,切須在意!

且憑世間有為之善,亦可免三途苦輪,於天上人間,得殊勝果報,受諸快樂。況此最上乘甚深法門,暫時生信,所成功德,不可以比喻說其少分。如《金剛經》云:「若人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供養爾所世界眾生,皆得充滿。又教化爾所世界一切眾生,令得四果,其功德無量無邊。不如一食頃,正思此法,所獲功德。」是知此法門最尊最貴,於諸功德,比況不及。故經云:「一念凈心是道場,勝造恆沙七寶塔。寶塔畢竟碎為塵,一念凈心成正覺。」

願諸修道之人,研味此語,切須在意。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今若不修,萬劫差違。今若強修難修之行,漸得不難,功行自進。

嗟夫!今時人,飢逢王膳,不知下口;病遇醫王,不知服藥。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知如之何也已矣!且世間有為之事,其狀可見,其功可驗,人得一事,嘆其希有。我此心宗,無形可觀,無狀可見,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故天魔外道,毀謗無門;釋梵諸天,稱讚不及;況凡夫淺識之流,其能彷彿?

悲夫!井蛙焉知滄海之闊,野干何能獅子之吼?故知末法世中,聞此法門,生希有想,信解受持者,已於無量劫中,承事諸聖,植諸善根,深結般若正因,最上根性也。故《金剛經》云:「於此章句,能生信心者,當知是人已於無量佛所,種諸善根。」又云:「此經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

願諸求道之人,莫生怯弱,鬚髮勇猛之心,宿劫善因,未可知也。若不信殊勝,甘為下劣,生艱阻之想,今不修之,則縱有宿世善根,今斷之故,彌在其難,輾轉遠矣。今既到寶所,不可空手而還。一失人身,萬劫難復,請須慎之!豈有智者,知其寶所,反不求之,長願孤貧。若欲獲寶,放下皮囊!

文章 | 普照禪師

圖片 | 玉泉禪寺

當陽玉泉禪寺

ADD:湖北宜昌當陽玉泉禪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人要活得有趣和懂事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