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0歲的副教授是怎樣煉成的

30歲的副教授是怎樣煉成的

2004年考入中國傳媒大學唯一一屆日語國際新聞方向,

專業課年年第一,

早稻田大學首位新聞學博士

博士論文修改後出書,

先後在CCTV和NHK工作,

三十歲成為副教授。

這些光環都累加在同一個人身上是什麼體驗?

這就要問問我們的師姐——04日語國際新聞陳雅賽

2004-2008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學院(現外國語學院)日語(國際新聞方向專業);

2008-2010

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學研究科新聞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2010-2016

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學研究科新聞學專業博士研究生(日本早稻田大學首位新聞學博士

2006-2007

CCTV4中國新聞欄目編譯

2009-2011

日本NHK國際放送中文節目編導

2016-今

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副教授,上海師範大學現代傳媒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青年東方學者

學生時期:懷抱新聞理想

當提及選擇第一年招生的日語國際新聞方向的原因時,陳雅賽表示因為小時候非常喜歡看新聞紀實類紀錄片或新聞類節目,覺得考進廣院就能從事電視台的新聞工作,所以從小一直為這個目標在努力。當時來面試電視節目編導專業時碰巧知道國際傳播學院的日語(國際新聞)在招生,覺得又能學英日兩門外語又能學新聞,很適合自己。

而實際考入之後,這一專業也確實由於涉及日語、英語、新聞三個方向而課程繁多,包括英語、日語的精讀、泛讀、聽力、寫作、口語、播音等語言類課程和傳播學、跨文化傳播、新聞寫作、攝像攝影、節目製作等新聞傳播類課程兩大類。

據當時擔任陳雅賽班主任和日語精讀以及許多和日語新聞方向相關的專業課教學的李立軍老師介紹,2004級有學生40人左右,分成兩個班,一個是日語+英語的專業方向,一個是日語+國際新聞的專業方向。她所在的班級是日語專業唯一開設過一次的日語專業國際新聞方向班。當時日語等外語類專業都在國際傳播學院,主打外語和國際新聞、國際傳播相結合的專業特色。

由於學習任務繁重,當時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非常濃厚。基本每個月都有考試,考試前一周整個宿舍基本上都是學習到半夜兩三點。而被問及一直能保持專業第一的秘訣時(劃重點了快拿小本本記下來),「勤能補拙,我只是在某一件我認為值得堅持的事情上堅持著罷了。」陳雅賽說一是室友們都非常努力,非常優秀,無形中給了她壓力和動力。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一的時候老覺得同學們都比自己優秀,不追趕上去就會拉班級後腿,所以課餘時間基本都呆在圖書館和自習室,大一時意外考了專業第一,之後三年為了保持這個成績沒少熬夜。

(第一排左三為陳雅賽師姐)

她的勤奮也給李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陳雅賽從一開始學習就特別認真,專業課成績一直排在靠前的位置上。當時為了激勵同學們,每個學期結束時,我都會特意買些小獎品,給全勤的同學發全勤獎。這裡所指的全勤是要求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沒有事假、也沒有病假。每一門課的每一次全勤獎,陳雅賽都能拿到。我曾經跟當時的外教提起陳雅賽學習上的認真態度,說,我教的每一門課她都是全勤,結果這位外教說,他承擔的幾門課上,陳雅賽也是全勤,也獲得了他每次發的全勤獎。

其實一門課全勤不難做到,一個學期全勤也不難做到,但是大學四年,這麼多課程,這麼多學期,幾乎都是全勤,沒有一股較真兒的勁頭,沒有一種定力,是無法做到的。而陳雅賽做到了。

工作時期:理論實踐相結合

在早稻田大學博士畢業後,陳雅賽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加入了一些新內容,並反覆修改,最後由早稻田大學出版部出版了《中國メディアの変容:ネット社會化が迫る報道の変革》。主要內容是:分析2003-2016年中國發生的SARS、512四川大地震、723動車事故、天津爆炸、雷洋事件,五例突發事件中傳統媒體以及網路媒體的相關報道與相關討論,探討傳統媒體、網路媒體、國家權力以及社會的民主參之間的關係。

陳雅賽大學時曾被推薦到CCTV實習,之後還應聘到NHK(即日本放送協會,是日本第一家根據《放送法》而成立的大眾傳播機構)工作。對於學新聞的學生來說,在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電視台和日本最具影響力的電視台工作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通過實際工作,陳師姐清晰地了解並參與中日兩國新聞節目的製作過程,因此在現在的教學工作中也能將自己最真實的體驗和經驗結合理論講解給學生們。

而為了鍛煉學生們將學習到的新聞傳播理論和新聞實踐相結合,陳雅賽和其他上海師範大學的老師共同指導學生運營了公眾號「話媒坊」,其中,陳師姐主要負責技術性運營問題。每一期的推送內容都要經過選題會討論,各個團隊有各自負責的選題,每個團隊都有文案、排版、攝影、攝像等分工,並且每位同學在不同的選題負責不同分工,因此可以熟悉網路內容傳播中內容生成的各個環節,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理論應用於實踐、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理解的過程。

也正因如此,「話媒坊」的每一位學生編輯都非常愛專業,並把這種專業的態度投入到每一期內容的推送中。

教學授課:立足專業前沿

陳雅賽現在主要負責網路傳播理論與實務、數據新聞理論與實務、編輯出版史課程的教學。

網路傳播理論與實務由網路傳播理論與網路傳播中的輿情分析實務兩大塊組成。網路傳播理論主要是加深學生對傳播學理論在網路傳播中新的發展以及網路傳播給傳統傳播學理論帶來的變化的理性認識;實務這塊主要是教授熱點事件網路輿情的分析方法並進行實訓;陳雅賽也會安排學生們小組作業:策劃並製作網路傳播內容。

數據新聞是基於數據的抓取、挖掘、統計、分析和可視化呈現的新型新聞報道方式。因此數據新聞理論部分包括數據新聞概念以及數據分析、可視化呈現的相關理論的講解與典型案例的介紹,西方媒體的案例較多;實務部分包括邀請媒體編輯進行可視化新聞案例的分析講解以及製作方式的介紹,學生們最終需要呈現自己的數據新聞作品。

這兩門課都與數據的關係比較密切,網路傳播理論與實務注重輿情數據的採集與文本分析,數據新聞理論與實務則注重數據新聞相關信息的採集與數據可視化的操作。

中國編輯出版史由於本科到博士期間陳師姐都未接觸過,因此第一次上這門課陳雅賽花了近一年時間備課,尤其對教師的歷史文化素養要求較高。主要包括上古至近現代編輯出版活動(文字的產生、圖書的起源、各朝代的圖書編輯出版事業等)。由於擔心聽起來比較枯燥,她會讓每位學生選擇教程中的一小節自己查資料、運用多媒體(視頻、音頻等)來講解,其他同學一起討論。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自己負責章節的認識,並能鼓勵學生走上講台、參與課堂討論。

Q&A

Q:從大學到電視台和學校的不同工作,在每個階段是怎么選擇了下一步的方向呢?

A:碩士和博士是連著上的,工作期間也在繼續著學業。所以很累。在自己覺得魚和熊掌無法兼顧的同時,選擇自己最喜歡,最想將其作為終身事業的科研和教學。

Q:聽說您獲得了上海青年東方學者的榮譽?

A:獲得上海市青年東方學者稱號應該算幸運,感謝專家組對我前期研究成果的肯定和鼓勵。因為東方學者主要是以理工、生物醫療研究等自然科學學者為主,社會科學學者評選上的概率相對較低。因此,我也不斷的提醒自己需在科研上持續不懈的努力創新,多出優質成果。

Q:中傳很多學生也都在運營自己的公眾號,您在指導學生運營話媒坊的過程中,有沒有什麼經驗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呢?

A:內容有專門的指導老師負責,而且方面學生團隊已經運營的很成熟了,我基本不干涉,因此談不上經驗,只能說說自己的感受。首先公眾號的定位要准,到的是給本專業或者相近專業的學生看?還是給家長看?還是給要高考的學生和家長看等等;其次更新頻率最好稍微高一些,每次更新的投稿量一到兩篇即可,最好保證一周有兩次以上更新,兩次更新時間間隔稍長些。

Q:今年11月您回到中傳參加2017中日媒體研討會,再次回到中傳有什麼感受呢?

A:其實很長時間沒有回母校了,所以這次回來特別興奮,或許應該說是一場懷舊之行。雖然校園內的變化挺大,但是校園裡師弟師妹們個個充滿朝氣,非常自信,這個和我們那個時候是一樣的。

Q:對於中傳的師弟師妹們有什麼寄語呢?

A:人生中最起碼有一件值得自己堅持下去的事業,希望每一位師弟師妹都能找到並堅持下去。

GIF

每個光環的背後都是不懈的堅持,

每份成功都浸透了努力的汗水,

所以即使寒假來了,

也不要徹底放鬆偷懶喔!

來和傳傳一起向師姐學習,

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並堅持下去吧!

●●●中國傳媒大學官方微信平台●●●

記者 |王辛蕊

編輯 |王辛蕊

美編 |張曉君

責編 |劉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傳媒大學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傳媒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