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手機和電視將會消失?眼鏡和網路視頻將崛起!
【2018科技未來頭條之一】眼鏡取代手機AR與VR時代正式降臨
科幻直通車】請關注本企鵝號,好玩的科學科技科幻消息隨時從外星直接發過來!
2016年7月,一支手機app橫空出世,《精靈寶可夢Go》以遊戲界前所未見的爆發力,短短几周席捲全球普羅大眾和媒體版面。但多數人在深夜徘徊街頭抓寶之際沒有意會到的是,他們眼前正醞釀的其實是一場平台革命。
小派VR PiMAX 4K 智能 VR眼鏡 PCVR 3D頭盔
¥1999.00Forbes雜誌在2016年11月的一篇報導中寫道:「寶可夢將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把『增益實境』(AR)帶給大眾的遊戲…玩家藉由與現實環境互動來進行遊戲…這就是『增益實境』的真諦,也就是直接和真實世界互動,並賦予新添加的內容。」
AR增益實境雖以遊戲的面貌打入大眾市場,但在此之前,科技業早就前仆後繼,推出過各式各樣AR裝置和產品,卻都未能抓准消費者胃口,和市場的甜蜜點,因而相繼宣告滑鐵盧,其中尤以Google Glass的失敗最令人記憶深刻。
由於隱私疑慮和形象策略的錯誤,Google Glass在一片負評中黯然退出消費市場,但它所揭櫫的「頭戴裝置」概念,卻沒有因為產品失敗而消失,反而在遊戲領域的虛擬實境VR應用上,獲得了發揚光大。過去2年VR陣容與聲勢日益壯大,包括HTC、Oculus、三星和Google都推出了完成度更高的商品,而當VR碰上另一個R:AR增益實境的竄起,一時間就像是大家早有默契,矽谷科技業巨頭紛紛成立相關部門,關起門來打造…兼具AR與VR功能的智慧眼鏡。
「這些眼鏡將提供增益實境,和虛擬實境功能,還有其他各式應用,未來,我們將會整天戴著它,靠它完成生活中大小事,」Oculus技術長Michael Abrash預言。
在矽谷人眼中,眼鏡不只是眼鏡,而是超級平台4.0的化身。上個世紀80年代的個人電腦,被視為是平台1.0;接著網路和手機大行其道,分別代表平台2.0和3.0的到來。每一次平台更新,都會帶動矽谷公司排名大洗牌,因此當手機技術邁向成熟期,從Amazon到Apple各大廠總部戰情室里,無不把搶佔下一個平台的關鍵技術,視為生存要務。
Google Glass在上市失利後轉戰商用市場,僅限企業採購,反而頗受好評,因此目前在AR眼鏡技術上,Google暫時保有先行者優勢。微軟兩年前推出頭戴式裝置Hololens,Apple去年申請了AR相關專利,Amazon則是最近宣布在雲端服務中納入AR與VR架構,就連Facebook也不落人後,提供了開發工具給軟體業者打造AR應用。
想像一副永遠在你的視野前方,隨時根據所在地點和你的需求,提供行車指引、地理資訊、建物解說、操作說明、還有各式虛擬娛樂與抓寶樂趣的裝置──AR眼鏡具備了取代手機和大多數行動配備的潛力,未來5到10年是關鍵期,而2018或許就是AR/VR的「眼鏡元年」。
【2018科技未來頭條之二】電視機走入歷史臉書開直播app變TV
如果你曾坐在麵攤上,聽見隔壁大嬸對著桌上的小螢幕邊吃湯麵邊看綜藝節目咯咯大笑,就必定能感受到:電視真的變了。
曾經,有關電視的一切都是那麼地明確:它位在家裡客廳正中央,拿到遙控器就像是拿到家中最高法力權杖;它每逢下午播送民間故事,半夜打開八成都是鬼片,但曾幾何時,電視彷彿有了分身術,一會兒從手機上跳出來,轉頭又出現在電腦視窗里;賣場里的電視盒、電視棒傻傻分不清,MOD、YouTube更把長輩們搞得暈頭轉向,懷念起只有天線和老三台的日子。
科技快速演進,電視也無可避免地一變再變,但與其他科技產品不同的是,電視技術一直呈現百家爭鳴,人人有機會,各個沒把握的多頭馬車格局,以至於每一年討論「今年電視會消失嗎?」的老話題,始終是個耐人尋味的開放性結局。美國科技雜誌今年照例又端出這個議題,點出了幾個方向,供長期關注電視命運的TV迷,茶餘飯後嗑牙之用。
1. 電視變app
2017年電視圈最大的一匹黑馬,不是電視,而是一個手機app。
HQ Trivia是個類似電視益智問答的app。這類電視節目過去打著《百萬》稱號紅遍全球,各種變形版本在螢光幕上歷久不衰,但HQ Trivia將整套製作模式搬到手機和平板的小螢幕上,卻莫名其妙地挖到寶,每次開播都吸引超過40萬名「觀眾」,作伙拿手機搶答拼獎金。
巧得是,好萊塢名導史蒂芬索德柏最近也在蘋果商店上架了一個app,叫Mosaic。對這個app最恰當的形容,應該是一種可由使用者決定劇情走向的「互動內容」。但它不是遊戲,「不是電視節目、也不是電影,」索德柏說:「它是另一種東西。」
2. 內容大爆炸
過去幾年矽谷和媒體圈高喊「內容為王」,弄得所有賺了錢的企業都把搶著把錢丟進內容里:從蘋果到亞馬遜,到兩岸三地科技富豪。以美國來說,光是2017年的365天里,就有多達455出影集上檔。
意思是就算你每天追劇看完一整季,還是會剩下一卡車沒看的電視。
3. 平台為王
當內容多到泛濫,掌握上架生殺大權的平台業者,就反客為主,成了電視食物鏈中的要角。Wired預測蘋果、Google、臉書等科技巨頭都將陸續投入電視串流,搖身而成「電視咖」。
4. 個人化電視
矽谷與好萊塢合而為一的綜效,除了表面上的「多屏」和「多樣化」,真正隱藏巨大破壞力的應用,恐怕是底層的使用者資料搜集與分析。透過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未來的電視頻道可能完全針對使用者的喜好來呈現,變得極度個人化,但這一點到底是好是壞,端視你從哪個角度來看了。
TAG:科幻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