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都聽你的,少說話做乖寶寶

都聽你的,少說話做乖寶寶

不愛說話原因之三

過度控制的教養環境

丁丁媽覺得自己娃不太愛說話。

比如上次有個小朋友拿了糖葫蘆跑過來問丁丁要不要吃。

丁丁媽因為擔心他的牙齒所以自己就示意他拒絕,可是自家娃卻啥都不說,既不說吃也不說不吃,弄得場面有些尷尬。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得為孩子的成長負責,不管著哪行?

不愛說話是缺少鍛煉,多讓他說說就好了!

我不在的時候還是挺能說的,所以沒問題的!

結局:孩子在人際交往中越來越迴避退縮,沉默不語。

爸爸媽媽不是霸權主義,大人也要講道理。

丁丁雖然小,但是他的想法卻不能忽視。

看來我要多聽聽他是怎麼想的,想要怎麼做。

久了,他自然就敢表達自己的內心啦!

結局:孩子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樂於與人交流與分享。

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有一顆「我想要成為一個好家長」的初心,但很多時候卻不知道如何去做。

這時就會引發很多的焦慮,讓我們下意識地選擇最簡單直接的方式——控制。

比如,不能吃甜食,因為我要為孩子的牙齒健康負責,他健康我才是好家長;

不能玩遊戲,不能太內向……

諸如此類的限制也大多都源於這份焦慮。

如果我們將孩子生活的每一步都安排到位,那麼孩子學會的,最終要麼是服從,要麼是對抗。

由於沒有「不被安排」的經驗,他們會趨向服從,認為自己一個人過不好自立自足的人生;

但同時他們也會想要拿回自己人生的主權,這時候就會表現出叛逆、對抗。

相信這兩種發展結果都不是我們樂於看到的。

因此,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比起告訴孩子應該如何做,我們不妨問問孩子的想法:「你想吃小朋友的糖葫蘆嗎?」「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麼做呀?」……

多給他們自己選擇的機會,他們會感受到屬於自己的力量,這樣,他們才敢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一般來說,能夠自主掌控自己生活的孩子都很有勇氣與自信,樂於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但如果父母總是放不下控制的手,要掌控孩子的每件事,就會造成孩子越來越沉默退縮,甚至出現迴避人際交往的極端後果。

因此,讓我們放下手中的「遙控器」,還給孩子一片自由生長的天空,讓他們可以跟著自己的想法走到任何他們能夠抵達的遠方吧!

GIF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

歡迎您明天繼續收聽

不愛說話的第四原因:

無力感

玩遊戲也能改善哦,一起來玩吧~

小猴盪鞦韆

更多的自我控制有助於力量感的形成。通過製作盪鞦韆的小猴子,能夠鍛煉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幫助他們感受屬於自己的力量,讓他們在獨立探索中獲得樂趣,從而促進其自信心與獨立人格的健康發展,讓他們有力量表達自己,與外部世界交流溝通。

如果還有任何的對兒童行為問題解讀的需要

請您留言

我們將優先對該問題進行解讀

編輯 迪樂姆教育研究院

圖片來源 部分源於網路

GIF

解讀更多孩子行為本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雞蛋還能這麼吃?教給不愛吃雞蛋的寶寶的媽媽們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