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篇文章我們料想是沒什麼人讀,但依然堅持將它放在頭條上

這篇文章我們料想是沒什麼人讀,但依然堅持將它放在頭條上

本文是美國《連線》雜誌編輯Adam Rogers在去年11月為紀念卡爾·薩根所寫,原文標題為《過世二十年後,卡爾·薩根仍舊是如此正確》。

之所以在稿庫里封塵了兩月有餘,是因為我們這些小編都知道,在當下的閱讀環境下,這篇文章發出去肯定不會「好讀」。但思前想後,再三糾結,還是決定將它發出來。之所以取這樣一個標題來抓眼球,是因為,我們真心希望有很多人能夠看到它、傳播它;因為,它體現了造就一直以來所秉持的精神;因為,它很「造就」!

二十年前,我問過卡爾·薩根(Carl Sagan)一個問題:人們為何相信那些怪力亂神之事?

薩根要是還活著,現在該有83歲了。那時,他是天文學家、旅行者號金唱片的創製者、電視系列節目《宇宙:個人遊記》的創作人、主持人,堪稱20世紀最知名的科學家之一。

而我,只是美國《新聞周刊》雜誌科學版的一名事實核查員。那是在1996年,雜誌要刊登一篇封面報道,我是報道團隊的一員。

那時候,薩根出版了一本書叫《魔鬼出沒的世界》,講述了如何將科學作為理解宇宙的方式,消解人們從對超自然現象的恐懼。針對超自然,他有一句名言:「非凡的結論要有非凡的證據作為支撐。」於是,在快速翻閱了這本書之後,我懷著忐忑的心情,撥通了正在康奈爾的薩根的電話。

在面對我那些幼稚的提問時,他是寬容大度還是勉強容忍,我已經記不得了。但當時的記錄我還留著。「我剛上高中那會兒,不明飛行物(UFO)變成熱門話題,我還覺得挺不錯的。既然人類開始走向宇宙,更為先進的文明為何不能來找人類?」薩根說。「它是那樣讓人意亂神迷,那樣地充滿前景,未來是那麼趣味橫生。但後來,在學過什麼是科學合理的懷疑,以及人類是如何自我欺騙的,我對這類東西的態度就變得就多有存疑了。」

薩根最終將「UFO主義」歸結為一種宗教。由於冷戰的關係,薩根說:「人們有一種深層次的擔憂,怕人類過不了這一關。這種情況下,最能帶來寬慰的信仰,不就是外星人降臨地球並實施干預嗎?」

但慰藉人心不等於值得相信。「正因為事關重大,我們更應對證據嚴格要求,但它的證據卻單薄無力到極點,」薩根說,「證據如此無力,我們為何還要置信?」

置信。時至今日,這個詞依然對我起到振聾發聵的作用。

它包含的理念是:「信」是一種動作,需要你去措置;它是如此有力,因而在發動之前,你需要事實充當基礎。

最關鍵點的一點是:人類有措置信仰的能力。我們可以找到答案。沒有什麼是不可知的。「誰有這個能力和權力對我們的認知劃定界限?『不可知』只不過是想像力匱乏至極的表現。」他說。「至於『未知』,誰又會懷疑未知事物的為數之眾?」

如果說薩根有什麼信仰的話,這就是他的信仰。

只有「未知」,沒有「不可知」。

「科學是一場人類的事業,所以它充斥著嫉妒、對抗和拒不認錯。」薩根說,「但科學的重大優勢在於,它有一種抵消這些缺陷的文化,而且在科學這項集體事業中,誰能推翻最受推崇的人的觀點,誰所獲的回報就最大

這就意味著,科學這種實踐是值得捍衛的,他說。「我們必須說服最為堅定的懷疑論者,哪怕是那些向權威——不論是世俗權威還是科學權威——低頭的人,」薩根說,「哪怕是那些沒有證據便盲目相信的人。」

但薩根不是《星際迷航》中唯理性是瞻的瓦肯人;無論他將多少「魔鬼」逐出了這個世界,他都沒想取而代之以數據表格。

「科學的另外那一半,是一種恰到好處的敬畏心,它能振奮人心,是訴諸心靈的。」他說,「但你不能什麼感覺好就信什麼,因為那條路上假象叢生;只能是什麼真實信什麼,而要找到真實,人類唯一已知的途徑就是科學。」

沒過多久,因為科學家疑似找到火星古生物的證據,我再一次致電薩根。你也許已經猜到:對此,他是持懷疑態度的。「我們有必要採取謹慎的態度,因為我們也有可能是上當了。」他說。

四個月後,也就是1996年的12月,薩根與世長辭。

他的建議是對的。事實證明,那個關於火星生命的猜測是錯的。

這些真相併非一目了然。而難就難在這裡。它們或艱深難懂,或違背直覺,或與根深蒂固的信仰背道而馳。但薩根明白,真相併不會因為種種這些而泯滅,反倒變得更為重要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造就 的精彩文章:

130萬年後,另一顆恆星將造訪太陽系

TAG:造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