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山律在家備覽—持犯篇》持犯總義4

《南山律在家備覽—持犯篇》持犯總義4

南無阿彌陀佛!大家好!

我們繼續學習《南山律在家備覽》持犯篇

弘一大師遺著

良因法師導讀

四種重心分別是:

第一、「無慚心」

在造業、犯戒的時候,沒有慚愧心。

什麼是慚愧心呢?

就是「慚己愧他」,「慚」是就自己來說,「愧」是對他人來說。「慚己」是指對自己的要求,作為一個出家人,或者一個受了戒的在家居士,受戒之後,並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戒體,而且也不尊重自己是一個受了戒的人,犯戒了,卻沒有慚恥之心,甚至心中覺得無所謂,這叫「無慚心」。

「愧」是指「愧他」,犯戒造業一定會引起旁人的譏嫌訶責,即使沒人看到,天龍鬼神、諸佛菩薩也都是知道的,想到這些,內心感到羞愧,這是「愧」。要是無慚無愧,造罪時內心都無所謂,反正自己高興就好了,沒有羞愧的心、不在乎別人的譏嫌,縱然只是造作小罪,所結的業道罪也是很重的。

像現在末法時代,要每一條戒都持得清凈,確實不容易,尤其是有工作的在家居士,常常會有困擾,

例如老闆要求做假賬,不做,會丟掉工作;做呢,又犯戒。這時如果不得已而造作,就要有殷重的慚愧心。因為做假賬犯偷盜罪,就制教罪來說,盜五錢,就犯上品偷盜罪了;

但若做的時候,內心很慚愧,這在唯識學中屬於「非意樂所造業」,不是內心想做,而是被強迫所造的業,以慚愧心來造的話,這個業相對來說就輕多了。

相反的,要是造業的時候想:「又不只是我一個人這麼做,大家都這麼做啊!」以這種無慚無愧的心態造作的話,業就會很重。殺生、邪淫等罪,也是一樣。

佛陀傳記中記載,釋迦牟尼佛晚年的時候,琉璃王因為宿怨,而發兵把整個釋迦族全滅了,當時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為了留存釋迦一脈,用神通把一些人放到缽里送到天上,以為可以讓他們逃過一劫,但是沒想到,戰爭結束後,把缽拿下來一看,缽里的眾生全部化成了血水。

在琉璃王滅釋迦族的時候,世尊的頭痛了三天。

這是什麼因緣呢?佛陀告訴弟子,過去久遠劫前,有個村莊里的人在河裡捕到一條很大的魚,大家很高興的把這條大魚分著吃光了。有個小孩沒吃,但他看到大魚好奇,就在魚頭上敲了三下。這條大魚就是後來的琉璃王,在魚頭上敲了三下的小孩就是釋迦牟尼佛,整個村子的人就是被滅了的釋迦族。所以,不是人多,業就會被分擔或減免掉。無論人多少,得果時,一樣要受報。

最近媒體報道,台灣因為雞的產量過剩,怎樣保持雞的價格不跌呢?就殺小雞。用火燒死、用電電死,或者丟到河裡淹死……各式各樣的方法。甚至還一次性殺了幾十萬隻。我當時就想,這幾十萬隻小雞,剛好和一個小城市的人數差不多。可能以前他們都造著同樣的業,大家都覺得無所謂,反正左鄰也這麼做,右舍也這麼做,我這麼做應該沒事吧!造業時無慚無愧,果報現前的時候,再多同造業的人也不會減輕,都也是一樣受報。

雖然在現在的社會中,持戒更不容易,但我們還是鼓勵各位受戒,不要破重戒,如果是被逼無奈犯了輕戒,要有慚愧心,這點很重要。若沒有慚愧心,即使犯輕戒,也會得重罪的。

第二、「邪見心」

對因果的認識是錯誤的,稱為邪見心。

就像有的人說,雞鴨魚肉是人間一道菜,本來就是給人吃的,以這樣的心態吃,就是邪見心。

或者像印度有些外道認為,婦女就像樹上的水果,熟了就是要摘下來吃,所以他們在造邪淫的時候,沒有慚愧心。還有外道,用眾生作為祭祀的供品,認為這樣上天會賜福,這都是邪見心。出於邪見心而造業,即使犯的是輕戒,結下的罪也很重。

第三、「不信心」

不信心包括兩類,一類是「不信聖教」,一類是「不信果報」。

「聖教」,是指佛陀所制定的戒律。

「不信聖教」是認為某戒律不是佛制定的。

例如佛陀規定比丘尼見到比丘時,要行八敬法,但有人會說這不是佛陀制定的,這是後人輕視女眾,才制定的戒,這就是「不信聖教」。或者認為,印度和中國的風俗民情不同,所以戒律不用照搬;或者認為佛陀制戒是三千多年前的事了,到現在已經不適用了等等。

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感恩三寶加持!

心一禪個人微信號:xinyichangongy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一禪 的精彩文章:

襌關策進:汝州香山無聞聰禪師普說

TAG:心一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