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神問答|在唐朝時期,日本大量學習中國的很多東西,為什麼不學習中國的科舉呢?

神問答|在唐朝時期,日本大量學習中國的很多東西,為什麼不學習中國的科舉呢?

導語:在唐朝時期,日本大量學習中國的很多東西,為什麼不學習中國的科舉呢?

關於「在唐朝時期,日本大量學習中國的很多東西,為什麼不學習中國的科舉呢?」這個問題,小編整理了多個來源的用戶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

名為「青年史學家」的網友的回答也是很透徹:

日本為什麼沒有學習中國的科舉制度呢?實際上,連英國都曾經受到過中國科舉制度的影響,所以才有了後來的文官考試。日本國內特殊的國情決定了日本不具備實行科舉制度的條件。首先,日本的實權自鎌倉幕府出現後,就一直不掌握在天皇手裡面,中央的權力在幕府手裡面,更直接的是在幕府的將軍手裡面,而在地方上面,日本又有眾多的大名在地方割據,所以在這樣一種政令不一統的情況下,很難推行科舉制這樣的劃一性的選人制度,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同樣道理,但凡中央權威比較弱的時候,科舉制度就是不正常的,比如唐朝中後期藩鎮割據時期,朔北三鎮就有他們單獨舉行的所謂「北選」制度,參加中央科舉落榜的人一般會去朔北三鎮參加地方科舉。清朝初年吳三桂在雲南也搞過類似的「西選」制度。其次,日本在古代的時候,門閥貴族政治的傾向十分嚴重,日本國內的一些大姓氏比如平氏、原氏、北條等家族壟斷了大多數的官職,一般的老百姓只能從事農業勞動。所以,在這樣一種大背景下面,日本根本不可能具備實行科舉制度的條件。到了近代,特別是明治維新以後,日本也開始學習西方,推行文官考試製度,而中國一直到1905年才在爭議聲中廢除了科舉制度。

來看看網名為「新世界觀」的網友是怎麼說的:

日本等級制度很嚴重,分為天皇、士、農、工、商。武士屬於士階層,尚且不能與農家女子通婚更不用說其他的階層了!但由於幕府政權的出現皇家與將軍家通婚的現象很平凡,而其實這些武士的領導者即將軍大人也是貴族出身或是罷名或是流放。而唐朝的科舉制度就是給普通人進京入仕的通道,這完全根日本的貴族傳統相悖,日本天皇一族在人民心中都是高高在上的,又怎會讓普通人去染指呢?所以為了鞏固天皇家族的統治,日本放棄了科舉制度,而採用天皇獨裁。這也似乎預示著日本幕府政權的出現,正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但明治維新之後這種等級制度消除,日本不再是天皇獨大的國度。

來看看網名為「燕北林叢」的網友是怎麼說的:

這個問題提的不準確,日本在奈良時代就已經仿照唐朝的科舉,確立了貢舉制度。貢舉,分秀才、明經、進士、明法四科和醫、針兩科。並以法令的形式加以規定。但,日本的貢舉,考生是由推薦產生。由於日本的政治體系屬於「貴族政治」,所以推薦也不是依據才學高低,而是以資歷名望、門第,應考者基本都是無條件及第,不及第者可以改判及第,使科舉流於形式化和世襲化。後來因為大學寮失火焚毀,未再重建,貢舉也就廢止了。

對於ID為「蝸牛通信」網友的精彩回答,大家紛紛點贊支持,他是這麼說的:

從日本有文化歷史的公元7世紀開始,日本開始大規模吸收先進的中國文化,主要以大規模地「遣隋使」和「遣唐使」為主要特徵,大量吸收中國文化,但有二樣文化,日本並沒有吸收,一是宦官制,日本皇宮、將軍府里沒有宦官,只有官僚。在中國雖然你是農家子弟,但是你只要肯讀書、讀好書,中舉當進土,你就可以改變你的出生、階層,從而為國效力實現抱負,是鼓勵中國人好好讀書的一條光明大道。而日本向外學習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其等級制度。德川氏對每個階層日常衣著、食物以及房屋進行了詳細規定,每一戶家長必須在門口張貼有關階層地位和身份的標誌。這個等級之下,武士和平民的等級界限很明顯,從事農、工、商的平民是「庶民」而武士不是,只有武士有佩刀的特權,如果他們認為「庶民」冒犯自己,可將其「殺無赦」。雖然,12世紀後,「征夷大將軍」取代天皇掌握了日本的實際統治權,但並沒取代天皇在等級制中的地位,將軍的權利仍要以天皇的名義來進行。日本用等級制看待問題,不平等是日本民族有組織的生活準則,最廣泛被接受的,承認不平等就像呼吸空氣一樣自然。所以日本敢侵略中國,向美國挑戰。所以,為了維持日本社會的等級制度,他們並沒有吸收中國的科舉制度。

名為「彪哥公益」的網友的回答也是很透徹:

除了沒有引進太監製,日本大化改新時代也沒有引進中國的科舉制,這也是我讀日本史中很奇怪的一個問題。科舉制誕生於中國隋代,在唐朝得到完善,按理說當時對於中國全面學習的日本不可能不注意到中國的這一嶄新教育制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古人沒暖氣空調怎麼過冬?皇室有的是方法,但有一種非常尷尬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