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東西南北為一體,這個菜系了不得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吃喝周末小課堂的時間了,今天我們來說說豫菜。
發展歷史
豫菜,又名(豫宴) ,即中原(河南)菜系 。是對在帶有中原傳統文化內涵的烹飪理論指導下,運用具備中原地域特點的技術和材料所製作的菜肴、面點和筵席的總稱。
有「烹飪鼻祖」和「中華廚祖」之稱的伊尹便出生於河南杞縣空桑,當代豫菜是在原宮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和民間菜的基礎上,根據中原物質條件,逐步積累演變而發展起來的。
中華廚祖、豫菜創始人
雖然豫菜的歷史悠久,但很多人對豫菜並不甚了解。在2007年就首次發布的《豫菜基本規範》中,記者找到如下論述:豫菜是由以開封代表的傳統豫菜體系,逐步演變為以省會鄭州為中心的新豫菜體系的。該規範介紹,豫菜以鄭州為中心、由四個不同的口味區構成。
豫東口味居中,恪守傳統、扒制類菜肴是為典型,以開封為代表;豫西以洛陽為代表,水席為典型風味,口味稍偏酸;豫南以信陽為代表,燉菜較為典型,口味稍偏辣;豫北以新鄉、安陽為代表,善用土特產,口味偏重。
鯉魚焙面
豫菜堅持五味調和、質味適中的基本傳統,突出和諧、適中,平和適口不刺激是其顯著特點。各種口味以相融、相和為度,絕不偏頗是基本原則。
河南出土的-伊尹烹飪器材
作為中原烹飪文明的代表,發源於開封的豫菜雖然在南宋以後成為中國烹飪的地方幫派,但因地處九州之中,一直秉承著中國烹飪的基本傳統:中與和。「中」是指豫菜不東、不西、不南、不北,而居東西南北之中;不偏甜、不偏咸、不偏辣、不偏酸,而於甜咸酸辣之間求其中、求其平、求其淡。「和」是指溶東西南北為一體,為一統,溶甜咸酸辣為一鼎而求一味,而求一和。
中與和為中原烹飪文化之本,為中華文明之本。從中國烹飪之聖商相伊尹(開封杞縣人)3600年前創五味調和之說至今,豫菜借中州之地利,得四季之天時,調和鼎鼐,包溶五味,以數十種技法炮製數千種菜肴,其品種技術南下北上影響遍及神州,美味膾炙人口。豫菜口味居中,和眾家之長,兼具南北特色。
主要特色
豫菜特色是中扒(扒菜)、西水(水席)、南鍋(鍋雞、鍋魚)、北面(麵食、餡飯)。就烹飪技術來說,豫菜的特色是選料嚴謹、刀工精細、講究制湯、質味適中。而河南菜的烹調方法,也有50餘種。
扒、燒、炸、熘、爆、炒、熗別有特色。其中,扒菜更為獨到,素有「扒菜不勾芡,湯汁自來黏」的美稱。另外,河南爆菜時多用武火,熱鍋涼油,操作迅速,質地脆嫩,汁色乳白。
今日豫菜不失傳統,尤長創新。它四方選料,獨特漲發,精工細作,極擅用湯,調和五味,程度適中。不論乾鮮老嫩,煎炒烹炸以一味領色、香、形、器,以一和而悅八方食客。因此豫菜沒有時髦,沒有浮躁,不以華麗逞一時,而以醇厚平和續千年。
從商朝、周朝宮廷的三羹、五齏、周八珍,隋、唐洛陽東西兩市的大宴、素席,北宋汴京(開封)宮廷市肆的有美皆備,無麗不臻;數千年來,河南名菜可謂是滿天星斗,遍地錦裝。商周古韻,漢唐遺風,汴京(開封)絕唱,仍強烈的表現在眾多名品上。
燒烤之方肋、羔羊、肥鴨,煎炒烹炸扒熘燴的糖醋軟熘黃河鯉魚焙面,牡丹燕菜,白扒廣肚,炸紫酥肉,鍋貼豆腐、翡翠魚絲,鹵煮黃香管、東坡肉,決明兜子、芙蓉海參、果汁龍鱗蝦,三鮮鐵鍋烤蛋,煎扣青魚頭尾;口味獨特的桶子雞,天下第一的開封第一樓灌湯小籠包,甜美宜人的開花饃,外酥里嫩的雞蛋灌餅,以及拉麵、壯饃、土饃、菜盒、蒸餃、鍋貼、煎包、燴面、燜餅、水花糖糕等琳琅滿目的小吃,完全能讓您領略中原烹飪文明的廣博與深厚。從北宋流傳至今的開封鼓樓夜市,入晚仍是人聲鼎沸,又現當年遺風。
各地代表菜
豫菜是由以開封為代表的傳統豫菜體系,逐步演變為以省會鄭州為中心的新豫菜體系。豫東口味居中,恪守傳統、扒制類菜肴為典型,以開封為代表;豫西以洛陽為代表,水席為典型風味,口味稍偏酸;豫南以信陽為代表,燉菜較為典型,口味稍偏辣;豫北以新鄉、安陽為代表,善用土特產,口味偏重。各種口味以相融、相和為度,絕不偏頗是基本原則。
「
豫東:鯉魚焙面
」
糖醋鯉魚鋪上一層炸過的龍鬚面,浸過糖醋汁的龍鬚面別有風味,也不知道這棉被一樣的龍鬚面到底是誰的創意。當然,這道菜的主角還是河南的黃河大鯉魚,逶迤黃河把她最精華的內容留給了中原,雖然淡水魚的味道不比海魚,但是經過糖醋軟汁的洗禮後,已然成為全民皆喜的佳肴。比如民國第一大吃貨——袁世凱,最喜愛這道家鄉菜。
「
豫西:洛陽水席
」
洛陽水席的「水席」二字,有兩層含義,一是全部熱菜皆有湯,二是吃完一道熱菜會立即撤了上新菜,如流水一般不斷更新。提起愛喝湯,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粵菜里的老火靚湯,其實,洛陽人也喜歡喝湯,洛陽街頭遍布大大小小的湯館,胡辣湯、不翻湯、牛肉湯、粉條湯……各種各樣的湯怎麼喝都不厭,可以說是洛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愛喝湯的女皇武則天就把宮廷宴席里的熱菜都加了湯,在漫長歲月里逐漸流傳形成如今的「洛陽水席」,也是河南菜里的一大特色。
「
豫南:固始鵝塊
」
固始是河南的一個省直管縣,位於豫皖兩省交界處,素有「唐人故里,閩台祖地」之稱。固始鵝塊是一種湯鍋,一般是咸鮮麻辣的,但是現在為了適應大眾口味也有不辣的。熱乎乎的湯鍋,吃完鵝塊再往湯里加些其他菜煮來吃,也是滿足不已。
「
豫北:道口燒雞
」
酥香軟爛、鹹淡適口的道口燒雞,已經成了河南旅遊伴手禮的代表。而道口燒雞之所以名聲大振,就是宣傳稱吃燒雞時,只需將雞腿抓起一抖,骨與肉自行分離。但是如今市面上質量參差不齊的道口燒雞怕是已難再現這一神奇了。
當然,除了這些硬菜,河南的燴面、灌湯包、八寶飯、油饃頭……這些耳熟能詳的小吃也是河南人鄉愁的寄託,無論外地的餐館做得再好、再像,也總覺得差一點味道。
TAG:吃喝玩樂大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