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東坡讀書之謎:縣學

蘇東坡讀書之謎:縣學

9

我們現在回過頭來,說說蘇軾在縣學壽昌院結交的同學,以及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因為親師取友,歷來是為學之道。古語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在天慶觀鄉校讀書期間,蘇軾有一個優秀的同學——陳太初,對他後來的成長影響很大,就是最好的例證。

在壽昌院讀書時,蘇軾又結識了哪些同學呢?據相關史料記載,除了我們在前面提到的家氏三從兄弟家安國、家定國、家勤國外,至少還有程建用、楊堯咨、劉仲達等人。《蘇軾文集》卷六八《大雨聯句》自註:「幼時,與里人程建用、楊堯咨、弟子由會學舍中,大雨聯句六言。」

聯句,是古代作詩的一種方式,指一首詩由兩人或多人共同創作,每人一句或數句,聯結成篇。聯句初無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韻,兩句一韻乃至兩句以上者,依次而下,聯成一篇;後來習慣於用一人出上句,繼者須對成一聯,再出上句,輪流相續,最後結篇——蘇軾所說的《大雨聯句》即是如此。

同時也要注意,古人聯句、作詩文,除了講究聲律——平仄音韻,還十分講究章法——結構技巧,尤其是強調「起、承、轉、合」。所謂「起」,就是開頭、第一句,「起興」;「承」,就是接著開頭或起句的意思展開,作進一步的鞏固和深化;「轉」,就是轉折、變化,不按前面的套路來!如果前面寫景、抒情,則言事、論人,反之亦然;「合」,就是結尾或者結句,最後要能夠綰總——不僅音韻平仄要能剎住腳,意思還要完整,起到總括全篇的作用!借用元代范德璣《詩格》的話說,就是:「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水。」前面提到的微之先生的《鷺鶿》詩,蘇軾之所以要改,就是他覺得意思還有些不完整——鷺鶿起飛後,還沒有落腳、「無歸宿」,因而被批為「斷章」……

在一首詩中,起句不易!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可以平鋪直敘,開門見山;也可以先聲奪人,為全篇定調——詩仙太白最好這一口!其《蜀道難》《將敬酒》《行路難》等名篇,莫不如此。相比較而言,承句是「跟著走」,「接著往下說」,顯得要容易一些;轉又不易——如果說承是「求同」,轉則是「存異」,需要創新性、發散型思維。結尾的重要性,有了劉微之教授的教訓,就無須再強調。

需要再補充說明的是,聯句詩多為友人聚會比如宴飲酬酢時即興遊戲之作,難有佳篇。《大雨聯句》能夠被蘇軾記住並記錄下來,足見其意義非凡——它見證了蘇軾過去一段難忘時光和同窗情誼!並且,蘇軾的作詩風格也初露端倪。

蘇軾後來回憶說:我在壽昌院讀書的時候,年紀還比較小。有一天,剛放學就遭遇暴風雨,一時不能回家,就和幾個小夥伴即景起興,做起了聯句遊戲。一位叫程建用的同學思維最敏捷,他看見院子里的松樹,被大風吹得東倒西歪,就像人喝醉了酒時的樣子,就率先起句:「庭松偃仰如醉」;另一個叫楊堯咨的同學緊跟著接了句:「夏雨清涼似秋」。起句言風,承句話雨;起句緣於視覺——看見「偃仰」,承句來自觸覺——感到「清涼」;起句從空間「庭松」落筆,承句從時間「夏雨」入手;一個「如醉」,一個「似秋」……寥寥十二字,把時間、空間、場景,所見、所聞、所感,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並且還對仗工整,富有詩意;不僅有形象美、意象美、意境美,而且還有音樂美、建築美、形式美!全世界的語言文字,惟有漢語、漢字,能夠做到——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下面,輪到蘇軾蘇轍兄弟來「轉合」了!轉要有所突破和變化,既要出新,又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扣主題,不能離題萬里……因而難度較大,蘇軾自然勇挑重擔。只聽得他說:「下一句我來!」話音剛落,就隨口誦出第三句:「有客高吟擁鼻。」這個彎彎轉得大了點——小夥伴們一聽,不明所以!「有客高吟」好理解,比如前面的程建用、楊堯咨,就吟得不錯,稱之為「高吟」也不算過分!「擁鼻」是啥意思呢?難道是要捂著鼻子吟詩不成??

原來,蘇軾在這裡用了一個典故: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里,有《雅量》篇,講了謝安的一個故事。話說謝安——就是淝水之戰以少勝多,打得前秦王苻堅(原名蒲堅)潰不成軍,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主兒,儘管一時豪傑、蓋世英雄,但尚有美中不足——只可惜鼻子大、有毛病,說起話來瓮聲瓮氣,不太中聽!只因為他在淝水之戰上出了大名,那幫子附庸風雅的文人,便像東施效顰一樣,什麼都跟謝安學,就連他說話帶著鼻音,也成了名士的標誌!於是文人們全都用手堵著鼻孔,吟詩作賦……這就是蘇軾「有客高吟擁鼻」的來歷。後來,蘇軾作詩也愛如此這般——以俗入詩,化腐朽為神奇;以典故入詩,掉書袋子,被人批為「賣弄學問」——特別是那些不學無術又品行不端之人,最怕蘇軾玩這招!因為要討蘇詩裝點門面、賣弄風雅,只要蘇軾一用典,他們便傻眼——有時蘇軾在詩里罵了他們都不知道!正如李白在《清平調》裡面諷刺唐明皇說:「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唐明皇聽了還樂呵呵地傻笑,一個樣!俗不可耐的「擁鼻」居然也能入詩,還有如此一大段說辭……小夥伴們被徹底驚呆了!

最後輪到蘇轍,三雙眼睛同時都望著他——看他如何隨機應變,肩負起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重任,把圈圈綰圓!這個題目……實在是……有點……難……蘇轍一邊嘟嘟囔囔一邊迅速開動腦筋,在心裡捉摸來琢磨去,嘴裡不時念念有詞:按照「對句」或「對仗」的要求,「有」應該對「無」或者「虛」「空」;「高」可以對「下」,但不能對「低」——因為「高」是平聲字,只能對仄聲字;「鼻」可以對……可以對「頭」——對頭!「有客高吟擁鼻」,「無……無人……吟,要動嘴,後面是頭……」就這樣過了好半天,大家的肚子都有些餓了——學校食堂也到了開飯時間,熱烘烘的饅頭從蒸籠里剛被端出來,香氣撲鼻……蘇轍頓時腦洞大開,朗聲吟出結尾:「無人共吃饅頭!」

伴隨著天籟之音,誕生了天造地設一般的句子!!眼前景、身邊事、口中詩……奇趣、恢諧、幽默,竟然如此渾然一體,天衣無縫,不令人叫絕都不得行!難怪蘇轍話音未落,眾皆哈哈大笑,前仰後合,為之傾倒!!!蘇軾「談笑議論皆可為詩」的主張和創作風格,由此可見一斑。我們把聯句合起來,就成了這樣的一首詩:

庭松偃仰如醉(程建用起),

夏雨清涼似秋(楊堯咨承)。

有客高吟擁鼻(蘇子瞻轉),

無人共吃饅頭(蘇子由合)。

雖然,饅頭無人共吃,但這份記憶共有,同窗情誼永長久!後來,蘇軾不僅記住了「大雨聯句」,也記住了他的同伴和好友,一直保持了交誼。以至若干年後,蘇軾還寫了首詩《送程建用》,並成為其代表作之一。詩云:

先生本舌耕,文字浩千頃。

空倉付公子,坐待發苕穎。

十年困新說,兒女爭捕影。

鑿垣種蒿蓬,嘉穀誰復省。

空餘南陔意,太息北堂冷。

織屨隨方進,採薪教韋逞。

辛勤守一經,菽水賢五鼎。

今年聞起廢,魯史復光景。

公子亦改官,三就繁馬頸。

歸來一笑粲,素髮颯垂領。

會看金花詔,湯沐奉朝請。

天公不吾欺,壽與龜鶴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你經歷的只會沉睡但不會消亡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