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懂得察言觀色,揣摩人心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懂得察言觀色,揣摩人心

GIF

鬼穀道創始人 | 國學自媒體人 | 鬼谷子研究者

你是個懂得察言觀色的人嗎?

或許你會厭惡的說,我要做個君子,怎麼能去察言觀色呢?肯定是鬼谷子又在教人用心計。相信你還會悲天憫人的感嘆道:做人就不能簡單點嗎?看官,我想你肯定是誤會了。事實上,察言觀色這個成語並不是縱橫家說的,誰呢?

孔子!原話是在《論語·顏淵》里,子曰:「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啥意思呢?子告訴我們,做人要做個好人,要做個善於察言觀色的好人。

如果您覺得您比孔子還高尚的話,那麼您可以不學習察言觀色。實際上千古以來,人們都誤會孔子了,孔子並非是那種冥頑不化的老頑固,否則他怎麼會被稱為智者呢?

那麼什麼是察言觀色呢?顧名思義就是:觀察別人的話語和神情,進而揣摩別人的心意。

曾經有一位官場朋友在跟我分析他的思維模式時說:「我人生閱歷50多年,處世之道無外乎八個字:察言觀色、審時度勢」。不知道你從中悟出了什麼,我悟出了情商。你先要學會察言觀色才能審時度勢。那麼我們就來說說察言觀色這件事。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畢竟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都要與其他人交往,情商太低,不但可能傷害別人,對自己也不利。可是這個世界上情商卻有高有低。

就比如有一位鬼穀道的朋友江乙(化名)最近很苦惱,他說: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感覺公司的同事和領導似乎總是跟我對著干。不管我做么做,怎麼說他們都不滿意,總要挑三揀四,什麼事都拿我開刀。哎……都怪我性格太直了。」

我說:「這似乎與性格直沒什麼關係」,當然我沒直說是情商。

他說:「阿信你知道嗎?昨晚把我們領導給得罪了。我真是太直了。」

我說:「你是怎麼個耿直法呢?」

他說:「昨天我們經理在招待客人時,正巧我去把業績報表拿給他。上個月業績不錯,在淡季居然還能取得好成績。於是進了經理辦公室我就說:『經理,上個月的業績翻了一番,要請客哦。』」

經理當時愣住了,乾咳了兩聲沒吱聲。我以為他沒聽清,於是重複了一遍:「經理,業績翻了一番,要請客啊。」當時我就好奇,他臉色怎麼綠了。後來我們領導就跟我說:「小江啊,腦子是個好東西,但你是真沒有。我辦公室里坐著的是競爭對手啊。」

在我們生活中,其實有很多不懂察言觀色或者叫「沒眼色」的人,這一類人往往不會來事,說話不經大腦,情商低到爆表。說話做事從來不懂得觀察。

關於察言觀色,我們還是從孔子說起吧。你會不會好奇呢?為什麼孔子突然會想起說察言觀色這件事呢?不是因為他吃飽了撐的,而是因為有學生請教。

這位學生叫顓孫師,也叫子張。坐孔門十二哲倒數第十一把交椅。所以他在《論語》里的戲份並不多,基本上是屬於死跑龍套的。而且子張的性格一點也不像儒家的人,屬於那種一言不合,就要開打的主子。這哥們一點也不像是儒家的人,整天腦子裡想的要麼是升官發財,要麼是榮華富貴。總之想讓他消停是很難的。比如他雖然聰明敏捷,但是也鋒芒畢露,所以孔子說形容他:師也辟 。辟者偏激也,激進也。

我們先繞個彎,說說什麼是中庸。先請我們的老朋友子貢出來客串一下。

有一天,子貢就問孔子:「老師呀,你說我們班的同學裡,子張和子夏哪個更牛逼呢?」

注意,雞賊的子貢是想挑事,故意給孔子下套的。這個問題就好比有人問孩子:「娃娃啊,你是喜歡你爹還是你媽呢?」不管你回答喜歡某一個,你都會得罪另一個。那麼標準答案應該是什麼呢?

三個字:都喜歡。

很顯然知徒莫若師,子早就看透了子貢的套路,略加沉思片刻,操著濃重的山東口音說:「這個嘛,子張有些張揚了,子夏又有些軟弱了。」

你嗅出什麼沒?孔子不按套路出牌,並沒有正面回答問題,而是打起了太極。

可是子貢也不是吃素的,於是追問道:「你的意思是說子張牛叉點嘍?」

子心想,「娃啊,做人要多點真誠,少點套路,你這麼有心眼,你家人知道嗎?」。但是看破不說破,他還是假裝清清喉嚨說了四個字:「過猶不及」。啥意思?兩人都半斤八兩。那麼請您做一道國學選擇題,請問孔子這麼說的目的是為了提倡什麼:

A、無為而治,B、中庸,C、輕徭薄賦,D、有教無類。

標準答案是:B。

千百年來,不知道為什麼人們把「中庸」這個詞理解成了平庸,不得不佩服人們的腦洞。什麼是中庸,用四個字來形容就叫:「未發之中」。嘛意思,不偏不倚!

比如孔子認為子張太偏激了,動不動就喜歡掄磚頭。而子夏的性格太軟弱了,少了些男人味。所以子張應該軟弱點,子夏應該硬氣點,如果能這樣就符合「中庸」的標準了。

現在知道了嗎?中庸不是平庸,真滴不是。

為什麼要鋪墊呢?因為子張這哥們腦筋不喜歡急轉彎,屬於那種裝長得帥,但是有些愣頭青的性格。或許在這個時代會成為優質偶像也說不定呢。

總之吧,子張是憋不住話了,有什麼話就說什麼話,比如《論語》里就記載了著名的「子張干祿」的典故。啥叫「子張干俸」?

其實就是子張問孔子:「老師,你教教我如何升官發財吧」。你看,別人都是問如何成個聖人,可是子張就是這麼現實。

孔子慈祥的看著眼前的這個年輕人,說了六個字:「多看,多聽,少說。」

看的是什麼?別人的表情。聽的是什麼?別人說的話。最後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廢話少說。原話是: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

至於察言觀色的典故,我們留著後面說,我們現在要說的是「子張干祿」這四個字。啥叫「干」?當然不是掄磚頭乾的意思,是什麼意思呢?追求,求取的意思。

謝謝子張,他要是不問孔子如何升官發財的事兒,恐怕我們後人還真的很難破解鬼谷子智慧里的一個密碼了,比如鬼谷子曾說過:佞言者,諂而干忠。諛言者,博而干智。

千百年來,對於這個「干」字的解釋真是千奇百怪,但就是沒人搞明白「干」的真實含義。現在好了,我們明白了。這句話鬼谷子是告訴我們:拍馬屁就是要事先領會別人的慾望,是為了追求忠心的名聲。善辯的人喜歡引經據典,這麼做是為了追求智者的美名。

讓我們記住:「干」的意思是追求、求取的意思,而不是掄板磚干。

子張,謝謝你,謝謝你的耿直。

讓我們回到察言觀色的主題。通過前面的鋪墊,我們已經知道子張就是個俗炮。比如有一天,他又問了孔子一個不成熟的問題。為什麼他老喜歡這麼干呢?因為他足足比孔子小48歲,是孔門裡的小師弟。

有時候我是很羨慕儒家孔門的,至少大家不會太寂寞,反而其樂融融。其實大家搞反了,以為儒家是莊重肅穆的學派,其實孔子是個很可愛的,有血有肉的老師。畢竟當時他也不知道他會成為後世的萬世師表。之所以你以為肅穆是因為漢儒、宋儒、明儒們把儒家給閹割了,把孔子包裝成了不苟言笑的聖人。

反之,真正嚴肅的應該是縱橫家。原因很簡單,鬼谷子的弟子們都是小人物,從小就在底層飽受排擠,成功就是人生最大的目的。如果不經過死去活來的修行磨鍊,他們如何脫胎換骨,縱橫天下?

人們總以為只有縱橫家才會關心升官發財,其實儒家也關心。你要明白儒家的門徒也是人。

比如有一天俗炮,哦不,子張就問孔子:「恩師吶,你說我們這些讀書人如何才能發達呢?」我猜孔子當時聽到這個問題時,內心是崩潰的,能不能高雅點?咱們聊詩和遠方多好啊。可是既然子張問了,作為老師還是要給指點迷津的,畢竟人家交了學費的。

於是孔子反問一句:「娃娃,你說的發達是嘛意思?」孔夫子的內心很顯然是不想回答的,他是在故意點一下子張,讓他見好就收。

結果人家俗炮呢?真以為老師沒聽懂,於是認真的補充道:「在邦必聞,在家必聞。」翻譯過來就是:所謂發達就是名揚四海,讓所有人都知道,就像縱橫家那樣。

難怪荀子會鄙夷的說:子張氏之賤儒也。你看,俗炮不是我起的,是荀子給起的。不僅是荀子,孔子也很鄙夷的說:「娃啊,你說的都是虛名,不是通達。吶,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直,然後學會察言觀色,與人為善,這樣你自然就發達了。」

很顯然,子張還是跟我們一樣雲里霧裡,不理解到底什麼是察言觀色。只見孔子忽然收起了笑容,嚴肅的說: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徒兒,不會看人臉色說話的人,就叫瞎子啊。」

我們很多人明明有張嘴巴,卻從來不會說話。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明明有眼睛和耳朵,卻不懂察言觀色。有大腦卻不會思考,所以我們成了會說話的啞巴,有聽力的聾子,有腦子的傻子。上帝賦予人們的器官,我們卻未學過利用。

什麼是察言寡色?其實就是通過觀察別人的語言和臉色來揣摩人的內心。

就如鬼谷子說的: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窺間見姦邪。啥意思?耳朵和眼睛,是為了幫助人思考的工具,而不是擺設。用眼睛觀察,用耳朵聆聽,用腦子思考,目的就是為了能窺見別人的內心,看穿別人別有用心的算計。

或許你會說了,人家孔子明明說「多聽,多看,少說」,你怎麼只有兩個?別急,鬼谷子緊接著就說:口者機關也,所以關閉情意也。嘴巴這個器官,是用來隱藏、封鎖信息的,所以要少說話。

那麼察言觀色到底有什麼用呢?孔子頷首一笑,道破了天機: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啥意思?如果我們學會多聞多見,慎言慎行,那麼升職加薪、當上CEO,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巔峰就離我們不遠了。當你慢慢學會察言觀色,有話不說,這是一種處事圓滑,別名叫做成長。

或許你覺得察言觀色很庸俗,的確,就如林語堂說的「總是看別人眼色行事會淪為庸俗」,但是「為了彰顯個性而特立獨行也好不到哪去」。

你以為的正直的個性也並不比察言觀色好到哪裡去,尤其是對於我們每一個小人物,如果你不懂察言觀色,試著去揣摩人心,審時度勢,又如何能讀懂一個人呢?讀懂人心比讀書更重要。

或許你以為鬼穀道是一個讀書組織,哦,您肯定是誤會了,

我們從來不讀書,我們只讀人!

鬼穀道第二期縱橫家系列課程

暢談職場權謀,品評商戰兵法

重裝升級,正式報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鬼穀道 的精彩文章:

TAG:鬼穀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