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人贈我金錯刀 何以報之英瓊瑤——簡述中國錢幣的演進歷程二

美人贈我金錯刀 何以報之英瓊瑤——簡述中國錢幣的演進歷程二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經過遠交近攻、分化離間的策略後,從滅韓開始,到最後滅齊國,秦始皇前後用了9年的時間,統一中國。

統一中國後的秦半兩錢

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的最重要的一項經濟政策就是:廢除六國通用的貨幣,統一使用的貨幣,以秦「半兩」錢為流通貨幣。

秦規定黃金為上幣,單位「鎰」(合20兩)。銅為下幣,單位「半兩」。半兩錢在戰國秦已經鑄行,初為圜錢,後改為方孔圓錢。秦統一中國後,將半兩錢推行全國。自此,方孔圓錢這種貨幣形制一直沿用了兩千餘年。

秦錢的大小規格並不完全一致。秦半兩錢無內外郭,背平素,錢文凸起,略顯狹長,書法有大篆遺風,樸拙渾厚,豪縱俊逸。其價值與其重量成正比。

中國「最長壽」的兩漢五銖錢

兩漢時期的主要錢幣有3種:西漢半兩、兩漢五銖錢、王莽錢幣。

漢承秦制,西漢初期,仍用半兩錢。漢半兩錢前前後後鑄行過五次:

呂后二年,鑄八銖半兩;

呂后六年,又減重,鑄五分錢;

文帝五年,鑄四銖半兩;

武帝建元元年,鑄三銖錢,五年又用有郭半兩,亦名三分錢;

元狩五年,改鑄五銖錢。

五銖錢大小輕重適宜,深受歡迎,一直沿用七百餘年,成為我國歷史上最長壽的貨幣。

上圖為郡國五銖。漢武帝元狩五年,詔令各郡國鑄行五銖錢,稱為郡國五銖,又叫元守五銖。

光怪陸離的「復古」新莽鑄幣

王莽在攝政到新莽統治,進行了四次幣制改革,是中國歷史上頻率最高、內容最為複雜繁瑣、意義最為深遠的改革之一,同時也是貨幣鑄造和發行極不嚴肅幣制改革。

第一次, 以錯刀、契刀、大泉五十,與五銖並行;

第二次, 始建國元年,廢錯刀、契刀、五銖,以小泉之一與大泉五十並行;

第三次, 始建國二年,行寶貨制,共有五物六名二十八品,名目等級複雜,造成幣制混亂;

第四次, 天風元年,罷大小錢,更行貨布、貨泉。

一刀平五千,又名「金錯刀」

上圖依次:貨布、小泉直一、貨泉、大泉五十

大布黃千正反面:王莽始建國二年實行第三次貨幣改制時所鑄十布之最大者

契刀五百

王莽之幣制改革,均屬違反經濟規律,不合時宜的滑稽之舉,有些則近乎兒戲。王莽違反了貨幣由複雜而趨於簡單,由繁多而歸於統一,由實物而金屬,由低級金屬而高級金屬的發展規律,因而註定是要失敗的。但不可否認的是王莽時期的錢幣,在工藝和形制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為後來歷朝歷代的鑄幣,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再次進入混亂時期的東漢鑄幣

公元25年,光武帝劉秀建立了東漢王朝。王朝建立之初,半兩錢、西漢五銖錢、王莽的貨泉和大泉五十等,雜混在民間流通。直到延武十六年(公元 40年)才重鑄五銖錢。自此以後,東漢各帝均鑄五銖錢。不過,從光武帝到明帝、章帝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五銖錢沒有顯著變化,古錢學家將東漢前期鑄行的五銖錢稱為「延帝五銖」。隨著時間的推移,政治、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東漢後期特別是東漢末年,通貨膨脹嚴重,人民生活貧困,統治階級為了挽救經濟危機,在靈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改鑄「四齣文」五銖錢。更有甚者,在獻帝時,董卓鑄無文小錢,致使原本混亂的幣制越發不可收拾。

五花八門的三國兩晉南北朝

從漢朝末年到隋統一之前的幾百年間,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動亂年代。

這個時期的鑄幣也處在從重量錢到年號錢,錢文書體由篆書向隸書的過渡,這個時期五銖錢始終是主要通貨。因戰亂頻繁,物價暴漲,惡錢劣幣充斥市場,但在某些時期,某些地區,也曾出現過鑄造精良的錢幣。

來源:小康金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信 的精彩文章:

大漢王朝精美日用雜器欣賞——滿城漢墓

TAG:淘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