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的「望洋場」在哪裡?

上海的「望洋場」在哪裡?

1、緒語

我們中國雖然是海洋國家,有著綿延數萬里的海疆,但千年各家各姓的王朝耽醉於鎖關閉國,搞王道樂土,漠視海洋權益,沒有海洋國土的概念,相反,千年實行海禁,從沒出現像古希臘城邦之間那樣的海洋貿易,且軍事上控海能力極差, 導致我們這個民族一直囿於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道路上「內循環」(生產力,生產方式和創造力則千年依男耕女織,生產關係則囿於地主階級和租戶佃農二元對立,社會的流動性主要靠隋唐發明的明經取士,「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為政者從來沒有正眼客觀看待過「地球村」中的動靜(一個典型的大笑話就是:直到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已經過去了整整100年之後,嚮往中華「上國」的英國傳教士馬戛尼不遠萬里來到心中的聖地,觸目驚心的所見所聞完全顛覆了他的世界觀,尤其是他不肯按中國的君臣禮數向乾隆磕頭,結果折衷地行單腿下跪禮,此史實令人樂中含悲!)更沒有像日本明治維新後提著燈籠旅歐使徒,在汽車電燈煙囪工廠構建的現代生活面前「始驚、次醉、終狂」,思振作追趕; 為民者集體人格偏向於內斂和保守(至少到改開以前是如此吧),一部《蕩寇風雲》電影看下來,感覺有多窩囊?!渡海而來的倭寇,單兵只勇到了台州城下,還能殺人放火姦淫婦女劫財無數!那麼,我們該為片中的英雄主角戚繼光喝彩嗎?我看也未必,他蕩寇保境是功,然而這一「政治正確」的事件之後,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蛇」,宋元的市舶司、明代的下西洋……一池剛吹皺的「開放交往」的春水又變成死水一潭,統治者將國門關得更緊,籬笆扎得更牢了,這一局面,到19世紀中葉才被鴉片戰爭中西方的堅船利炮給炸得灰飛煙滅。

電影《蕩寇風雲》劇照:倭寇松浦藩少主後藤的副將熊澤 (來源於網路)

電影《蕩寇風雲》劇照:戚繼光領導的抗倭保境虎賁 (來源於網路)

明代被懲處的漢族通倭者 (鄞縣古縣衙博物館)(作者拍攝)

贅述了上面這麼多,一言以蔽之,中國沿海的望洋場,歷史上絕大多數都是見證我們這個民族弱勢,記錄我們屈辱光影之場所。那些年經常在沿海出差,每到一地,有暇即直撲該地的望洋場憑弔古今,林林總總的碼頭橋吊,海上穿梭的「馬士基」「CISCO」巨舶都差不多,其背後的歷史背景卻總不相同!大連旅順的黃金山炮台、威海的成山角和甲午海戰紀念館、舟山曉峰嶺的定海炮台、廈門的胡里山炮台、香港的太平山頂和南丫島、海口的秀英碼頭,廣州的虎門鎮、珠海的唐家灣(均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前者因虎門銷煙,後者大概因為出了民國國務總理唐紹儀等一票近代名人,當然也是著名僑鄉,在廣東省就像「東莞拳頭新會筆」一樣香溢省外國外),等等。

我以為,鏡頭要拉到起碼150年之縱深,站在這些地方的望洋場,才能深深體會到我們這個農耕民族的海疆之痛、收復海權之切和光大藍色國土之緊要。

2、小洋山島:上海鮮為人知的「望洋場」

小洋山島進入普世的視野,是進入新世紀,上海實施站高望遠,區別於長三角日益「同質化」的「四個中心」(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經濟,現在又加了一個「科創」,實際是五個中心)國家戰略,媒體撲天蓋地報道滬浙聯手打造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之後。

上海市 、小洋山島、東海大橋方位關係示意圖(作者繪製)

馬士基巨型遠洋貨輪停泊在洋山深水港一期碼頭(來源:網路)

國家花百億打造的洋山深水港跨海大橋 / 東海大橋,聯結上海南匯蘆潮港和位於浙江嵊泗縣小洋山島上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大橋全長近40公里,主要用於集卡駁載,很少有自駕游者。橋下錢塘江水、長江洄水、東海、黃海四水洶湧,時而怒黃、時而湛藍。(來源:網路)

洋山在進入大開發、大建設之後,一大撥上海人來到深水港工作、生活,號主也曾經是當年的其中一員。曾經在空氣中浸潤著鹽漬味、海鮮味的海員宿舍工作、生活長達三年,並曾在《新民晚報》夜光杯副刊刊文,為同事們志述共同經歷的青春年華、艱苦歲月。如下,恕不詳錄文字。

小洋山島是有歷史縱深的望洋場。它雖然不像中國南方的很多濱海城市一樣有媽閣廟,但這不妨礙它一樣可以經得起盤古洪荒的歷史檢驗——島有奇石,名曰「福如東海石」,民間傳為中國古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二者之前者的發祥地之一(山東威海、嵊泗東極島和嵊泗小洋山島,後二者概可合併)。

小洋山島上石龍景區的」福如東海「石。 (來源:網路)

在」福如東海「石邊眺望東海。(作者拍攝)

史上,小洋山島附近是一片承載了國難的海域。有這樣一些基本史實發生在這裡,雖比不上南宋末年文天祥背著南宋小皇帝跳海,十萬軍民也跟著跳海殉難的廣東「崖山之變」給中華帶來的千年變局影響深遠,卻也足以讓人觸目驚心:

900年前,靖康恥後的南宋初年,金兵南侵,膽小的宋高宗避難海上,曾移舟至舟山駐蹕八天,其從鎮海乘坐來舟山的海船,猶如「海上皇宮」,不但巨大無比,而且豪侈華貴。時著名女詞人李清照亦在舟山,她描述御舟:六、七十丈,闊二十來丈,船上建大樓三四層,有許多華麗的宮殿廬雀,可乘人數千,可跑馬駕車,皇帝可在水殿會議文武百官……。

350年前,這一片海域和點綴其間的島嶼,曾經是聯絡鄭成功反清復明的浙東籍民族英雄張煌言的根據地;

一列班輪從小洋山發往嵊泗縣。

約70年前的1949年1月,正值國民黨「大江大海大潰敗」的逃台時刻,由上海駛往台灣的中聯輪船公司客輪「太平輪」因超載、夜間航行未開航行燈而被撞沉,導致船上近千名紳士、名流罹難。與其相撞的是榮氏家族的貨船建元輪。這一事件被稱為世界海運史上的中國版泰坦尼克號事件 。

洋山海域是一片在中國歷史上承載過國難的海域。圖中黃湯滾滾的國際班輪深水航道前方的孤山島,有抗倭哨卡遺迹。東南方不到三、五海里的白節山海域,正是1949年」太平輪悲劇事件」發生地。今天的島上,漁民結網、山羊徜徉,對史上身邊的災難木知木覺。(作者拍攝)

時光轉眼就到了1992年的「十四大」,黨中央賦予了上海「四個中心」的國家定位,小洋山島迎來了千年未有的新機遇,產生了脫胎換骨的新變化。今天的小洋山島的現代化面貌不須本號主多言,大家都見到了。然而一些關鍵細節還是只有號主這樣在島上呆過三年的半土著才能提請注意。看圖說話:

之一:可曾料想小洋山在二十年前曾經是這般模樣?

上世紀90年代及以前,曾經先後隸屬於上海川沙縣和浙江的小洋山島,未進行國家級開發前,島上漁村林立。(來源:網路)

之二:今天的小洋山島,已經沒有一處民宅。唯有的「民宅」,是這個圖中的寶塔。猜猜它都住著誰?

這座塔其實是一座靈骨塔。塔中各層寄寓的,是島上原住漁民的先人遺骨。他們將在這裡世代望海,是為了國家犧牲小家、散布在各地的洋山漁民的精神寄託。

從海洋而不是從陸地的角度回望上海,也許峻峭石岩地質、更多地保持著可回憶風貌的小洋山,比泗涇縱橫市聲鼎沸日新月異的上海境域更能讓人返樸歸真見微知著,領悟上海何以成為上海:她是我們民族集體告別守著一畝三分黃土地的舊思維舊傷痛,擁抱深藍海洋新未來新希望的前沿陣地。為了這個新未來和新希望,可以不惜代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每一個嘴笨的人,都住著一個脆弱又敏感的靈魂!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