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蓮之愛 「賣」窩窩頭

蓮之愛 「賣」窩窩頭

「賣」窩窩頭

文:蓮之愛 排版設計:無兮 圖源:網路

再遠的遠方,還是最想著媽媽飯菜的味道。

――題記

我的窩窩頭出籠了!周日,在朋友圈吆喝了一聲:賣窩窩頭……

然後,就熱鬧了。有要吃的,有流口水的,有問是啥的,有問是誰做的,有……

紅苕面的窩窩頭,年輕一代會做得很少了。但記憶里的那些味道,一直在。

對於紅薯,印象里最深的,就是小小的我,拿個大大的農具,在田裡跟著爹娘忙活的場景。那可不是現在的孩子,就是跟著玩,一會還撒嬌要吃的喝的,那就是一個勞力,指望著幹活呢。

一 栽

紅薯在過了正月十五以後,就慢慢準備育苗。農家的牛糞,晒乾、打碎。開始著手準備,用磚砌一個長方形的倉,下邊放牛糞 ,洒水,放上紅薯,上邊再蓋上牛糞,始終保濕,蓋上塑料薄膜。中午天熱要記得通一點風,防止燒芽。這樣提心弔膽的一月多時間,到清明節,開始拔苗。拔苗時,不能踩壞幼苗,所以,那個腰酸腿疼的難受勁兒,可是累煞人。雨過後栽最好,不下雨的話,就要拉水澆。

栽好了,成活了,就要除草,特別是夏天,雨水多,紅薯田裡的草呼呼啦啦,更要及時除掉。紅薯藤慢慢拉長,除草時更要小心,一不小心,會鋤下主藤。那爹娘一定會嘮叨、數落一頓。

到立秋時,已長的大概有大人拳頭大了,紅薯藤也可以吃了。小時候,調皮的孩子,總會在田裡偷挖,有時直接在樹下撿些枯枝、野草的,燒了吃。那些歲月,衛生兩個字無影無蹤的。

紅薯藤可以炒菜,可以卷著吃,那時候,可是一道不錯的菜呢。當然,紅薯也可以挖回來吃了,但還沒到收穫季節。

二 收

到得霜降節氣一過,就開始全民動員,挖紅薯了。那時候,記得栽得特別多似的,每年總得忙大半個季節。

從割紅薯藤開始,一點一點割下,放成一堆一堆的。後邊也開始挖了,那時候的紅薯好像特別大(不知是否自己小),不費些力氣,那些紅薯是不容易挖出來的。我跟弟弟妹妹,幹些力所能及的活,割紅薯藤,撿紅薯,好的一堆,壞的一堆。爹娘忙忙地挖著,回去吃飯時,裝上一架子車紅薯,上邊架些藤。那些藤回去可以餵羊、豬、牛等牲畜。回去還得把紅薯放好。好的,放專門的紅薯窖里,每天晚上都要忙到很晚。壞的慢慢吃,等紅薯挖完,這些不能存放的紅薯,拉到專門的打粉機那裡,打粉。

挖紅薯,是一鋤頭一鋤頭挖的,也需不少時日。挖完,打粉,又是一個辛苦的過程。打粉拉回家,人工,一點一點的,在盛水的大缸里用大包布,過出紅薯粉的汁,就是紅薯粉面子,粉條就是用這個做。可以做涼粉、壓粉條,那個過程更艱辛。已經很冷了,手放在涼水裡,一點點的做。弄成粉塊,還要用硫磺熏,晾曬,才可以用。

有些壞的紅薯被用一種特殊的工具,切成片。常常是晚上擦半晚,早上又早早的晾曬在田裡的麥子上,這樣能幹凈一點。(不像現在,就一點,晾曬在平房頂上。)待幹了,拿到磨面機上,磨面。就是紅薯麵粉了。

三 吃

這些紅薯面,就是老一輩人說的雜麵。做起來吃,還真需一些手藝。紅薯粉面子攤涼粉,我只是吃的份。回家總是纏著媽媽做,那個火候,還真是拿捏不準。漏的「魚魚」很有味道呢!

紅薯面,上邊說的窩頭,是準備壓紅薯餄絡的,面要先用開水燙過,然後下鍋蒸,熟了壓就可以吃了。媽媽做的紅薯面卷卷,加點辣椒面、大蔥,出鍋軟乎乎的,可好吃了。

紅薯面還可以做「窩窩」,樣子形似而得名,做麵條更是味道不錯。

那個紅薯面,做的手藝必須杠杠的,軟了硬了都影響口感,所以,那時候,媽媽總是被村裡的伯母、嬸子的,叫去幫忙。

現在想起,嘴裡還滿滿的,都是媽媽做的飯菜味道。那時還小,對於那些飢餓、困頓的日子記憶不多。後來才從父母零碎的敘述中,隱約記起那些跟溫飽較勁的歲月。還有父母的感嘆,那些年,紅薯、穀子、糜子,可是給了農家人艱難的餐桌上立下不小的功勞。

今天,那些年的奢侈,白面饃滿滿的都是,倒是饞起那些年的紅薯面窩窩頭,玉米麵餅來了。歲月里,它們曾「風光無限」!

哦……我家的窩窩頭開始賣了!

作者簡介

蓮之愛,一朵淺淡,又執著的蓮,在煙火人生里,唯願:塵世安暖,遇見一樣執著文字的你。

新 書 訊

《塵外那一池月光》,是香落塵外原創文學公眾平台推出的系列叢書中的第二本,正規出版社出版。由著名詩人桑恆昌先生和作家、詩評家、詩人喬延鳳先生寫序,彙集全國知名詩人李庭武、崔加榮、周漁、金光以及著名網路寫手南在南方、村子、碧雲天、風剪雲、秦田水月等,歷時半年選稿,2018年驚艷登場,與你再續香落前緣。定價45.00,歡迎訂閱。

聯繫微信號:lanerzou

香落塵外系列叢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香落塵外 的精彩文章:

開開 見字如面

TAG:香落塵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