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貧血與血虛是一回事嗎?

貧血與血虛是一回事嗎?

I導讀: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耗血而不補血卻涼血,動血而不止血卻散血,其中智慧,值得深思。

貧血與血虛

作者/程亦成

貧血與血虛,從字義解,意似相同,故有醫者見紅細胞或血紅蛋白低於常值,即謂血虛,輒投補血之品,以為對症下藥,理所使然。

但二者實有別,血虛為中醫之證,面色萎黃、頭昏眼花、唇舌皆淡、肢麻脈細等,是其征也。

貧血乃人體內循環血液之紅細胞數或血紅蛋白低於正常之謂。

誠然,有貧血者可見血虛證候,但亦不盡然。故二者不宜混淆,以免舍本求末。

憶丙辰年春,患者占左,年在弱冠,因外傷致內臟破裂,經西醫搶救,先後手術三次,末次手術後十日,病者陡然大量便血而暈厥,血檢紅細胞205萬立方毫米,血紅蛋白12克,顯示貧血。

邀余會診者問:服何葯補血為佳?

余曰:「噫!難言。出血之因未明,濫施補益,殊難合拍」。

既而往視,見病者而雖黃而有華色,目珠微黃,唇赤,舌淡紅,口乾不欲飲,稍有小熱,脈象弦數。

乃曰:「此非血虛之證,不宜進補。緣咎外傷及屢次手術導致瘀阻發黃、化熱傷絡,須以涼血化瘀、清熱寧絡施治,遂投犀角地黃湯合茵陳蒿湯加減,旬日而愈。然病者唇赤、脈弦,始終未見其變,誤為血虛之象,倘若孟浪,妄投補血之品,不幾抱薪救火乎?」

故中醫治病,首當辨證,次之論治,不能單以化驗單為治療依據。

本文摘自《長江醫話》,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有匠心|有溫度|有療效

武郎中工作室

九蒸九晒黑芝麻大蜜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郎中 的精彩文章:

5個小動作,幫你養顏醒腦、調理脾胃,氣色好了看起來更年輕!

TAG:武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