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走的更遠,記住諸葛亮的這句話
《誡子書》
[三國]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白話文翻譯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
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
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
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
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
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
最終枯敗零落,
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
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
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明茶漫談
古往今來,流傳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人家訓,《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都曾在歷史長河裡熠熠生輝。而三國時期有名的政治家諸葛亮,晚年留下了一封短小精悍的家書,也給後人留下了「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警示名言。
眾所周知,諸葛亮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忙於政治事務的他,將全部心血傾注在振興蜀漢,日夜操勞,顧不得自己的身體,也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於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全文字數並不長,卻充滿智慧和理性,縱然他是世人敬仰的諸葛丞相,他也同天下間所有的父親一樣,在簡練的文字背後,流露出對八歲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
《誡子書》的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諸葛亮回顧一生,總結出做人成事重心皆在一個「靜」字,失敗則歸因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文章用詞言簡意賅,不加雕琢,在清新雅緻的文字里,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講述了這樣一個道理,「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用現代話來說,就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地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
「淡泊」是一種非常超脫的人生態度,體現了古老的道家思想,歷史上有關於「淡泊」的詩句還有很多——
老子:「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白居易《問秋光》:「身心轉恬泰,煙景彌淡泊」
劉安《淮南子·主術訓》:「是故非澹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
淡泊是一種境界,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信仰。
寧靜是一種品格,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境界。
在這個快節奏、名利化的社會,執著地堅守自己的「淡泊」和「寧靜」吧,也許它會讓你稍顯格格不入,但也能讓你找到真正的自我。
— End —
TAG:全球大搜羅 |